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建設數量也越來越多,對適合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工藝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
目前國內多數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具有如下一些特點[3,4]:①承擔的排水面積小,污水量也較小,但水量、水質的日變化較大;②一般在城鎮小區或廠內修建,其占地往往受到限制,故處理單元應布置緊湊;③自動化程度要求較高,以降低運行成本;④可能會受實際條件限制(如有時靠近居民區或地面起伏不平等),故平面布置需因地制宜、化弊為利;⑤一般不設污泥消化,宜采用低負荷的延時曝氣工藝,在減少剩余污泥產量的同時使污泥實現好氧穩定。
恒水位SBR工藝是一種連續進水、連續出水、恒水位的改進型SBR工藝,含有至少一個連續進水、連續出水、恒水位的中間生物反應池和兩個進行污泥回流、間歇反應、靜止沉淀和交替出水的對稱布置的SBR池[5]。恒水位SBR工藝具有A2/O的生物除磷脫氮功能和SBR的一體化、流程簡潔、控制靈活等優點,是集約化程度非常高的污水處理技術之一,在小型水處理廠設計中有著諸多的優點和獨到之處:抗沖擊負荷能力高、工藝簡化且節省占地、脫氮除磷效果好且污泥穩定、運行靈活且調節能力強等[6,7]。所以,隨著城鎮污水處理廠越來越普及對污水廠出水水質要求越來越高,恒水位SBR工藝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8]。
華北某污水處理廠遠期規模10000 m3/d,一期處理規模2500 m3/d,由于廠區用地緊張,設計生化處理單元采用恒水位SBR工藝。
污水處理廠主要收集市區污水,污水處理廠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表1為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進出水水質情況。
表1 污水處理廠設計進出水水質情況
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中,處理工藝方案的確定對確保處理廠的運行性能和降低費用最為關鍵,因此有必要根據確定的標準和一般原則,從整體最優的觀念出發,結合設計規模、污水水質特性以及當地的實際條件和要求,選擇切實可行且經濟合理的處理工藝方案,經全面技術經濟分析后優選出最佳的總體工藝方案[9]。
處理工藝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對所需去除的污染物有較高的處理效率;投資及運行成本較低,節省用地和降低能耗;應有足夠的設計經驗和運行實踐經驗;操作和維修簡單;所選工藝應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氣味、噪聲、氣霧等)。
污水廠一級處理一般采用物理處理法,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10]。一般設置格柵和沉砂池等處理設施。粗格柵用于截留大塊的飄懸浮物,保護水泵機組。細格柵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細小懸浮物,降低生物處理負荷。沉砂池的作用是分離污水中比重較大的無機砂粒,避免對后續污水處理設備的磨損。
常用的沉砂池形式有平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和曝氣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利用鼓風曝氣形成水力旋流運動,使水中的砂粒和有機物分開,去除粒徑較大的無機砂粒。曝氣沉砂池除砂效果好,排砂干凈,有機物含量低,氣味小,既便于砂的后續處置,又可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臭味污染;還兼具撇渣和除油功能[11]。
本工程一級處理工段采用粗格柵+提升泵站+細格柵+曝氣沉砂池+初沉池組合。
恒水位SBR工藝是在SBR工藝基礎上進行改進,將SBR工藝的變水位、間歇進出水運行方式改變為恒水位、連續進出水運行,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
恒水位SBR工藝具有很大的設計靈活性,本工程為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對稱設置的SBR池的組合處理工藝單元。厭氧池為本系統的進水單元,主要為聚磷菌釋磷提供厭氧環境,利用缺氧池來水中的揮發酸作為碳源,進行釋磷反應去除磷;在缺氧池內回流污泥、混合液和部分進水進行混合,主要作用是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反硝化作用去除總氮,同時減少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12];好氧池為本系統主要曝氣區,好氧菌群在好氧池大部分有機物的降解、硝化反應和過量吸磷的反應。SBR池在兩側對稱設置,為輔助曝氣系統,在SBR池內完成曝氣、回流、靜沉和潷水等工序。SBR池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池體進行功能周期性互換,當其中一池完成靜止沉淀進入潷水階段,另一池進行污泥回流、間歇反應和靜止沉淀階段,兩個池體周期性交替互換運行,保證系統水位自始至終保持穩定,從而實現連續進出水。
與傳統SBR工藝及連續流、恒水位活性污泥工藝相比,本工程采用的恒水位SBR工藝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分別設置了缺氧區、厭氧區、好氧區,滿足生化過程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不同環境要求,提高了生化反應速率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13]。
②對稱設置SBR單元,提供了連續進、出水的運行條件,保證系統恒水位運行,降低了操作水頭損失,提高了池體的利用率。
③采用連續進出水,避免了傳統SBR池對進水的控制要求以及間歇排水的問題,減少了對本系統前端和后續設計單元的影響。
④SBR池能夠提供靜止沉淀運行工序,保障出水水質,無需設置二沉池。
⑤減少了傳統SBR工藝需要的配套相關構筑物和設備,降低了整體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
⑥恒水位SBR工藝簡化且節省占地,系統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占地節省,運行靈活且調節能力強。
污水處理廠進水經粗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后,由提升泵站提升后進入細格柵和曝氣沉砂池,進一步去除污水中比較大的無機顆粒物質和沉砂。曝氣沉砂池出水自流進入初沉池,去除污水中可沉降的無機和有機的懸浮物,確保后續生化工藝順利運行。初沉池出水自流入恒水位SBR池進行生化處理,進行有機物去除、硝化、反硝化、吸磷釋磷等反應,并完成泥水分離,出水經消毒池消毒后達標排放。格柵截留的柵渣外運,曝氣沉砂池產生的沉砂經砂水分離器分離后外運,初沉池及恒水位SBR池產生的污泥進入濃縮池混合濃縮,后經脫水后運往當地填埋場進行填埋(圖1)。
圖1 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
一期工程設恒水位SBR池1座,單池處理規模2500 m3/d,鋼筋混凝土結構。單座池體平面尺寸21.5 m×16.5 m,有效水深6 m。
單池處理規模:2500 m3/d。
總停留時間HRT:20.1 h。
泥齡:15 d。
污泥負荷:0.101 kgBOD5/kgMLSS.d。
混合液MLSS:3.0 g/L。
本工程采用恒水位SBR池體由缺氧區、厭氧區、好氧區以及兩側對稱設置的SBR池等5個單元組成。
恒水位SBR工藝是連續進水和連續出水的改良型SBR,為二階段的厭氧、缺氧、好氧法串聯:第一階段是在同一時段不同單元內完成A2/O過程,第二階段是在不同時段在同一池子內完成好氧、缺氧和沉淀的過程。
恒水位SBR池單池處理能力2500 m3/d,單池平面尺寸21.5 m×16.5 m,有效水深6 m,根據工藝運行特點,池體內部分為4個單元:
1#缺氧區,停留時間為4 h,平面尺寸6.5 m×10.5 m,池內設攪拌器2臺,單臺攪拌功率1.64 kW。
2#厭氧區,停留時間為1.3 h,平面尺寸6.5 m×3.5 m,池內設置攪拌器1臺,攪拌功率1.1 kW。
3#好氧區,停留時間為7.2 h,平面尺寸16.5 m×7.5 m,池內設置曝氣器12臺,單臺服務面積12 m2。
4#、4’#SBR,停留時間8 h,單池平面尺寸14 m×5 m,每池設回流泵1臺(Q=105 m3/h,H=0.8 m),將混合液打至1#缺氧池。底部穿孔管曝氣,設污泥區排泥。
單座恒水位SBR池的平面布置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恒水位SBR平面布置示意
該工程恒水位SBR池由5個水力連通的生物反應池所組成:第1池至第3池分別為缺氧區、厭氧區和好氧區串聯,所有設備均連續運行。第4池和第5池為兩個完全對稱設計的SBR池,兩池運行時進行周期性互換,交替模式運行。
首先,初沉池污水大部分(約80%)進入系統的厭氧區,通過水解酸化作用提供微生物厭氧釋磷作用所需的揮發酸[14]。后進入好氧區,該池為主要曝氣區,好氧微生物在好氧池完成大部分有機物的降解、硝化反應和過量吸磷的反應。后對稱連續進入兩側的SBR池。SBR1和SBR2完全對稱,進行功能周期的互換。
當SBR1潷水時,處理出水由該池連續排出,潷水時間2 h,潷水期間定時排出剩余污泥。此時,SBR2池則進行污泥回流、間歇反應和沉淀:①污泥回流時,SBR2池回流泵、混合器和曝氣系統均啟動運行,將上一周期潷水時所累積的污泥利用污泥泵回流至前端的缺氧池,回流時間1.2 h,回流百分比為100%;②回流污泥時,SBR2池曝氣系統可開可關,間歇反應時間1.4 h;③回流和間歇反應完成后,SBR2池曝氣和混合設備停機,進入靜止沉淀,靜沉時間0.6 h。靜止沉淀為下一運行周期變換為潷水格作好準備。SBR2池依次完成污泥回流、間歇反應和禁止沉淀時,SBR1池將上一周期靜止沉淀的上清液進行排出,進入潷水階段;④ 完成靜止沉淀后,缺氧區內回流污泥與部分進水(約20%)混合,對回流污泥中硝酸鹽進行去除,防止硝酸鹽進入厭氧池影響釋磷作用。
由于兩側的SBR池混合液進行回流,混合液中含有一定量NOx-N,若此直接進入厭氧區,會抑制聚磷菌厭氧釋磷。設計考慮設置缺氧區主要用于去除NOx-N,同時系統進水的20%也將進入缺氧區,以提供反硝化所需碳源,從而保證后續厭氧區內聚磷菌釋磷。設計厭氧區有效池容136.5 m3,HRT=1.3 h。
主要通過缺氧區、好氧區和兩側的SBR來完成,缺氧區有效池容409.5 m3,HRT=4 h,SBR至缺氧區的內回流比100%。SBR有效池容為840 m3,HRT=8 h。SBR池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可根據前續處理單元的實際處理效果進行調整,以強化系統脫氮的性能。含NOx-N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進行反硝化去除總氮。
恒水位SBR池兩側的SBR池周期性充當沉淀池,在SBR池出水前,已進行了預沉淀,初步實現泥水分離;從SBR池底部進水,進一步強化泥水分離的效果。出水采用自動空氣排水堰,保證該系統始終保持恒水位運行,反應池的容積利用率高[15]。
污水廠自建成投產以來,運行穩定、良好。廢水進水量在1684 ~2435 m3/d左右,與設計值Q=2500 m3/d基本相符。出水水量穩定在1677~2428 m3/d左右,出水率高達99.5%以上(圖3)。
圖3 運行期間半年監測水廠平均進、出水量及出水率
分析污水廠半年運行期間在線監測數據,進水COD濃度基本維持在350 mg/L以下,符合設計要求。經恒水位SBR工藝處理后日在線監測出水水質COD可降低至50 mg/L以下,去除效率可達85%~91%(圖4、圖5)。
圖4 1~90 d內水廠進、出水COD含量及去除率
圖5 91~180 d內水廠進、出水COD含量及去除率
分析污水廠半年運行期間在線監測數據,進水氨氮濃度基本維持在35 mg/L以下,符合設計要求。經恒水位SBR工藝處理后日在線監測出水水質氨氮可降低至5 mg/L以下,去除效率可達85%~95%(圖6、圖7)。
圖6 1~90 d內水廠進、出水氨氮含量及去除率
圖7 91~180 d內水廠進、出水氨氮含量及去除率
分析污水廠半年運行期間在線監測數據,進水總氮濃度基本維持在40 mg/L以下,符合設計要求。經恒水位SBR工藝處理后日在線監測出水水質氨氮可降低至15 mg/L以下,去除效率可達70%~85%(圖8、圖9)。
圖8 1~90 d內水廠進、出水總氮含量及去除率
圖9 91~180 d內水廠進、出水總氮含量及去除率
本工程中恒水位SBR工藝運行參數如下:總停留時間為20.5 h,pH值7.5~8.0,污泥濃度3000 mg/L,氣水比20∶1。其中厭氧區停留時間1.3 h,缺氧區停留時間4 h,好氧區停留時間7.2 h,SBR池停留時間8 h。單池SBR池運行周期為4 h,回流、間歇反應時間1.4 h,靜止沉淀時間0.6 h,潷水時間2 h,回流比1∶1。監測水廠半年的運行情況表明,恒水位SBR工藝對污水中COD、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良好,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的規定。本工程的應用可以為類似地區同類污水處理廠的生產運行輔以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