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強 陳永添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蕉嶺 514100)
疝氣為兒科常見疾病,疝氣修補術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案。疝氣修補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等特點,需進行全身麻醉,但不需進行深度麻醉。選擇合適麻醉方法可促進手術順利開展,提高麻醉質量、提升麻醉安全性,為手術成功的關鍵[1]。靜脈麻醉藥物應用劑量大,麻醉深度深,影響術后蘇醒時間,吸入麻醉則具有誘導時間短、可控性強、蘇醒迅速等特點[2~3]。七氟烷為新型吸入麻醉劑,誘導快,蘇醒迅速,對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影響小,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本研究對比疝氣手術患兒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與丙泊酚靜脈麻醉的麻醉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行疝氣手術治療的67 例患兒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3 例和實驗組34 例。實驗組男20例,女14 例;年齡1~9 歲,平均年齡(4.74±0.51)歲;體質量6~31 kg,平均(14.27±2.05)kg;手術時間32~45 min,平均(37.61±2.76)min。對照組男21例,女12 例;年齡1~10 歲,平均(4.69±0.82)歲;體質量7~32 kg,平均(15.25±2.68)kg;手術時間32~44 min,平均(36.91±2.91)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腹外疝;符合手術指征;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麻醉藥物過敏;存在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合并精神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兒均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心電監護。實驗組給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咪達唑侖注射液(國藥準字H19990027)0.1 mg/kg、注射用維庫溴銨(國藥準字H20063411)0.15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171)0.7 μg/kg 麻醉誘導;2%~3%吸入用七氟烷(國藥準字H20173007)吸入,4 L/min 進行麻醉維持。對照組給予丙泊酚靜脈麻醉: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0300)3 mg/kg、咪達唑侖0.1 mg/kg、維庫溴銨0.15 mg/kg、舒芬太尼0.7 μg/kg 進行麻醉誘導;丙泊酚乳狀注射液3 mg/(kg·h)微泵注入進行麻醉維持。
1.3 觀察指標 (1)麻醉質量:記錄兩組睜眼時間、清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并應用小兒麻醉蘇醒期躁動量化評分表(PAED)評價患兒行為目的性、服從指令、可交流、關注周圍環境、哭鬧等,得分越高表示患兒癥狀越嚴重[4]。(2)記錄麻醉誘導前(T0)、切皮時(T1)、切皮5 min(T2)、切皮10 min(T3)、手術結束(T4)時兩組患兒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水平。(3)T0、T1 時取兩組患兒靜脈血,離心取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腎素水平。(4)記錄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期、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質量指標對比 實驗組睜眼時間、清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PAED 評分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質量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麻醉質量指標對比(±s)
組別 n 睜眼時間(min)清醒時間(min)定向力恢復時間(min)PAED評分(分)實驗組對照組χ2 P 34 33 11.36±2.09 16.74±2.95 4.249<0.05 18.71±1.35 26.63±2.93 5.021<0.05 20.41±2.09 29.95±3.52 6.257<0.05 1.26±0.14 2.73±0.31 4.001<0.05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T0 時,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1、T2、T3 時,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明顯高于T0 時(P<0.05);T1、T2 時實驗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注:與同組T0 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P<0.05。
指標 n 組別 T0 T1 T2 T3 T4心率(次/min)收縮壓(mm Hg)舒張壓(mm Hg)34 33 34 33 34 33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103.46±6.79 104.21±7.14 112.56±12.47 113.09±11.36 78.21±5.75 77.98±6.02 114.57±9.67*#124.01±10.23*121.53±6.79*#129.97±7.12*85.64±5.08*#91.23±6.32*107.89±7.45*#128.78±9.96*118.41±8.91*#131.29±6.72*82.16±5.01*#93.56±6.72*108.64±11.26*111.38±12.09*118.74±9.08*118.39±7.24*81.02±3.12*81.25±3.57*104.09±7.83 108.79±8.15 114.36±6.79 115.21±7.01 78.94±5.12 80.03±5.66
2.3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對比 T0 時,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1 時,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均明顯高于T0(P<0.05);T1 時實驗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腎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對比(ng/ml,±s)

表3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對比(ng/ml,±s)
注:與同組T0 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P<0.05。
組別 n 時點 去甲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 腎素實驗組34對照組33 T0 T1 T0 T1 66.58±6.09 89.43±8.93*#66.67±6.42 124.97±13.45*78.22±6.02 102.35±12.68*#78.12±5.47 139.76±17.09*1.92±0.21 2.65±0.45*#2.03±0.27 4.26±0.71*
2.4 兩組躁動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麻醉誘導期、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躁動發生率對比[例(%)]
腹外疝為兒科常見疾病,其中腹股溝疝的發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僅占5%左右。腹壁肌肉力量不足為引發腹外疝的主要原因,在哭鬧、排便和用力咳嗽等情況下,小兒腹腔壓力增加,更易出現疝氣[5~6]。疝囊可引起疼痛和腹部墜脹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腸穿孔、腸梗阻等并發癥,臨床多應用手術治療疝氣。兒童時期機體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手術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靜脈麻醉雖效果確切,但麻醉深度大,蘇醒慢,并發癥發生率高,限制了其在兒科手術中的應用。兒科手術應選擇具備誘導快、麻醉可控性強、蘇醒快等特點的麻醉方式。吸入麻醉為新型麻醉方法,七氟烷為臨床常用吸入麻醉藥物,與其他吸入麻醉藥物相比,七氟烷具有麻醉誘導快、溶解度低、呼吸道刺激小等優點。與此同時,七氟烷可被快速吸收與清除,麻醉蘇醒快,可對麻醉深度進行調控,對循環的抑制程度較輕,可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肌松作用[7]。現階段,七氟烷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小兒麻醉中,麻醉誘導易于被患者接受。小兒手術麻醉過程中,七氟醚具有血氣分配系數(0.63)低、刺激小、吸收與清除速度快等特點,尤其適用于小兒麻醉誘導。與成人比較,小兒心排血量、肺泡通氣量更大,具有豐富的組織血液循環,再加上小兒血/氣、油/氣分配系數低,吸入麻醉藥物之后,更加容易到達血供豐富的腦組織,所以在小兒臨床麻醉中,已經有越來越多采用七氟醚吸入的誘導方案。有研究顯示,麻醉誘導時應用丙泊酚與七氟醚,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條件,誘導過程中,丙泊酚靜脈麻醉誘導、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均能夠實現快速誘導,而與丙泊酚靜脈麻醉誘導相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下的患者呼吸暫停發生率更低,對心率與血壓產生的影響也更小,能夠維持更加穩定的血流動力學,麻醉誘導平穩度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睜眼時間、清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PAED 評分較對照組降低(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控性強,可緩解手術過程中的刺激,促進術后蘇醒。T1、T2 時實驗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均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促進術中生命體征穩定。麻醉誘導、手術操作均可激活應激反應,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促進兒茶酚胺合成、釋放,其中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腎素為兒茶酚胺類神經物質,對血管收縮舒張造成影響,使血流動力學波動[8~9]。T1時實驗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腎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減輕術中應激反應。躁動為麻醉常見并發癥,實驗組麻醉誘導期、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這是由于七氟烷吸入給藥會產生刺激,增加躁動發生率[10]。
綜上所述,七氟烷吸入麻醉應用于疝氣手術患兒中,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可緩解應激反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較高,但躁動反應發生率較高,臨床應用時應引起足夠重視。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待多中心和大樣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