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瑞,譚 娟,趙夢薇
(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陜西漢中,723001)
環境是一種氛圍,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發展。[1]幼兒在環境中發展各項能力,在環境中增強認知與經驗,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成長,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推動作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與幼兒共同探究、討論環境創設,與幼兒對話、合作, 成為幼兒的朋友或合作伙伴,讓幼兒自由地表現與表達,可以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潛能。[2]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教師通常會根據已有的物質條件進行創設,這不利于幼兒接觸更豐富的環境。對幼兒來說,環境的多樣性正是他們成長的營養,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會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3]教師如何主動地進行環境創設與利用,如何有效地進行環境創設、擴大資源利用的范圍,是值得探討、實踐的課題。
針對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的創設,筆者從環境創設目的、內容、過程與途徑四個維度設計了幼兒園環境創設問卷,面向漢中市8所幼兒園發放,其中,市區幼兒園5所、城鄉接合部幼兒園3所,公立幼兒園4所、私立幼兒園4所。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4份,回收有效率為86.7%。上述幼兒園均為師范類學前教育實踐基地,筆者對園區進行了實地考察。事后,筆者對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與分析。
為了解幼兒園教師創設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的實際情況,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表1),這一問題可以檢測出教師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認知情況。

表1 幼兒教師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認知
由表1可知,調查對象中57.5%的教師對幼兒園環境的認知是正確的,其他教師對幼兒園環境的理解片面。對幼兒園環境的理解正確的教師也比較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的問題有哪些屬于幼兒園環境創設內容、創設幼兒園環境有以下哪些好處、您會在課程中為幼兒提供哪些資源以創設環境、您會鼓勵家長帶幼兒做以下哪些事情、您會支持幼兒參加以下哪些活動、您會注意到幼兒以下哪些行為表現,前三個問題涉及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后面三個問題涉及幼兒園精神環境創設。
對于“哪些屬于幼兒園環境創設內容”問題,選擇“充分利用附近的自然環境”的比例最高,為82.5%;其次是“教室里的陳設與教具多樣”,為70.0%;選擇“豐富幼兒心理感受”的較少,有32.5%;選擇“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環境創設”的最少,僅有25.0%。分析得知,大部分教師會利用室內物品與自然環境來創設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而只有部分教師會關注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與利用。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環境和室內物品的獲取比較簡單,教師能夠輕易地獲取相關資源,而幼兒園的精神環境往往是比較抽象的,不容易通過具體的物質進行創設。
對于“創設幼兒園環境有以下哪些好處”這一問題,認為創設幼兒園環境“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技能發展”的比例達60.0%,認為“能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的分別達到75.0%和70.0%。有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創設幼兒園環境在提升教師專業技能、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提高幼兒園知名度三個層面都有一定的好處。
對于“您會在課程中為幼兒提供哪些資源以創設環境”這一問題, 選擇提供“帶有本土特色的物品”的占比最高,為80.0%;選擇提供“不同材質和觸感的自然物品”和“豐富的手工材料”的分別占65.0%和42.5%;選擇提供“生活中的必需品”的占比最低,為35.0%。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多數幼兒教師會選擇為幼兒提供自然物品與本土特色物品。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有些物品在幼兒園里不常見,需要教師投入較大的精力尋找或制作,因此教師多選擇投放自然物品與本土特色物品。
對于“您會鼓勵家長帶幼兒做以下哪些事情”這一問題,72.5%的教師會鼓勵家長帶幼兒去超市、銀行感受生活,與幼兒一起參加六一活動;45.0%的教師會鼓勵家長同幼兒一起參觀當地博物館;42.5%的教師會鼓勵家長同幼兒一起完成手工制作。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這些社會性活動在幼兒園里不易開展,因此教師希望家庭教育可以彌補這部分不足。同時,這一結果也顯示出參觀博物館的價值還沒有被很好地發掘出來。
對于“您會支持幼兒參加以下哪些活動”這一問題,80.0%的教師會積極地鼓勵幼兒講述“我的家人”相關故事,77.5%的教師會鼓勵幼兒玩耍大型的器械,45.0%的教師會鼓勵幼兒與同伴玩游戲,45.0%的教師會支持幼兒參與種植園和沙坑活動。玩耍大型器械有助于幼兒肌肉骨骼的發展,講述故事活動有益于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會對幼兒個體的互動予以支持。但在幼兒的社會性教育方面,教師的意識不足,支持幼兒參與種植園等活動的比例也較低,這說明教師容易忽視幼兒集體活動方面的環境創設。
對于“您會注意到幼兒以下哪些行為表現”這一問題,70.0%的教師會對幼兒動手打人和爭搶行為特別關注,而只有45.0%的教師選擇了“幼兒最近變得愛哭鬧和內向”。調查結果表明,教師會對幼兒動手打人和爭搶予以高度的關注,而在哭鬧、內向行為上較少關注。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打人和爭吵會影響整個班級秩序,而且會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而哭鬧和內向則是個別現象,教師往往會認為這是幼兒自身的突發因素導致的情緒問題,因而忽視其行為。
1.讓教師積極參加環境創設相關培訓
對教師的環境創設能力進行培訓有助于培養教師創設資源的能力,為教師創設幼兒園環境提供動力,讓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環境,盡力創設新的環境,提升環境創設能力。[4]在環境創設相關培訓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會有所提高,教師不僅能對環境創設的途徑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明確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創設環境。只有有了正確、深刻的認識,教師才會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主動創設幼兒園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與和諧健康的精神環境。
2.通過園內評比增強教師的環境創設能力
園內評比既可以評判教師環境創設的能力,也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教師取長補短,激發教師創設環境的欲望。園內評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可以從幼兒的角度衡量教師創設的環境是否受到幼兒的歡迎,幼兒在新創設的環境中的表現是否更好,幼兒是否與環境產生了更多、更好的互動;其次,可以從教師利用資源的角度衡量教師是否創設了更好的環境,是否有效利用了更廣泛的教育資源;最后,可以從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維度檢測教師是否做到了對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創設。[5]
3.總結與分析教師的環境創設成果
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認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價值,認為對教師環境創設成果進行總結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往往會利用幼兒園環境,如幼兒園里的大型設施、活動教室等,對幼兒實施教育,也會有意識地進行不定期的環境創設,以豐富教育內容。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的優化與利用會影響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對幼兒的認知發展、思維方式有間接的影響。對教師環境創設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有助于激發教師環境創設的潛能,激勵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環境創設的學習。
1.利用多樣化的物質資源
作為發揮環境創設主觀能動性的一方,幼兒園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物質環境時要秉承多類型、多材質的原則,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幼兒接觸豐富的物質材料,有助于發展感官能力,分辨不同材質所帶來的觸感,發展認知能力。[6]幼兒園的物質環境不僅可以從大的層面進行創設,也可以從小的層面進行創設。教師可以發揮帶頭作用,將自己生活中有意義的物品帶到幼兒園與幼兒一起分享,也要支持幼兒從家里帶來有意義的物品,這樣可以更好地創設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教師也可以關注網絡上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案例,尋找創設幼兒園物質環境的靈感,為幼兒創設更有利于其成長的物質環境。
2.充分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資源
由于幼兒園的環境資源有限,因此教師可鼓勵家長帶幼兒參與當地特色文化活動,同時將帶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物質材料帶入幼兒園,以豐富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資源,如剪紙、刺繡、皮影等。教師可結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合理地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質材料,將其應用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會鼓勵家長帶幼兒參與本地文化活動,大部分家長愿意配合教師開展工作,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出力。
3.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
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礎營造寬松愉悅的園所氛圍,創設積極、生動的活動,增強環境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把廢舊報紙、舊牛奶罐引入幼兒園,進行相關的環境創設,并和幼兒一起把廢舊報紙卷成“紙棒”、揉成“紙團”,帶領幼兒玩“趕小豬”的游戲,把舊牛奶罐改造成“高蹺”等有趣的體育器材,引導幼兒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利用這些材料可以增加幼兒與教師、同伴互動的機會,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
1.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
幼兒不僅生活在物質環境中,也生活在心理環境中。幼兒園心理環境表現為兩方面: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出現合作與分享的行為等;幼兒信賴教師,會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意愿與需求。無論是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還是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都十分重要。教師要從自身出發,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教師在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中應循循善誘,指導幼兒與他人進行友好的合作與交流。[7]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的幼兒園心理環境,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優質的土壤。
2.重視對幼兒心理環境的創設
創設幼兒園心理環境的目標是讓幼兒保持心理健康、樂觀、積極向上。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教師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這首先需要教師具有團隊精神。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把自己好的情緒與想法分享給幼兒,與幼兒產生良好的互動。[8]教師除了要關注幼兒極端行為下的心理狀態,還應該多關注幼兒階段性的心理變化,及時地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在集體中的表現,也應該觀察幼兒的個別表現。教師可以時常與幼兒交流,教會幼兒如何表達自我。在心理環境創設方面,教師除了要關注幼兒與他人的關系是否和諧,還應該幫助幼兒發展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創造力,這些能力的發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活動組織與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良好的環境可以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提高。幼兒園環境可以為幼兒創造自我表現的平臺,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推動作用。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能夠增強自己的環境創設意識,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完善的環境。充滿變化的、豐富的環境能增進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師要認識到好的幼兒園環境的價值,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和精神食糧,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