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蕾
(海南省第三衛生學校,海南 瓊海 571400)
了解中職生的厭學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既可以保障中職學校的教育發展,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對本校2018級護理專業和助產專業的221名在校生進行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法,內容涉及學生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和社會方面,共34個題目,采用問卷星的形式,學生掃二維碼做題。
本次調查選取2018級護理專業6個班級、助產專業1個班級,共發放和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表1 你厭學情緒有多大
通過表1~3可知,有6%左右的學生厭學情緒較嚴重和很嚴重,9.50%的學生平時的成績不好,大約23%的學生對于學習的追求是“學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或者“沒打算好好學”,這就說明有些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甚至缺乏自我調控的意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校中職生具備全面的醫學知識、良好的操作能力和道德品質等,為此,中職生就應有充足的學習準備。本校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處于較低水平,學習準備不足,加之醫學知識需要良好的學習基礎,在這種前提下,部分中職生難免覺得課程晦澀難懂,從而對學習有較大的抵觸情緒,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1]。

表4 你相對更喜歡哪類課

表5 你覺得影響你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表6 你認為教師關心你嗎

表7 你最看重誰對你的學習評價
由表4~7可知,54.75%的學生更喜歡實訓操作課,造成學生厭學的因素之一是實訓課課時太少,加之學校的實訓設備和實訓指導教師不足,不能很好地進行實訓課教學。40.27%的學生認為學校及周圍環境因素影響自身學習動機,由于大多中職校園面積較小,導致校園建設受限,沒有休閑娛樂的設施和場地,使得學生課余生活比較匱乏,教師對于學生的關心有限,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厭學情緒。

表8 家長對你目前就讀中職的態度是什么
由表8可知,51.13%的家長對于學生就讀中職期望很高,學生成長最重要的環境是家庭環境,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只要父母和學校一起齊心協力教育,是可以使學生變得優秀的。但是由表9可知,54.30%的學生只選擇偶爾與父母溝通,由于部分父母缺乏科學教育的意識,只會一味責罰打罵或者過于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導致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現問題,進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表9 你經常和你的父母溝通嗎

表10 “學而優則仕”及重理論、輕技能的社會輿論對你的學習有影響嗎

表11 你認為畢業時就業形勢如何
由表10~11可知,63.80%的學生認為“學而優則仕”及重理論、輕技能的社會輿論對自己的學習有一點影響,47.96%的學生認為找工作有難度。由于大專、本科院校的擴招,大多數人認為只有考上了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中職生畢業后工作沒有保障,沒有發展前途。這就可能導致中職生認為自己畢業后也沒有前途,學不學習、成績好不好都很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從而形成厭學情緒。
關于學生厭學原因的分析如下。
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需從學生自身找原因,很多中職學生在小學或初中期間就已經積累了學習方面失敗的經驗,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平時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性格和家庭背景,及時發現其思想動態,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及時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3.2.1 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傳統醫學類教育是“重理論知識教育,輕專業實操技能”的觀念[2]。大多數中職生基礎知識薄弱,但是對實訓操作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認為自己是來學習操作技能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一味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實踐必須與理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技術型人才。
3.2.2 線上教學不成熟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推廣和疫情的影響,中職教師應開展線上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現在教學多以線下教學為主,且多是傳統的講授法,比較枯燥,很少運用信息化手段教學,學生會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如果配合線上教學,即教師以直播的形式,課前準備內容豐富生動的圖片、視頻、線上互動小游戲,線上線下同時配合教學,學生對于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產生興趣,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的厭學情緒很大程度與家庭教育相關。父母應端正教育觀念、改善親子關系,還應不斷學習教育知識并結合自己子女的性格興趣愛好等教育孩子,而且家長要經常與子女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時刻關注子女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時予以疏導和解決。
社會上普遍存在“重理論學習,輕技能學習”的現象,這使得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來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受到影響,覺得中職院校畢業后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很難實現自身的理想和目標,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我們應轉變傳統的職教觀念,明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中職教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中職院校也應大力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社會不斷輸送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
關于中職生厭學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影響導致的,即學生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社會層面。依據調查問卷的結果,想要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主要要解決學生層面和學校層面的問題,因為中職生的原生家庭是無法改變的,社會的輿論導向也是不可控的。
首先,中職生應樹立自信心,知道自己基礎知識薄弱,但是不能灰心,要相信自己能行。其次,樹立人生理想,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猶如一盞明燈照亮前進的道路,使學生不會感到迷茫。
中職學校需要不斷改進課程教學方式,例如探討在專業課程中如何實現一體化教學設計、實現“貫穿項目、任務驅動、階段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在改善教學方式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即期末考試筆試成績約占70%,平時成績(課堂綜合表現)約占30%,新的考核方式為“過程評價考核+終結性評價考核”,避免了傳統考核方式“一考定優劣”的弊病,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凸顯在中職教育中能力目標的重要性[4]。關于線上教學,首先,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平臺。每一位教師都應結合自己教授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線上教學平臺。在師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和學習的前提下,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制作相應的課件,更好地讓學生預習,在線上課堂積極互動并提問。其次,及時了解線上教學的開展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測試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教師之間應進行教學交流和探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感想和建議[5]。最后,線上教學應融入人文關懷,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關心程度一般。為了線上教學更好地進行,教師除上好課之外,還應該在線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勞逸結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感受到溫暖[5]。同時,教師應結合中職生學習基礎較差的特點,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應多學習心理知識,及時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校也應盡可能改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在這些前提下,盡可能與學生家長溝通,一起配合教育學生。通過這些努力,讓中職生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有用的技能知識,今后在工作崗位腳踏實地地工作。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社會會改變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差、難就業”的刻板印象。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應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隨著職業教育不斷受到重視,職業院校應不斷加強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素質,克服中職生厭學的難題,從而培養出更多具有真才實學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