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嬋,胡佳佳,高蘭蘭
(貴州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0)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環境經濟學家Crossman and Krueger[1]和Shafik and Bandyopadlhyay[2]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概念,認為環境主要污染物濃度與人均國民收入呈倒“U”形關系,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主要污染物濃度隨經濟水平的增長呈現增加后減小的趨勢。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3~10],其是描述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水平演變關系的計量模型。研究結果顯示,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工業化初期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狀況普遍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規律,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表征形式并非僅有倒“U”形[11~14]。貴州省經濟社會多年以來保持快速增長,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領先全國。根據2021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全省經濟增速率由負轉正、逐季加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5%增長。
本研究采用貴州省2006~2019年人均GDP與主要污染物濃度或排放量數據,探究與驗證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規律,以期分析貴州省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關系特征,為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牢守經濟與生態兩條底線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選取2006~2019年的人均GDP作為經濟指標,選取2006~2019年的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地表水體中高錳酸鹽指數與總磷濃度、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共6項主要污染物指標作為環境指標(表1)。其中,人均GDP、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項指標數據來源于《貴州省統計年鑒》,其余指標數據來源于貴州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何歡等[15]關于四川省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分析認為,一次函數擬合曲線R2較低、三次函數與對數函數拐點不易找到,且部分情況下僅能判斷其增長或降低的趨勢,故本研究采用二次函數擬合驗證貴州省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否存在及其類型(表1)。

表1 貴州省經濟和環境擬合結果
(1)選取的6項環境指標計量方程的R2值范圍為0.2864~0.9844,除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地表水體中總磷濃度2項環境指標的R2值相對較低外,其余4項環境指標的R2值均大于0.85,擬合程度較高,基本符合環境EKC曲線規律(圖1~6)。

圖1 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圖2 地表水體中高錳酸鹽指數濃度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圖3 地表水體中總磷濃度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圖4 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圖5 環境空氣中總磷濃度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圖6 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與人均GDP擬合曲線
(2)研究選取的6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關系曲線呈現出明顯的“倒U型”和“曲線遞減”2種特征。說明在一段時間內,“倒U型”并非環境指標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唯一表征形式。
(3)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地表水體中總磷濃度2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呈現出一定的“倒U型”曲線特征。說明該2項指標在研究時段(2006~2019年)內出現了拐點,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最高拐點出現在2010年,當年人均GDP為12882元;地表水體中總磷濃度最高年份為2006年,可視為異常值,不考慮其對拐點的影響。2007至2019年總磷濃度隨人均GDP增加呈明顯的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拐點出現在2010年,當年人均GDP為12882元。貴州省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地水體中主要污染指標總磷濃度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在2010年達到最高轉向下降趨勢。可見貴州省“十二五”以來水環境污染治理初見成效。通過實施流域環境保護五級河長制、生態補償、落實“以用定產”等總磷污染治理措施,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即COD和水體中的總磷濃度相對人均GDP的變化規律可較好地符合庫茲涅茨假設。
(4)地水體中高錳酸鹽指數濃度、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和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4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的關系曲線均呈 “曲線遞減”特征。說明在研究時段內4項環境指標均已過了拐點,其隨經濟增長呈明顯的下降趨勢。這與貴州省近年來持續推行的環境治理措施相關,尤其是“十二五”期間減排工作的大力推動,貴州省環境空氣質量治理成效明顯。加之貴州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要求,牢牢守住兩條底線,使得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呈穩中向好的趨勢。
(5)從目前選取的6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擬合曲線趨勢來看,地表水及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或濃度值在趨勢上仍將持續下降,但下降的程度與今后的環境政策推行力度和各項污染治理措施落實情況息息相關。環境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條件、外來污染輸送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故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必須考慮各項指標的協同綜合作用。
(1)由于經濟社會發展起步較慢,且始終牢守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貴州省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具有典型代表性,在研究時段(2006~2019年)內,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地表水中總磷濃度2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呈現倒“U”型特征,拐點均出現在2010年,當年人均GDP為12882元。地水體中高錳酸鹽指數濃度、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和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4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關系曲線呈現出明顯的“曲線遞減”特性,說明在研究時段內4項環境指標均已過了拐點,其隨經濟增長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2)從目前選取的6項環境指標與人均GDP擬合曲線趨勢來看,地表水及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或濃度值在趨勢上仍將持續下降[16],但下降的程度需視今后的環境政策推行力度和各項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實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