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蓮子 李雪梅
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價值以及路徑研究*
葉蓮子 李雪梅
(內江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松筋柔脊十二法是以改善身體疼痛、不適等“亞健康”狀態為目的的健身方法,其含有豐富的健身養生價值。針對目前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情況,文章采用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歸納法的研究方法,對其推廣價值以及路徑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本研究認為松筋柔脊十二法具有的舒緩自如,連綿不斷、抻筋拔骨,轉折圓活、循經導引,形神相隨、呼吸自然,神態安詳等特點。它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具有積極作用,對推動社會和諧穩定、傳承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并具有多方面的推廣價值。文章提出了以學校為陣地加強人才培養、以社區為平臺增強群眾性、以競技活動為樞紐提高人們參與度和創新傳播手段擴大傳播范圍的推廣路徑。
松筋柔脊十二法;特點;推廣價值;路徑
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促進了社會的飛速發展,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復雜,人們的工作量不斷增加,長期久坐,姿勢改變等不良生活習慣的產生,導致正常生理功能發生改變,引發各種慢性疼痛、身體不適等疾患,這種“亞健康”狀態成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健身方法被傳播到中國,如瑜伽、健美操、普拉提等,這些項目宣傳面廣,易于學習,它們很快在健身房中流行起來,并為許多人所熟知。由于缺乏對傳統體育養生的宣傳、推廣和傳承,導致大眾沒有真正了解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的內容和機制,沒有樹立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的概念和觀念。有人甚至認為,中國體育的傳統養生理念是不科學、作用不大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效率發展。其實不然,在傳統中國體育養生的觀念中早就蘊含了科學的養生觀念,并與現代社會科學的健身觀念相適應[1]。而松筋柔脊十二法不僅是以改善身體疼痛、不適等“亞健康”狀態為目的的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更是適應現代社會健身觀念的一種健身方法,對亞健康人群和健身人群都有豐富的養生價值。
近幾年受疫情的影響,人們的健身意識不斷加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也越來越多,傳統體育養生項目的體育價值也更加突顯出來。松筋柔脊十二法秉承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的內涵,其動作蘊含的內在意義與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相適應,注重追求身心的和諧,將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統一,受到了練習者的好評。
本文通過對松筋柔脊十二法的功法內涵、功理作用進行研究,探索能滿足不同人群習練的多元化需求的新路徑,以此來促進該項目的推廣和發展,發揚和繼承中國優秀傳統養生文化,樹立科學的健身、養生觀念,增強文化自信。
本研究以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價值及路徑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目的,通過中國知網、內江師范學院圖書館查閱了有關松筋柔脊十二法推廣價值以及路徑研究的文獻和資料,對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總結,以確保研究的嚴謹性、科學性,為本文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運用邏輯法、辯證法對研究內容進行分析,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縝密的邏輯。
1.2.3 歸納法
對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總結,對推廣路徑和價值等進行歸納,為提出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路徑奠定基礎。
2.1.1 概念
松筋柔脊十二法是峨眉武術養生課題組通過大量峨眉武術和具有地方特色養生功法的田野調查,秉承全民健身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宗旨,為社會提供健康咨詢而推出的以改善身體疼痛、不適等“亞健康狀態”為目的的整套健身方法。
該功法借用古人“遠觀近擇、取象比類、效仿萬物、象形取義”的理論,吸取了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精華結合中醫學基本理論,根據人體的解剖生理特點和運動規律,組合編排了簡單有效、易于練習的十二式鍛煉動作,對脖頸、脊柱、肩背部有明顯健身效果[2]。
2.1.2 組成
松筋柔脊十二法套路動作由三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選編了四項通關、麒麟松肩、無極捭闔、猿猱通臂、雛鷹展翅五個動作。通過頭、頸、肩部的練習,以達到松解關節和肌肉緊張,緩解各部位不適的目的。
第二部分,選編了盤古脫殼、鳳凰涅槃、仙鶴理羽三個動作來對脊柱進行伸展和鍛煉。以達到增強脊柱關節靈活度、柔順脊柱、放松腰背部的作用。
第三部分,選編了臨泉探月、象王顧盼、龍嘯天地、俯仰乾坤四個象形動作,通過脊柱扭轉和屈伸,結合腿部下蹲等練習,使腰背肌肉、腿部肌肉力量得到強化和鍛煉[2]。
2.1.3 特點
舒緩自如,連綿不斷。練習動作時,連續不斷、舒緩自然,有助于伸展肌肉、靈活關節,使全身氣機通暢,氣血暢旺。
抻筋拔骨,轉折圓活。通過身體的肌肉的較大幅度對拉伸展,達到“引體令柔”的效果。
循經導引,形神相隨。遵循人體脈絡走向,通過肢體的運動,意識的引導,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來達到神形和諧統一。
呼吸自然,神態安詳。練習時要保持不急不躁,心平氣和的運動態勢,堅持自然呼吸的原則,不憋氣、不閉氣,以達到神態安詳,周身融融的練功狀態[3]。
松筋柔脊十二法在促進練習者身體健康,陶冶情操、調節情緒,促進社會交往以及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2.1 生理價值
松筋柔脊是指通過肢體的運動,配合傳統呼吸吐納、心理調節,達到促進血脈通暢、增強韌帶柔度、舒緩肌肉粘連、緩解身體不適的傳統體育健身方法[3]。研究表明四肢運動的均衡和對稱對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和有序性具有很大的效用,同時也能對人的各個器官和生理系統產生影響[4]。
而松筋柔脊十二法選取的十二個動作對緩解脊柱、腰背部、肩頸部不適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作用。如:臨泉探月,則通過對脊柱的扭轉,鞏固加強了脊柱的曲線,使得腰背的肌肉得到了鍛煉;四項通關,通過對肩頸部肌肉的牽拉,增強了關節靈活性,預防肩頸的疼痛。
有研究設計了干預大學生頸肩綜合征的松筋柔脊十二法運動處方,可供不同程度頸肩綜合征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練習,提高自身健康情況,緩解學習壓力,在干預研究中松筋柔脊十二法的處方化運用對大學生頸肩綜合征具有良好的干預作用[5]。
2.2.2 心理價值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工作習慣的改變,導致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無處釋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的健康狀況。經過對患有抑郁癥的大學生進行養生功法練習的研究發現,長期堅持習練養生功法能夠有效使抑郁、焦躁等心理障礙因子降低,改善其抑郁程度,使軀體化障礙得到緩解,使其逐漸在生活和學習上逐漸恢復正常狀態[6]。
松筋柔脊十二法秉承傳統養生功法的特點,動作舒緩柔和,連綿不斷。要求練習時注意集中思想、排除干擾、沉著冷靜、專注動作本身,以達到身心合一的目的;并配合呼吸進行練習,有助于排出體內廢氣、濁氣,釋放不良情緒;同時在練習過程中結合輕柔的音樂進行習練,讓人心情愉悅,心平氣和,達到促進人體心理的平衡,緩解精神的緊張,減輕心理的壓力的目的。
2.2.3 社會價值
松筋柔脊十二法分為站式功法和坐式功法,以此來滿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所的鍛煉需求。練習時,既可以在室外進行站式功法的練習或者在室內進行坐式功法的練習,也可以根據身體狀況、需要和喜好,選擇單式或組合動作。練習方式靈活多樣、練習時間和動作次數不限,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項目的普及和推廣。對于社會而言,集體習練和交流松筋柔脊十二法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融洽社會關系,促進了家庭和諧、社會和諧。
2.2.4 文化價值
松筋柔脊十二法緣起于祖國古老傳統導引,根植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土壤,吸收著地域文化養分,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優秀傳統養生文化。功法的整理和創編也是秉承傳承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宗旨,對優秀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繼承和創新。
本套動作創編借用了中國古代哲學觀和中國傳統神話,如盤古脫殼動作借用了盤古開辟天地的神話故事,弘揚不懼艱險、刻苦奮進的開拓精神。鳳凰涅槃動作借用了鳳凰浴火重生的故事,培養練習者不畏痛苦、義無反顧、持之以恒、不斷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不僅豐富了功法的文化內涵,還對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顯著的文化價值。
圖1 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路徑
2.3.1 以學校為陣地加強人才培養
學校是進行研究科學和傳播文化的主要陣地,注重發揮學校教學資源的優勢,促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成果相結合,通過學校教學來培養功法后備力量,來達到繼承、發揚、宣傳的目的[7]。
將松筋柔脊十二法融入高校教學課程當中,以《松筋柔脊十二法》教材為依托,將教學訓練課程為重點,形成特色課程,以此培養專業的人才加大師資人才隊伍建設。
而在中、小學也可將松筋柔脊十二法結合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改編成節奏鮮明、功效突出的操化動作,以此來適應學生在室內、特色課間操的習練需求。為培養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后備人才奠定基礎,豐富小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也促進傳統養生文化的推廣和發揚。
老齡化的加劇,使得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精神需求。將松筋柔脊十二法引進老年大學,形成特色課程,使老年大學課程體系建設更加豐富完善。
這樣自上而下形成理論指導和科學布局,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踐技能訓練中形成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教研實踐氛圍,松筋柔脊十二法的科學價值將逐步在公眾的生活中發揮作用。這才是真正把松筋柔脊十二法引入科學發展,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途徑。
2.3.2 以社區為平臺增強群眾性
社區體育是為達到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和提高社區活動參與度為主要目標,以社區基地(微觀)為區域范圍,以轄區為自然環境,以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在當地和附近開展的區域性體育活動[8]。因此,要推進松筋柔脊十二法在社區發展,首先就要加大松筋柔脊十二法的宣傳力度,樹立正確、科學的鍛煉意識以此促進項目的開展,提高人們參與的積極性。
2.3.3 以競技活動為樞紐提高參與度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群眾體育賽事成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和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內容,它是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內容。構建群眾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已成為推動群眾體育發展的途徑和紐帶[9]。為了促進松筋柔脊十二法的推廣和傳播,應該加強松筋柔脊十二法群眾賽事體系的構建,積極推進松筋柔脊十二法成為運動會群眾賽事項目,開展競技賽事,提高人們的興趣和參與度。
疫情時期,還可將線下活動賽事改為網絡比賽,豐富人們的居家文化活動。制定線上規程,運動員線上參賽、教練員線上輔導、裁判員線上培訓、裁判員線上評分、觀眾線上投票、獲得線上證書,促進線上線下相融合,制定一整套規范的比賽操作規則,擴大參與的人群,提群高眾參與的積極性。
2.3.4 以新媒體為手段擴大傳播范圍
在這個媒體通訊十分發達的時代,要想做好項目的推廣和宣傳,除了傳統的方法和途徑之外,還需要借助廣播、廣告、電視、網絡等宣傳媒介[10]。疫情防控期間,民眾大多選擇網絡媒體獲取健康信息,各種自媒體平臺、視頻網站、應用程序等,也出現了大量關于健身的信息。后疫情時代,推廣松筋柔脊十二法需要改變以往的線下面授的教學模式,利用新媒體和各個網絡平臺或APP,拓展松筋柔脊十二法在線教學渠道和平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總而言之,松筋柔脊十二法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線上傳播方便、快捷、受眾廣的優點,拓寬傳播渠道和路徑,創新傳播方式,達到良好的推廣宣傳效果。
松筋柔脊十二法具有舒緩自如,連綿不斷;抻筋拔骨,轉折圓活;循經導引,形神相隨;呼吸自然,神態安詳的特點。適合不同人群尤其是“亞健康”人群健身練習。同時還具有促進練習者心理健康,促進家庭、社會和諧,對于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提出了以學校為陣地加強人才培養,以社區作為平臺增強群眾性,以競技活動為樞紐提高參與度,以新媒體為手段擴大傳播范圍的推廣路徑。
加大松筋柔脊十二法師資力量的培養,加強對后備人才的貯備,并以學校為陣地加強人才培養,開展社區活動提高大眾熟知度,舉辦各種賽事增強參與度,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等手段加強宣傳和推廣等建議,來促進功法的推廣和普及。
[1]王楠.論中國傳統體育養生觀[D].開封:河南大學,2006.
[2]葉蓮子.松筋柔脊十二法對亞健康人群的康復保健作用研究[J].體育科技,2021,42(3):22-23.
[3]譚偉平,徐武,葉蓮子,等. 松筋柔脊十二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21.7.
[4]程宇.健身氣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功能、價值和路徑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1.
[5]盧新偉,葉蓮子,徐武.松筋柔脊十二法干預大學生頸肩綜合征的處方化運用研究[C].2021年全國武術教育與健康大會暨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21.
[6]劉浩月.健身氣功八段錦功法及價值和推廣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185-187.
[7]白彥榮.后疫情時代中華傳統養生術的推廣價值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4):129-131.
[8]袁理脈.貴州松桃苗族花鼓舞傳承現狀與體育推廣路徑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8.
[9]孫雪倩.冬奧會背景下我國陸地冰壺項目的推廣價值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0.
[10]馮禮,杜德全,謝鑫淼.傳統體育養生在社區中的推廣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21):252-253.
The Popularization Value and Path Study of the Twelve Methods for Easing the Back
YE Lianzi, etal.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000, Sichuan, Chian)
內江師范學院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重點建設項目:峨眉養生與健康課程養生功法教學內容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YLZY201912)。
葉蓮子(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峨眉養生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