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土地綜合整治能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嗎?
——來自湖北省部分鄉村的證據

2022-05-24 08:38:50何碩研楊鋼橋
中國土地科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轉型農業

何碩研,方 相,楊鋼橋

(1.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華中綠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4)

1 引言

在快速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中,鄉村生產要素非農化、社會主體老弱化、建設用地空廢化、水土環境污損化等問題突出[1]。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破解“鄉村病”問題有了綱領性文件的指導,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為鄉村發展的時代主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三產融合,以改變農業弱、農民苦、農村差的格局[2]。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但鄉村產業基礎仍然薄弱,產業間關聯度不高,產業空間集聚程度低[3],鄉村產業亟待轉型。

土地整治已從單一性的農用地整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的全要素拓展[4],通過對“人—地—業”系統關系的再調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鄉村三生空間,重塑鄉村活力[5]。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學者們基于城鄉一體化[6]、城鄉融合[7]、鄉村振興[8]等視角探討了土地整治對鄉村轉型的影響,為土地綜合整治促進鄉村產業轉型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土地是一切動態社會經濟活動的靜態載體[9]。鄉村產業作為鄉村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受制于土地的承載和空間約束[10]。因此,實現鄉村產業轉型需要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切入點,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布局“三生”空間。近年來,學術界在土地綜合整治與鄉村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如陳坤秋等[11]從理論層面闡釋了新時代土地整治重塑鄉村產業形態的作用機制;陳秧分等[12]從不同學科視角對鄉村產業發展理論和政策進行了詳細探討;姜棪峰等[10]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視角,明晰了土地整治助推鄉村產業興旺的路徑;曹智等[13]認為土地整治是激活鄉村產業要素的關鍵路徑;喬陸印[9]提出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重塑新時代土地整治內涵發展鄉村產業。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目前的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理論視角探討土地整治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關系[8,14-15],村域層面的計量分析較少,而行政村是鄉村振興的基本單元;多側重于土地整治對鄉村轉型和土地利用轉型的影響分析[16-18],刻畫土地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影響機制的文獻不多。鑒于此,本文以鄉村產業轉型為研究視角,厘清土地綜合整治對其影響機理,利用湖北省部分美麗鄉村的調研數據,通過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進行實證檢驗,探討土地綜合整治的鄉村產業轉型效應,為鄉村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案例支持。

2 概念框架與理論分析

2.1 鄉村產業轉型的概念框架

產業轉型指產業要素組合方式從低級形態連續且突破性地轉變到高級形態的過程[19],其實質是要素比較優勢動態轉化作用的結果[20]。鄉村產業轉型,即鄉村地域系統內農業生產要素重新組合,致使生產方式、組織經營方式和經營范圍發生實質性轉變的過程。鄉村產業轉型與鄉村轉型側重點不同,前者更強調農業生產要素的重組變化,后者更側重鄉村系統要素、結構、功能的質變[11]。鄉村產業轉型的一般過程如下:初期區域內具有自然屬性的低端稟賦要素(土地、水等)充足且價格低廉,農業生產需求大;而自然要素總量有限,易形成資源競爭。隨著要素市場供不應求,要素稀缺且昂貴,農業生產方式不得不改變,逐步加大具有社會屬性的高端稟賦要素(資本、技術等)投入,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收益。此時,無法適應稟賦要素動態轉化的傳統農業,因難以支付高昂的要素成本而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要素升級的現代農業,其生產方式、組織經營方式和經營范圍全方面發生升級轉變[21]。

綜上,鄉村產業轉型包括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三個方面。農業生產方式轉型是低端稟賦要素向高端稟賦要素轉化造成的,具體表現為人畜耕作向機械耕作轉變(以下簡稱“農業機械化轉型”)和化肥農藥高投入向化肥農藥減量化投入轉變(以下簡稱“農業綠色化轉型”)。在收益最大化動機的驅使下,稀缺的土地要素規模化流轉,同時,土地撂荒和農業生產收入低下等原因加速土地流轉,吸引資本和科技等要素在新型經營主體間集中積累,致使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其具體表現為小農戶獨立分散經營向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農民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規模化經營、多主體協作經營(如“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轉變(以下簡稱“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伴隨著要素稟賦驅動下的傳統產業衰退和新興產業涌現,農業經營范圍發生轉型,其具體表現為種植業向種養業轉變(以下簡稱“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以及單一農業向一二三產融合轉變(以下簡稱“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

2.2 理論分析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鄉村產業發展要素從土地、資本、勞力等傳統要素[22]向技術、空間、環境等現代要素[23]拓展。土地綜合整治通過實施農用地整治、鄉村建設用地整治、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鄉村歷史文化保護4個方面的措施,轉變鄉村產業發展要素,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條件,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空間,助推鄉村產業轉型發展[8,11]。土地綜合整治直接影響鄉村產業轉型的機理如下。

(1)土地綜合整治主要通過影響土地要素、空間要素、環境要素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土地要素,通過實施“小塊并大塊”的土地平整工程及相應的土地權屬調整措施,降低農地細碎化程度;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工程,配套完善灌溉與排澇設施設備;通過實施田間道路工程,配套完善農村道路網絡,為農業機械化作業奠定基礎。鄉村建設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空間要素,通過實施零散農房集中遷并和廢棄宅基地復墾工程,使農田集中連片;通過實施村莊內部水電路網改造工程,為農業機械化生產提供必要條件。因此,農用地整治和鄉村建設用地整治直接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

農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土地要素,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肥農藥在使用過程中的消耗[24];在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同時,有利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的推廣使用,促進化肥農藥減量化。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主要作用于環境要素,通過實施土壤修復和水體修復工程,配合休耕輪作、秸稈還田、生態種養、濕地凈化等措施,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因此,農用地整治、農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直接促進“農業綠色化轉型”。

(2)土地綜合整治通過直接影響土地要素并間接影響資本要素、勞力要素和技術要素推動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土地要素,通過降低農地細碎化程度、完善灌排設施設備和農村道路網絡,吸引新型經營主體轉入農地[25],加速資本和技術集中積累,從而促進農業組織經營方式從農戶獨立分散經營向家庭農場經營、社企經營和多主體協作經營轉型。鄉村建設用地整治、農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農村歷史文化保護對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沒有直接影響或直接影響很小。

(3)土地綜合整治主要通過影響土地要素、空間要素、環境要素推動農業經營范圍轉型。農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土地要素,通過實施“小塊并大塊”“坡改梯”的土地平整工程及相應的土地權屬調整措施,為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奠定土地條件;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為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奠定配套條件。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主要作用于環境要素,通過實施水體修復和土壤修復工程,為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奠定生態環境條件。因此,農用地整治和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直接促進“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

建設用地整治主要作用于空間要素,通過實施閑置房屋裝修改造工程和零散廢棄房屋集中遷并工程,打造鄉村二三產業發展空間;通過實施村莊道路工程、村莊水電工程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工程,為鄉村二三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條件。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主要作用于環境要素,通過實施垃圾分類處理、水體修復、土壤修復、鄉村國土綠化、礦山地質復墾等工程,提高鄉村生態景觀資源質量,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鄉村歷史文化保護主要作用于空間要素和環境要素,通過實施古建筑修復、紅色歷史文化和農耕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建設、傳統優秀民俗文化挖掘整理等工程,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因此,鄉村建設用地整治、鄉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直接促進“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

為了分析的方便,以上僅分析了土地綜合整治中某一項工程內容對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的直接影響,但在實踐中還存在間接影響,三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共同推進鄉村產業轉型。例如,某一村莊通過實施農用地整治,吸引新型經營主體投資,促進農業組織經營方式發生轉型、農業機械化轉型和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隨后新型經營主體和當地政府追加投資,通過實施建設用地整治、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歷史文化保護,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旅游業,促進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鄉村休閑觀光旅游業又倒逼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綠色化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綠色化轉型。其具體作用路徑如下:農用地整治→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機械化轉型+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建設用地整治、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歷史文化保護→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農業綠色化轉型。

綜上,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綜合影響機理,如圖1所示。

圖1 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產業轉型的機理Fig.1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rur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y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3 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3.1 研究區域概況

本文選擇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咸寧市咸安區、崇陽縣和通城縣作為研究區域,分析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影響。江夏區和咸安區代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郊區,地貌類型主要為平原和崗地;崇陽縣和通城縣代表經濟相對落后的邊緣地區,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近年來,4個區縣所實施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較多,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在上述區縣內選擇2~4個在2016—2019年實施了土地綜合整治的行政村作為處理組的調研區(以下簡稱“整治區”)(表1),在上述行政村周邊隨機選擇2~3個未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的行政村作為對照組的調研區(以下簡稱“未整治區”)。

本文將安全屬性監控器定義為一個A和H的乘積自動機,系統安全屬性是基于可觀測符號描述,因此,A的輸入字母表Σ?2O.

表1 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概況Tab.1 Overview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3.2 數據來源

課題組于2021年1月和10月分別前往上述調研區域,采取隨機調查抽樣法,在每個行政村隨機選擇15~30戶農戶進行問卷訪談,并對村干部進行訪談。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受訪對象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個體特征,以及家庭勞動力、耕種面積等家庭特征;單位面積耕地機械投入費,單位面積耕地化肥、農膜和農藥投入費,種養業、農業和非農業收入等家庭產業投入產出情況。為便于調查與比較,本文選取2017年和2020年為時間節點,分別反映土地綜合整治前和整治后的情況,其中2017年數據通過受訪對象回憶得到,最終獲得整治區問卷297份,未整治區問卷180份。為消除指標之間的不同量綱,本文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預處理,處理方法為極值處理法。

4 研究方法與變量選取

4.1 研究方法

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常用于評估政策或制度實施效果的凈效應[26]。若要識別時空差異下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凈影響,則需將整治區的農戶樣本作為“處理組”,未整治區的農戶樣本作為“控制組”。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選址并非隨機,由此會造成DID模型的平行趨勢假設前提條件難以滿足,致使內生性問題產生[27]。基于此,本文采用HECKMAN等[28]提出的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ith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PSM-DID)解決上述問題。PSM-DID模型通過計算傾向得分將處理組和控制組中的農戶進行近似匹配,降低農戶個體特征造成的選擇性偏誤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控制變量對核心解釋變量作用結果的影響,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可靠[29-30]。

(1)計算傾向得分值。傾向得分是匹配的依據,是指在給定協變量的情況下,個體進入處理組的條件概率[31],常運用Logit 回歸估計。整治區農戶個體為i,構成集合R1,未整治區農戶個體為j,構成集合R0。

(2)計算土地綜合整治區整治前后每個農戶在鄉村產業轉型中行為特征的變化,并計算與其匹配的未整治區整治前后農戶相應的變化其中分別表示為土地綜合整治區樣本農戶i在t0、t1時期的結果變量,分別表示未整治區樣本農戶j在t0、t1時期的結果變量。

(3)計算配對權重w(i,j)。權重值反映整治區農戶在未參與土地綜合整治的情況下,鄉村產業轉型發生的權重,計算公式為:

式(1)中:K(·)是核函數;Pi和Pk分別是對照組樣本i和k的傾向得分值;Pj是處理組樣本j的傾向得分值;h為帶寬。

(4)計算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處理效應PSM+DID。對整治區農戶的變化與未整治區農戶變化進行求差得到雙重差分值(DID),該值越大表明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影響效果越明顯。

4.2 變量選取

被解釋變量:鄉村產業轉型,包括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表2)。鄉村產業轉型通過變異系數法賦予客觀權重進行綜合測度[32]。變異系數法具體步驟如下:確定變異系數,第i項指標的變異系數等于第i項指標標準差除以其平均值;確定權重,第i項指標權重為第i項指標變異系數除以所有指標變異系數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包含農業機械化轉型和農業綠色化轉型。機械投入費用能反映農戶機械使用情況,因此,本文用單位面積耕地機械投入費用表征農業機械化轉型。在農戶實際經營的耕地上,化肥、農膜和農藥的投入費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農戶綠色化行為方式的轉變,因此本文用單位面積耕地化肥、農膜和農藥投入費用表征農業綠色化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是指農戶獨立分散經營向家庭農場經營、社企經營或多主體協作經營轉型,本文將4類組織經營方式分別賦值為1、2、3、4,數值越大代表經營組織化程度越高。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包括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和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種養業融合是湖北省目前農業內部融合的主要形式,因此,以農戶家庭種養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比重表征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非農收入與總收入比值能夠反映二三產業發展情況,因此以該指標表征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

表2 鄉村產業轉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Tab.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解釋變量:土地綜合整治,用組別虛擬變量、時間虛擬變量及其交互項表示。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前T=0,實施后T=1;處理組=1,控制組=0。

控制變量:包括受訪者個體特征、農戶家庭特征和當地特征三個方面(表3)。(1)受訪者個體特征選擇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為村干部、是否為黨員5個指標。性別,一般男性比女性勞動能力更強,男性用1表示,女性用0表示。年齡,本文根據調查樣本特征將年齡分為5個階段,年齡高的一般務農經驗豐富,按年齡遞增順序分別賦值1、2、3、4、5。受教育程度,反映個體接受新技能的能力水平,本文將文盲、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5個文化水平分別賦值1、2、3、4、5。村干部在鄉村產業振興中起著強有力的帶頭作用,本文將村干部賦值為1,非村干部賦值為0。由于黨員的政治覺悟高,對鄉村新產業發展的理解、行動能力突出,本文將黨員賦值為1,非黨員賦值為0。(2)農戶家庭特征用家庭農業勞動力規模、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承包地面積表示。家庭農業勞動力規模,反映家庭農業勞動力資源稟賦狀況;家庭收入水平,反映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承包面積,反映家庭耕地資源稟賦狀況。(3)當地特征用農戶所在村莊到鄉鎮中心的距離和地形地貌表征。到鄉鎮中心的距離,反映農戶獲取鄉鎮資源的便捷程度;地形地貌,反映影響鄉村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表3 控制變量選取及說明Tab.3 Variable selection and description

5 結果分析

5.1 傾向得分估計與匹配

5.1.1 傾向得分估計

傾向得分通常采用Logit模型進行回歸估計(表4)。基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選擇對是否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有一定解釋能力、且對鄉村產業轉型有影響的相關變量作為協變量,包括個體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為村干部、是否為黨員、家庭農業勞動力規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積、所在村莊到鄉鎮中心的距離和地形地貌,以保證可忽略性假設得到滿足[31]。結果顯示,變量個體性別、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積和所在村莊到鄉鎮中心的距離在1%水平下顯著,個體年齡在5%水平下顯著,系數均為正。變量是否為村干部與地形地貌系數雖然為負,但并不顯著。一方面是由于村干部樣本量極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所選區域地貌類型差異小。變量受教育程度、是否為黨員與家庭農業勞動力規模不顯著,對是否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的作用較小。因此,是否開展土地綜合整治主要受到個體性別、年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積和所在村莊到鄉鎮中心的距離的影響。

表4 傾向得分值的Logit回歸結果Tab.4 Logit regression results of propensity score

5.1.2 匹配結果及檢驗

重疊假定的含義是處理組和控制組個體傾向得分具有交叉部分[33]。能否滿足重疊假定、保證樣本質量是進行匹配的重要前提條件。本文通過共同支撐域條形圖來反映無效樣本量(圖2)。結果表明,大部分樣本在共同取值范圍內,處理組樣本損失了24份,控制組無樣本損失。

圖2 傾向得分共同取值范圍Fig.2 Common value range of propensity score

匹配的基本思路是,依據處理組中個體的可觀測變量值,在控制組中找到與該值接近的個體。匹配的方法有多種,如核匹配、卡尺內最近鄰匹配、局部線性回歸匹配等。限于篇幅,本文以核匹配(默認的核函數與帶寬)為例,利用傾向得分作為距離函數進行匹配,并進行平衡性檢驗,以考察匹配結果質量,匹配質量檢驗結果見表5。從表5可以看出:第一,匹配后處理組和控制組的均值更為接近;第二,大部分變量的標準化偏差絕對值小于10%,盡管家庭收入水平和地形地貌的標準化偏差絕對值達到了17.4%和14%,但基本上控制在20%以內;第三,匹配前后,各變量標準化偏差均大幅減小,其中變化幅度最大的特征變量是受教育程度;第四,t檢驗結果中,除家庭收入水平和地形地貌兩個變量匹配后的t值顯著外,其余變量均不顯著。以上結果說明,控制變量的取值在處理組和控制組間整體上不存在系統性偏差,匹配效果好。另外,匹配前后模型總體擬合優度統計結果表明(表6),PseudoR2值顯著降低、LR統計量下降92.48%、P值變化0.246,說明匹配后兩組間控制變量取值差異不大。

表5 平衡性檢驗結果Tab.5 Balance test results

表6 匹配前后模型總體擬合優度統計量Tab.6 Overall fitness statistics of model before and after matching

綜上,傾向得分匹配能有效降低特征變量對DID回歸分析的選擇性偏誤問題,可進行下一步回歸分析。

5.2 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基于共同支撐域范圍內的數據,通過STATA 15.1軟件,進行雙重差分估計,分析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的凈影響效應,估計結果見表7。土地綜合整治前后處理組鄉村產業轉型的變化明顯大于控制組。就整治區而言,整治前后鄉村產業轉型的雙重差分差值為0.044,其中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的雙重差分差值分別為0.095、0.021和0.025;未整治區鄉村產業轉型的雙重差分差值為0.007,其中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的雙重差分差值分別為0.035、-0.005和0.002。這表明,相比未整治區,整治區鄉村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產業發展條件得以改善,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未整治區農業生產方式轉型雙重差分值較大。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整治區農業機械跨區作業,將先進的機械化技術推廣到周邊村莊[34];另一方面,隨著農戶自身健康意識提高,相應地減少農藥化肥購買,轉而投入人畜糞便等有機肥。與未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的區域相比,整治區鄉村產業轉型發生的概率增加了3.7%,其中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發生的概率分別增加了5.9%、2.7%和2.3%。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均有顯著性影響,分別通過了1%、1%、1%、5%的顯著性檢驗,且方向為正。由此說明,土地綜合整治能顯著促進鄉村產業轉型,且伴隨著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正向的顯著性變化,與前述理論分析結果一致。

表7 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影響的計量結果Tab.7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on rur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6 結論、建議與討論

6.1 結論

本文基于武漢市江夏區,咸寧市咸安區、崇陽縣和通城縣農戶調研數據,運用傾向得分雙重差分法分析了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第一,鄉村產業轉型本質上是生產要素組合方式的突破性轉變,它包括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三個方面。其中,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包括農業機械化轉型和農業綠色化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指農戶獨立分散經營向家庭農場經營、社企經營和多主體協作經營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包括農業內部經營范圍轉型和產業間經營范圍轉型。第二,土地綜合整治能促進鄉村產業轉型,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其中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分別通過了1%、1%和5%的顯著性檢驗。

6.2 建議

第一,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充分發揮其在鄉村產業轉型中的基礎性作用。傳統土地整治側重于農用地整治特別是耕地整治,忽視對一定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諸要素進行綜合整治,不利于鄉村產業轉型發展。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治理理念,相關部門都在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工程。各地應當充分發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歷史文化保護四大工程的基礎性作用,協同推進鄉村產業轉型發展。

第二,根據區位和資源環境條件確定產業發展定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措施。鄉村產業轉型包括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和農業經營范圍轉型三個方面,但是我國鄉村地域遼闊,差異明顯,各類型區域的鄉村產業轉型重點不同。如糧食主產區的鄉村產業轉型,主要側重于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和組織經營方式轉型;城郊和邊緣山區的鄉村產業轉型,主要側重于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因此,科學評估鄉村地區產業轉型發展需求及其限制因素,因地制宜地開展精準化、差別化的土地綜合整治尤為重要。

第三,鄉村產業轉型的基礎是第一產業轉型發展,土地綜合整治首先要立足于現代農業發展。今村奈良臣提出的“六次產業理論”強調,三產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范圍拓展[35]。然而,在目前的鄉村建設實踐中,一些地方只重視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旅游業,忽視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這不僅違背了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戰略,而且不利于鄉村休閑觀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中,應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確保農業與鄉村二三產業高效融合,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轉型發展。

6.3 討論

本文探討了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影響機制,對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本文重點研究了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直接影響,而忽略了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實證部分缺乏其解釋。今后可進一步探討農業組織經營方式轉型、農業經營范圍轉型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分析鄉村產業轉型的機制路徑,以豐富鄉村產業轉型研究體系。第二,本文僅從農戶視角分析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產業轉型的影響,而缺乏村域層面的探討。未來在能獲取數據的情況下,可從村域、鎮域、縣域和省域尺度研究,進而為鄉村產業興旺提供多尺度借鑒。

猜你喜歡
轉型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反季”的冬棗——轉季的背后是轉型
當代陜西(2021年17期)2021-11-06 03:21:30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安凱轉型生意經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30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人大建設(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6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麻豆另类AV|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91精品网站|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熟妇丰满人妻|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免费aa毛片|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www| 天天躁狠狠躁| 五月天福利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亚洲va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9精品欧美一区| AV在线天堂进入| 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成人第一页| 欧美午夜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a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www.狠狠|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激情综合激情| 欧美亚洲激情|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色视频国产|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日韩a级毛片| 国产一级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