本刊記者 / 付有祥
五年前的2017年5月10,一輛時名“渝桂新”南向通道測試班列的貨運列車從重慶發車,經由北部灣欽州港,駛往了新加坡,一條新的經濟大通道由此誕生。即是自那天起,后來越來越多的內地貨物借此在運抵欽州后換船出海,通達全球;或者返向北行內地,甚或通過中歐班列發往中亞、西亞,遠行歐州。
這就是西部陸海新通道!
而到得五年后的今天這個五月,憑依著這一新經濟通道快速發展的欽州,已似忙得都要顧不上記起這個重要的日子了。
現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經發展成為了一條以重慶、成都、廣西北部灣港、海南洋浦港為兩端樞紐,南寧、昆明、西安、貴陽、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銀川、西寧、湛江、遵義、柳州等為沿線樞紐,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為主通道,南寧、貴陽、昆明、成都、
重慶、遵義等重要節點城市和物流樞紐布于其間的西南地區為核心覆蓋區,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安、銀川,乃至敦煌等為節點城市的廣大西北地區為輻射延展帶的新的經濟大通道。作為這樣的一條統籌了鐵海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協調著鐵路班列和長江航運,集海鐵聯運、海鐵江聯運、公鐵聯運和國際鐵路聯運等運輸組織方式于一體,綜合了多種不同運輸方式之間高效協同和無縫銜接的陸橋聯運多式聯運服務模式的物流大干線,和南聯東盟,西聯中亞,東聯長江黃金水道,北聯亞歐大陸橋,將中國大部分地區帶入“一帶一路”發展“高速路網”,把西部內陸地區從國際合作的后方變成了開放前沿的開放新通道,以及陸海相銜,雙向互濟,縱貫中國西部地區,匯聚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創新“物流+貿易+產業”運行模式的陸海聯動通道和物流、產業、貿易走廊,其以由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各直屬機構統籌推進,內蒙古、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3省區市及湖南懷化、廣東湛江2市“13+2”個成員以及中鐵集團、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等有關企業協同行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區域重大戰略,聯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北部灣城市群的機制,目前正在以更大格局和更高站位,載負著生機勃勃的中國西部經濟,行走于面向世界的更廣視野。從2017年的那個5月10日到今年的4月28日,班列集裝箱運量達到154.8萬多標箱。其中2021年63.2萬標箱的發貨量與2017年的3382標箱相比,已是增長了186倍,僅北部灣港集裝箱航線即達64條。整個新通道班列服務范圍境內跨全國14省區市、經50市、達99站點,物流網絡境外拓展至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6個港口,貨物品類達到640多個。

廣西欽州的建設正就是在這樣的一條經濟大通道的尖端展開和推進。4月22日欽州市政府網“經濟發展”數據顯示,欽州今年至目前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的增長分別達到12.7%、11.8%、增長6.5%、105%,利用外資增長排名全廣西第一;開行海鐵聯運3571班列,同比增長69%;港口航線數量達到了52條,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接近1.4億噸和400萬標箱,分別增長14.4%和31%。
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可追朔到2015年。最早的時候,它僅是一個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框架下,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新加坡合作打造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子項目”。開初,它并不叫西部陸海新通道,而是叫“南向通道”。“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簽署的在中國西部地區開展繼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后的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該項目在201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在新加坡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確定。
此前,由北部灣海港和南寧向北經貴陽、重慶、成都,連通蘭州和西安,有一條不甚連續的道路。正就是在這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簽署了差不多是十八個月之后的2017年5月10日,那輛名為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測試班列開行。
就是那樣,在接下來的8月,重慶、廣西、貴州、甘肅4省區市簽署了“南向通道”框架協議,建立聯席會議機制。
9月25日,在碰撞、磨合和多次測試之后,首個常態化運行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駛出站臺,陸海新通道從紙上最終落至現實。
至2018年12月31日時,其國際鐵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實現常態化運營,發行目的地覆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個港口。西部陸海新通道之名演成。
不幾,又是青海、新疆、云南、寧夏4省區加入進來。至2019年3月31日,"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901班;國際鐵路聯運(重慶-越南河內)班列累計開行67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累計開行846班,目的地覆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166個港口。
一切都水到渠成。2019年8月2日,國家發改委《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與運行上升為國家戰略。
《規劃》這樣表述這一通道建設與運行的統籌協調事宜:
建立由發改委牽頭,外交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部門以及有關企業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省際協商合作,支持重慶市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協商解決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合作有關事項。
10月13日,重慶海關、南寧海關、貴陽海關、蘭州海關、西寧海關、烏魯木齊海關、昆明海關、銀川海關、成都海關、呼和浩特海關、滿洲里海關、拉薩海關、西安海關13個西部直屬海關及湛江、海口2個沿海直屬海關在重慶簽署《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12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和《2020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
到了半年多后的2020年10月31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完成3655列,同比增長113%;到發183181標箱,同比增長113%。
11月17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西部廣西、貴州、云南、甘肅、青海、陜西、寧夏、內蒙古、新疆、四川、西藏、海南12個省區市、廣東省湛江市和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國家口岸辦、國家鐵路集團、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等有關國家部委及企業的代表匯聚一堂,審議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共繪通道未來發展藍圖,簽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建設合作協議》。
2021年5月12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分析通道建設發展進展情況,研究探討“十四五”進一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問題。
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暢通西線通路,擴能中線通路,完善東線通路,加快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打造海南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推動重慶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建設,建設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強化成都鐵路主樞紐功能,完善沿線樞紐與集疏運體系,穩步推進沿線重要國家物流樞紐和節點建設,大力發展鐵海聯運和國際班列班車,加強通道與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合作,加強通道與長江航運、西江水道聯動,深化跨境運輸銜接,利用中國—東盟“10+1”、東盟與中日韓“10+3”、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機制,推進沿線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產能合作、金融服務、合格評定等領域務實合作,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鼓勵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共建一批產業園區,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實現鐵路西線基本貫通、中線能力擴大、東線持續完善,公路瓶頸路段全面打通,國內國際航線網絡進一步加密,鐵海聯運集裝箱運量達到50萬標箱,跨境鐵路班列達到2000 列;新增國際航線10條以上;北部灣港、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1000萬、500萬標箱的目標。

2022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組織組織召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目標落實。
如此,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建設和運行跳到了快進鍵。
4月,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在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官網上線,通道運行乘上“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信息快車,跨省市物流操作無縫銜接體系構建,實現了生產、報關、倉儲、物流、貨代等環節有效鏈接,報關、打包、出庫、運輸全流程線上協同進行。
4月8日,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全域多點齊發,經廣西欽州港, 將載有105噸的“自貢造”產品發往泰國曼谷、越南海防、印尼雅加達。
4月16日上午,兩輛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河南間海鐵聯運雙分別在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河南漯河車站同步發車,新通道運行范圍由西部地區首次拓展到中部省份。
4月21日,首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甘肅敦煌-萬象-曼谷)國際貨運列車從甘肅敦煌始發開行,為擴大RCEP國家跨境物流合作開辟了新通道。
一帶一路,北面是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連通歐亞;南面大海上,是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穿連著東海、黃海,一直搖往了極遙遠的非洲大陸去。現在,又一條大通道出來,如長龍一般騰挪搖扭起了斑斕如畫的身子,一頭銜了那北面的一帶一頭拽了那南面大海上的一路,將它們,穿連在了一起。
這就是中國的西部陸海新通道!
這是一大手筆!是中國思維,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氣派!
它是一條新的中國經濟大運河,聯通世界。
要把握RCEP生效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機遇,堅持“無外不快、無外不大、無外不強、無外不富”理念,以開放的胸懷、開放的視野、開放的政策,有針對性引進企業、技術、資金、項目、人才,迸發對外開放新活力。深入實施“建大港、壯產業、造濱城、美鄉村”四輪驅動戰略,群策群力抓項目,打造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共欽州六屆市委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市委書記林冠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