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銘 趙俊鶯 方海博 舒雅
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西安 710077)
癌痛是晚期癌癥的主要癥狀,雖然目前主要推薦阿片類藥物進行鎮痛,但癌癥疼痛仍沒有得以充分治療。研究[1]提出,1/3 的癌癥患者沒有接受與其疼痛強度匹配的鎮痛。世界衛生組織采用的三級止痛階梯在治療癌痛方面是有效的,但止痛藥有很多不良反應,如惡心和便秘[2]。大量證據表明,目前癌痛管理仍不理想,癌痛是對各種不同疼痛狀況的總稱,具有不同的病因、特征和病理機制[3-4]。
因此,為了緩解癌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治療過程中造成的巨大經濟負擔,迫切需要尋找合適的替代治療方案。針灸因其副作用小,是一種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的非藥物療法[5]。目前,針灸已在不同國家由專職醫療人員實施用于急性或慢性疼痛。針灸是一項古老的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現代醫學的一部分,基于中國古代氣和經絡的概念,傳統針灸結合神經生理學模型構成現代針灸,應用頗為廣泛[6-7]。“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法,是韓景獻教授提出并應用在老年病治療,其精華就是重視三焦整體氣化功能,重視氣的運動形式以及調理脾胃氣機的升降出入[8]。在過去20年中,針灸在治療各種疼痛的臨床研究數量顯著增加,評估針灸緩解疼痛的臨床療效。西醫治療結合針灸緩解疼痛在臨床上應用也有所增加。
綜上,本研究在“益氣培元”理論基礎上選用針刺足三里、百會、阿是穴,以觀察針灸聯合硫酸嗎啡緩釋片對晚期腫瘤患者癌痛臨床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藥物鎮痛聯合針灸治療在緩解癌痛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腫瘤科收治的70 例癌性疼痛患者,腫瘤類型為肺癌、乳腺癌和肝癌。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9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為(60.47±11.23)歲,平均病程為(21.67±16.93)個月,其中腫瘤類型包括肺癌19 例,乳腺癌9 例,肝癌7 例,主要疼痛部位前胸疼痛20 例,胸背疼痛12例,腹部疼痛3 例。觀察組患者男21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為(62.38±10.46)歲,平均病程為(20.38±12.42)個月,主要腫瘤類型肺癌17 例,乳腺癌11例,肝癌7 例,主要疼痛部位前胸18 例,胸背13例,腹部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項目符合赫爾辛基準則,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檢查確診,參照《臨床腫瘤內科手冊第6 版》腫瘤患者出現疼痛癥狀,且疼痛由腫瘤引起。(2)患者疼痛數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4 分,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KPS)≥30。(3)患者生存期超過3 個月,溝通無障礙,能夠判斷疼痛程度。(4)在本院接受治療前并未使用相關緩解疼痛藥物或相關治療。
排除標準:(1)過去1 個月在其他醫院或本院接受其他緩解疼痛的相關治療或自行服用鎮痛藥物等。(2)存在阿片類藥物過敏或用藥禁忌者。(3)溝通不通暢,無法明確判斷疼痛的患者。(4)預計生存期少于3 個月患者。
1.2 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化療,對照組口服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片,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63),初始藥物計量為10 mg/次,一日2 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采用針灸進行同步治療,每日早晨服藥后,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選用無菌針灸針(華佗牌,0.25 mm×40 mm,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刺足三里、百會、阿是穴,其中足三里直刺1~1.5寸用捻轉補法行針,百會穴平刺0.5~0.8寸用捻轉平補平瀉,阿是穴根據具體部位確定深度用捻轉瀉法。每穴行針1 min,間隔10 min 后再行一次,30 min 后取針。針灸治療每日一次,7 d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疼痛數字評分、硫酸嗎啡緩釋片日用量、疼痛緩解率以及不良反應,綜合評價治療效果。
1.4 判定標準采用NRS 評估鎮痛效果,總分為10 分,分值越高,疼痛強度越高,經治療14 d 后,NRS 評分降低8 分及以上,疼痛感減輕為完全緩解;NRS 評分降低5~7 分,疼痛明顯減輕,睡眠不受影響為部分緩解;NRS 評分減少3~4 分,疼痛感較治療前減輕,但仍明顯疼痛為輕度緩解;NRS 評分無減少,疼痛與給藥前無減輕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計分析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嗜酸、便秘、惡心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差異如何正態分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存質量評分和疼痛數字評分治療前,兩組患者KPS 和NRS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KPS 評分顯著升高,NRS 評分顯著降低,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明顯改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和疼痛數字評分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merical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和疼痛數字評分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merical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KPS 評分NRS 評分治療前47.27±8.32 48.83±7.72 0.644 0.472治療后68.32±10.31 61.14±9.28 1.127 0.013 t 值7.273 6.621 P 值0.002<0.001治療前7.58±1.29 6.42±1.13 1.211 0.072治療后2.21±1.06 4.16±1.23 1.694<0.001 t 值0.293 0.432 P 值0.001<0.001
2.2 兩組硫酸嗎啡緩釋片日用量比較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硫酸嗎啡緩釋片日用量增多,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日用量與治療前相比基本維持,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對硫酸嗎啡緩釋片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硫酸嗎啡緩釋片日用量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daily dosage of morphine sulf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g

表2 兩組患者硫酸嗎啡緩釋片日用量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daily dosage of morphine sulf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g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治療前22.27±8.49 25.22±5.36 1.281 0.182治療后31.36±3.16 43.63±4.25 0.852 0.001 t 值1.102 0.872 P 值0.301<0.001
2.3 治療后疼痛緩解率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治療組完全緩解7 例,部分緩解16 例,輕度緩解9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91.43%,對照組治療后完全緩解3 例,部分緩解12 例,輕度緩解14 例,無效6 例,總有效率為8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2.120,P=0.007),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疼痛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治療后疼痛緩解率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pain relief rate after treatment 例(%)
2.4 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為48.57%,對照組為77.14%,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硫酸嗎啡緩釋片聯合針灸治療對緩解患者癌痛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單獨使用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癌癥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據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癌癥幸存者遭受疼痛,癌痛與抑郁、焦慮患病率顯著相關[9]。本研究主要采用硫酸嗎啡緩釋片聯合針灸治療緩解晚期癌癥患者癌痛,并探討其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硫酸嗎啡緩釋片是常用的阿片類藥物,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最有效的鎮痛藥類別之一[10]。針灸是一種由來已久的止痛方法,對針灸治療持續性疼痛的效果和機制研究較為廣泛。因此,利用硫酸嗎啡緩釋片結合針灸緩解晚期癌癥患者癌痛的治療方案,具有臨床可行性,是目前效果較好的鎮痛方式之一。
阿片受體在多個區域表達,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和免疫系統,嗎啡作為阿片受體激動劑可誘導鎮痛效應[11]。然而在使用過程中,硫酸嗎啡緩釋片可能引起多種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便秘,惡心、嗜睡等,而且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會降低鎮痛效果,增加藥物使用量,甚至產生抑郁等情緒,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2]。石軍等[13]提出,阿片類藥物是目前靜脈鎮痛的基礎,但過量使用會增加患者術后譫妄風險。在人體內阿片藥物激活阿片受體激活,但該藥物的成癮性也與受體激活有關,且誘發患者煩躁等不良情緒產生[14]。因此,目前在緩解癌癥疼痛治療中,阿片類藥物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近年來,中醫治療在癌痛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充分應用,針灸鎮痛過程復雜,根據中醫理論,針灸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平衡,緩解氣滯血瘀、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在治療癌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15]。另外,針灸可能改善癌痛引起的心理癥狀包括緊張、焦慮和抑郁。ZHOU 等[16]提出,針灸可能具有直接的生理效應,也可能具有顯著的安慰劑效應。本研究選足三里、百會、阿是穴作為行針穴位,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及胃之下合穴,有調理脾胃、強體保健、扶正祛邪之功效,研究發現足三里用于治療胃痛、腹痛、頭痛的具有廣泛記載[17]。百會穴居于巔頂正中,手足三陽經,具有安神、益氣、升陽作用。婁冉等[18]對百會穴留針可顯著提高大鼠海馬體多巴胺水平,改善抑郁。阿是穴無固定部位和具體名稱,按壓痛點或其他病理反應點確定針刺穴位[19]。多項研究表明阿是穴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已取得確切療效,包括腰痛、腿痛、頭痛等[20-21]。莫仁嬌[22]采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結合針灸進行癌癥晚期鎮痛治療,治療后藥物使用量平均(56.13±11.45)mg,本研究采用硫酸嗎啡緩釋片聯合針刺足三里、百會穴、阿是穴緩解癌痛,治療后藥物使用量平均為(43.63±4.25)mg,治療后患者后續西藥使用量較低。本結果發現治療后患者KSP 評分顯著升高(P<0.05),NRS 評分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明顯改善,生存質量提高,且疼痛緩解率高于單獨使用硫酸嗎啡緩釋片患者,治療后硫酸嗎啡緩釋片使用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單獨使用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患者。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采用針灸結合西藥緩解晚期癌癥患者癌痛,樣本收集有限,未能將臨床不同類型癌癥患者進行深度探究,后續研究過程中,本課題組將結合臨床實際,對不同癌癥患者進行癌痛緩解治療,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將針灸聯合硫酸嗎啡緩釋片用于緩解癌痛患者具有一定臨床優勢,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針對不同癌癥類型患者,緩解癌痛治療方案,可能存在差異,后續研究將重點優化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更精準臨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