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存東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路 璐 邸 青
“十三五”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歷史性、轉折性、全面性的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變為實踐,“綠色辦奧”理念變為行動。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屆“碳中和”冬奧會,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2022冬奧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的全過程。
崇禮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與北京市相距約200km,是環京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和特色旅游小鎮。作為2022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要競賽舉辦地之一,崇禮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提高崇禮主城區城市風貌水平、助力冬奧會相關建設,崇禮區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空間品質提升項目,總面積約423hm2,設計團隊通過總設計師制度保障、多專業一體化設計、綠色創新的探索實踐、全設計流程伴隨式服務等重要舉措,為項目提供專業保障和技術支持。
依據住建部、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建科〔2020〕38號)[1]和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關于組織推薦城市總建筑師試點城市的通知》(建司局函科〔2020〕45號)有關要求,先行先試建立總建筑師制度,崇禮區委、區政府聘請李存東教授為“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總設計師”,其主要任務包括技術咨詢和設計總控(見圖1)。

圖1 總設計師工作任務框架
在城市風貌建設方案上擁有一票否決權;負責把控城市風貌的發展方向;組織評估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的成果,參與城市設計的審查工作;嚴格把控政府主導的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對項目規劃和建筑、景觀方案設計成果質量進行把控;對城市建筑風貌設計方案進行最后的監督和審核;全力支持政府相關部門的規劃工作,為崇禮區風貌建設工作決策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充分發揮總設計師及其團隊在工程設計方面的主導作用,總設計師依托中國建筑學會及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接受政府委托的建設任務,牽頭組織、聘請最適合的設計單位組成設計技術團隊,并統籌把控設計過程階段性成果及最終設計成果,促進規劃設計理念的融合與升華,直至落地建成效果的總體控制。
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秉承“心象自然”設計理念[2],通過認識自然、解讀自然、心象自然的方式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將城市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在總體規劃中,整體打造崇禮主城區“十景、一河、兩路、多點”的城市風貌空間結構,實現冰雪之城與森林之城交相輝映的設計愿景(見圖2)。 具體建設內容包含景觀空間、交通空間、建筑空間三大板塊、共計20項實施內容(見圖3)。

圖2 崇禮主城區城市風貌空間結構

圖3 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庫
景觀空間品質提升專項包含崇禮主城區南部片區景觀提升工程、商貿新區提質改造工程、頭道營橋景觀及亮化工程、清水河沿線景觀提升及城區邊角綠地整治工程、湖心島方案設計、高速南出口山體窯洞及周邊景觀設計等。立足生態斑塊破碎、公共開放空間缺失、工業用地拆遷后再利用、地域特色模糊等城市問題,通過重塑“青山相夾、碧水掩映、綠樹蔥蘢”的自然生態基底,激活發展受阻、人氣不足的商業街區,延續崇禮當地窯洞與民居民巷的人文鄉土記憶,點亮崇禮門戶與城市重要景觀節點,引進太陽能光伏、3D打印等高新技術,呈現生態友好的人居環境和城景相融的整體風貌(見圖4)。

圖4 山灣觀名——崇禮南高速出口迎賓湖建成實景
交通空間品質提升專項包含道路交通集成規劃、道路沿線廊道景觀規劃設計、無障礙設計及停車場規劃設計等,致力于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市政基礎設施不足等城市問題,一體化考慮道路斷面空間布局,統籌布局各類交通設施,配合提升整體街道風貌,構建綠色高效、生態便捷的交通體系(見圖5)。

圖5 迎賓大道(裕興路)建成實景
建筑空間品質提升專項包含建筑立面提升和標識牌匾改造等。為解決現狀街道立面破舊繁雜、單調無序的問題,在整體上注重崇禮當地氣候條件和城市文化特色;在細節上以街道為單位,突出每條街道的特征,根據建筑功能及業態作出相應調整,通過模塊化的店鋪門頭設計,塑造簡潔大氣、穩重協調的建筑風貌(見圖6,7)。

圖6 迎賓大道(裕興路)建筑立面、標識牌匾改造后實景

圖7 建筑立面提升后實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發改能源〔2022〕206號),重點強調大力推動能源領域碳減排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3D打印、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重構現有的制造業技術體系,推動制造生產方式的變革,智能制造代替重復和一般技能勞動成為大勢所趨[4-6]。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通過水下太陽能光伏水景、一體化廣場鋪裝、3D打印景觀構筑物、極寒地區植物選種及反季節種植養護等技術的應用,集中展現冬奧小鎮的生態、科技與人文之美,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和綠色辦奧理念的重要探索。
崇禮十景之一“小鎮煙柳”中的水下太陽能光伏水景在國內首次應用水下碲化鎘光伏技術,在崇禮極溫-37.4℃的條件下,營造皚皚雪林與潺潺春水交相輝映的冬日盛景,展現生態環保、科技節能的冬奧崇禮新風尚。
水景池底鋪設600mm×600mm×110mm碲化鎘光伏發電地磚共計420塊,單塊光伏地板磚的功率為46W,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9.32kW,預計年發電量25000kW·h左右,每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量2.25萬t。通過全年光伏發電量實現并網發電,回補水景冬季開啟時段電加熱、噴泉、藝術照明等消耗的電量。在水景模式下,水體深度控制在5~9cm,水溫控制在5℃左右,在冬季水與冷空氣接觸瞬間形成大量水蒸氣,加上水下炫彩程控燈光與噴泉的點綴,成為崇禮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旱噴模式下,水景成為互動景觀裝置,市民與游客可登上水景區域的光伏板開展親水活動(見圖8)。

圖8 小鎮煙柳——水下太陽能光伏水景建成實景
崇禮十景之一“小鎮煙柳”中的半圓廣場區域充分依托原有場地條件,保留現狀雕塑,將裕興路兩側環形建筑圍合出的圓形場地作為整體進行考慮,通過廣場、人行道與車行道一體化鋪裝打造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廣場景觀。
在鋪裝設計中,運用菱形磚體組合出不同灰度的雪花狀模塊,4種顏色的雪花狀模塊形成由圓心向外的漸變式鋪裝,表現“春去冬來,雪飛云起”的景觀意向。在材料選擇上,根據車行道路和人行廣場的不同荷載要求,分別采用石材和砂基透水磚,同時保證不同材料之間顏色和形態的自然銜接(見圖9)。

圖9 小鎮煙柳——一體化廣場鋪裝設計與建成實景
崇禮十景之一“冬奧榮蔭”中3D打印景觀構筑物由5個環形拱門組成,象征奧運五環,最高環頂標高13m,在慶典廣場的入口處形成新老冰雪博物館的時空對望,通過框景手法將視線聚焦于崇禮城區新的地標性建筑物——崇禮冰雪博物館。
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景觀構筑物,是新工藝、新材料在景觀設計專業的成功探索,其采用ASA復合材料塑造出拱門高度復雜的幾何造型和巨大體量,又因材料可回收,故更經濟環保。此外,在制作過程中通過3D打印預制組件進行現場拼裝,使設計溝通與方案優化更便捷,相較于傳統方式,其可行性更高,更具成本效益(見圖10)。

圖10 冬奧榮蔭——慶典廣場3D打印景觀構筑物
在植被專項研究中,針對崇禮地區森林系統破碎,山體、淺山與城市之間缺少植被過渡和延續的現狀問題,發揮可保留的植被基礎條件和鄉土植物資源的開發潛力,提出“恢復本底、重塑格局、豐富種類、優化群落、提升風貌”的總體策略。
1)在生態型植物群落中,以生態為主,兼顧景觀,通過異齡混交、復層混交、針闊混交、速生慢長結合、鄉土植物為主的自然式喬灌草復合型結構,實現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水體凈化等生態效用的功能型群落。
2)在景觀型植物群落中,以景觀為主,兼顧生態,通過豐富種類、針闊混交、復層混交,形成觀賞疏林、疏林草地、花帶花叢、濱水群落相結合的季相豐富、空間多維的植被效果(見圖11)。在現狀調研記錄主要原生植被和栽培植被的基礎上,針對崇禮的極寒天氣特點,篩選耐寒抗風的本土植物品種,并根據局部小氣候補充選用適宜生長但尚未引進的部分品種,豐富了崇禮城區景觀植被的品種庫。

圖11 空間多維的植被效果
由于工期緊張,在反季節植物種植與養護過程中,集成創新系列關鍵技術,保證樹木的存活率。在項目施工前、中、后期提供全時技術保障,對崇禮主城區綠地樹木開展全過程精準監控和施策,指導后續修復方案調整,以達到最佳景觀效果,總體實現“自然生態、彩綠共融、豐富多維、原生鄉土”的設計愿景。
為保障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的順利推進,在總設計師的指導下,設計團隊通過全設計流程伴隨式服務,為業主提供解決工程設計技術問題的平臺,協調主體設計及各專項設計的設計界面及成果,加強設計的整體性和完整性。
1)選址規劃階段 明確各部門業主需求,協調20余家不同業主單位,梳理工作框架,通過場地研判和深入研究確定規劃框架與重點項目庫,制定相應的進度節點和管理措施,提高溝通效率。
2)設計實施階段 組織景觀、規劃、建筑、結構、機電、交通、市政、照明等專業團隊,協調10余家不同設計單位,統籌把控設計成果質量與總體設計效果,注重項目的整體質量和整體效益,保持與城市總體風貌的一致性。針對崇禮復雜的城區環境和城市建設中時刻變化的不確定性因素,在長期駐場工作中對場地進行“貼身式”設計,以達到空間品質精細化提升的效果。
3)后期管控階段 在總體把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設計效果,充分滿足冬奧會時需要及會后城鎮發展需求,實踐空間品質提升設計的規劃理念。
隨著北京冬奧會舉辦,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運動再度攜手,奏響團結、和平、友誼的華美樂章,崇禮小鎮呈現一幅綠水青山、城景相融的秀美畫卷,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聚焦世界的目光。崇禮主城區空間品質提升項目立足總設計師的高度,體現多專業一體化設計的廣度,挖掘綠色低碳技術的深度,堅持全設計流程伴隨式服務的時間長度,為業界提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案例參考,給崇禮留下綠色可持續的冬奧遺產,向世界展現生態人居的城市樣本。
圖片來源:圖1~3,作者自繪;圖4,圖5,圖7,圖8,圖11,張錦影像工作室;圖6,圖9,李存東;圖10,張云璐
項目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南部片區
項目面積:423hm2
業主單位:崇禮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設計單位: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總設計師:李存東
景觀設計:路 璐、劉玢穎、邸 青、馮 然、張云璐、趙金良、任 威、劉奕彤、孫雅琳、柏婧睿、魏曉玉、黃瀟以、解 爽、李得瑞、孟 語、侯月陽、顏玉璞、徐 瑞
建筑設計:景 泉、黎 靚、徐元卿、薛 強、沈藍星、尹安剛、孫宇珊、邢陽陽、顏 冬、王 挺、徐華宇、李函澤、朱 琳
交通設計:洪于亮、趙 林、趙光華、李奕譞、孟令揚、郝世洋、張興雅、王健彤、杜倩雨、顧文津
項目經理:尤 琳、路 璐
寧之境照明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王東寧、滕 昆、于金倉、郭 偉、崔朕玫、
李 鶴、朱麗萍
泛在建筑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徐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