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
人大執法檢查就是“法律巡視”,是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權、保證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的一把“利劍”。如何在常規工作中突破創新,讓執法檢查這把“利劍”更準、更鋒利,是新時代各級人大面臨的新課題。
執法檢查不同于視察調研等,必須聚焦相應的法律條文,圍繞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是較為精準化的一種監督模式。但作為一種常態化的監督方式,在現實操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以往的執法檢查中,有的地方將依法監督變成評功擺好,提出的審議意見大而化之,浮于表面、避重就輕,整改措施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有的審議意見中問題和法條沒有逐一對應,基本上是“兩張皮”,讓執法檢查“劍走偏鋒”;等等。最終的監督結果也是文來文往,缺乏剛性約束,難免讓人感覺執法檢查就是“紙上監督”。
評功擺好不是“法律巡視”的價值追求。執法檢查就是要真找準問題、真抓住問題、真解決問題,讓法律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栗戰書委員長曾對執法檢查工作提出要求,要體現和堅持執法檢查必須嚴格、監督必須有力度的原則,避免在檢查、監督中出現“粗、寬、松、軟”的問題。他指出,人大執法檢查不同于調研視察,也不同于其他檢查,而是從法律出發,看法律是否落實、是否完善。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在“大場景”中尋求“小切口”,有針對性地確定問題清單,實現人大監督“吹糠見米”、對癥下藥之效果。
筆者認為,實行“問題清單制”即根據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照法律法規條款一條一條列出來,形成具體的問題整改清單,交“一府一委兩院”和相關部門辦理,并以此為依據開展跟蹤問效,確保相關問題逐項整改到位。簡而言之,就是推行一張清單盯到底,用一張問題清單串聯起人大監督的各個環節,“以小搏大”全面增強執法檢查實效。
人大執法檢查發現問題是關鍵一環,但重中之重是在解決問題上畫句號。一次執法檢查可能會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面上共性的,有的是點上個性的,有的現在能夠解決,有的需納入規劃逐步解決?!皢栴}清單制”的實行要根據難易程度和輕重緩急,將應該解決的事項分為“馬上辦”和“逐步辦”兩大類,審議意見重點對“馬上辦”的事項提出明確要求,同時也對“逐步辦”的事項及時反饋辦理單位要求制訂解決計劃。當然,僅提出辦理要求還不行,人大監督還須換位思考,既要“把脈”也要“開方”,提出實打實的整改清單,以菜單式、表格化方式進行反饋。
在對“問題清單制”的監督落實上,要堅持工作項目化、意見清單化、監督組團化,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整改時限,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打好人大監督“組合拳”,疊加運用詢問、測評等監督方式,實現監督效果最大化、最優化,起到“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的作用。測評是人大監督的最后一道關口,要根據“問題清單制”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照問題逐一匯報辦理過程和公布辦理結果,并在會上對其逐一進行滿意度測評,必要時啟動審議表決程序,表決未通過的,將啟動更嚴厲的監督方式,加強跟蹤監督問效力度。
人大執法檢查“問題清單制”的實行,不僅可以強化被監督部門的人大意識、履職意識和責任意識,也能夠改變過去人大監督中存在的“雷聲大,雨點小”“轟轟烈烈開始,悄無聲息結束”的監督軟化現象。各地要不斷深化完善以“問題清單制”推進人大全鏈條監督的創新做法,并將其固化為法規制度,形成問題清單監督常態長效機制,努力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果清單”,切實做到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助推每一項法律法規條款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