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陳 順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 550002;金沙縣油沙河水庫工程建設管理所,貴州 金沙 551800)
金沙縣油沙河水庫位于貴州省金沙縣箐門鄉,距金沙縣城約30km、距箐門鄉3km,屬于長江流域赤水河水系的右岸支流馬洛河的一級支流油沙河,樞紐區及庫區都有公路與鄉鎮、縣市相通,交通方便。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模為中型,總庫容1361萬m3,年供水量1449萬m3。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抽水引水系統、大壩管理區、抽水泵房、輸水管線和水池等組成。工程建成后將向金沙縣城、原箐門鄉及石場鄉供水。
金沙縣油沙河水庫工程已于2013年開工建設,截止2019年3月,大壩樞紐已基本完工,料場開采和渣場堆渣基本結束,輸水管線工程也基本完工。現場裸露面較多,如場內道路、石料場開挖形成的邊坡較陡,石質邊坡較多,對于此類邊坡,傳統植被恢復方式如撒草、種植藤本等實施效果很差,需進一步探討引入新技術進行植被恢復。

圖1 水源工程三維模型圖
針對現場存在大面積裸露邊坡的情況,復核初步設計中的設計內容,結合主管部門對生態治理的要求,本實施方案沿用主體設計的部分工程措施,并對整個樞紐區植物措施重新優化設計,將業內領先的客土噴播植草技術應用到措施當中,措施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體系表
為快速高效地建立穩定的植物群落,本方案采用“種子混播技術”,噴播和撒播的混合種子由以下種子組成,種子配比是設計的核心技術,將直接影響到植被恢復的成敗。
考慮抗逆性,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性,本次設計采用以下混合種子設計[1]。
草灌組合采用:白三葉、黃花決明、火炬樹、紫穗槐、刺槐、胡枝子、多花木蘭、馬棘,共31.0g/m2,詳見表2。

表2 草灌組合種子配比表
野花組合采用:天人菊、虞美人、七里黃、矮雪輪、紫松果菊、黑心菊、硫華菊、金雞菊、香雪球、波斯菊、滿天星、蛇鞭菊、矢車菊、柳穿魚,共7.1g/m2,詳見表3。

表3 野花組合種子配比表
噴播基質配比詳見表4。

表4 噴播基質配比
1)噴播前準備:修整坡面,清理坡面雜物、危石、雜草,使坡面基本保持平整。
2)噴播技術要求:①噴播采用濕噴法施工,分多次噴射形成設計厚度的基層。②承包人應考慮基質疏水后的壓縮性,噴播時需適當加厚,以滿足最終設計要求的厚度。③噴播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單塊寬度按4-6m進行控制。
3)每平方米播種量見對應的種子配比表,并嚴格控制種子用量。
4)種子層噴播盡量避免嚴寒酷暑天氣,如必須在較寒冷時施工,幼苗須使用植被防凍劑,酷暑天增加澆水養護頻次。噴播初期如遇暴雨沖刷,須進行針對性補噴。
5)噴播后及時覆蓋20g/m2無紡布,保持土壤濕潤直至出苗。待種子發芽率達到80%、發芽長度平均大于2cm時可揭開無紡布(無紡布揭開時整理保存好便于重復利用)。噴播初期如氣溫較高且連續多日未降雨,需進行人工灌溉[2]。
本實施方案結合目前工程建設情況和實際需求,按照國家生態建設的新要求,對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進行了重新優化設計,將業內領先的植被恢復技術應用到措施當中。在優化設計中,按景觀需求確定植被恢復工程級別,并提高了綠化標準。本實施方案優化的水土保持措施符合現場實際情況,符合國家生態建設和水利風景區建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