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城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安徽 蕪湖 241000)
近年來,中國對水利工程的投入越來越大,工程建設加速發展,但水利工程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建設與管理未能實現有效平衡、同步發展。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管理基本遵循傳統模式,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經驗論,不能有效應用信息化技術,或是對信息化技術信任程度不夠,對水利工程管理的整體質量和效率造成一定影響[1]。文章旨在分析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演進過程,探討如何一步步實現現代化管理,促進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運用,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現代化管理是科學技術有了持續廣泛的有效應用,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實現根本性的優化而達到良好的“理想狀態”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2]。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還包括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管理制度和經費的充分保障等等,各種因素有機結合方能助推實現管理模式的不斷更新。所以說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分為5個階段:
常態化管理即是將管理化作日常,對管理的各個環節,按照固定時間、頻次實施。如堤防工程管理,每天進行堤防巡查、堤防保潔,每月進行草皮護坡養護(草皮非生長期除外)等等,通過常態化管理措施,保障工程安全有效運行,同時美化工程外觀形象,是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基礎。
規范化管理是對管理的各個環節,明確管理對象和管理方法,就是從常態化管理中提煉出水利工程管理所必須的內容,并將其以固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一套日常操作實施細則或是日??己藰藴?。具體如堤防檢查,即明確檢查對象是堤身、堤頂、護堤地等,檢查內容包括堤防保潔情況,是否發現堤防裂縫、雨淋溝、管理范圍違章等,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如何處理等一整套規范流程。規范化管理不是獨一的,如水利工程檢查、維修、養護、運行,養護機械操作等等,是在不斷的運行管理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相應的規范流程。而當管理的各個環節均實現規范流程管理,則達到規范化管理階段。
精細化管理是對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相應措施開展有針對性的有效管理,進而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同時節約管理成本,推動水利工程管理良好的可持續的發展[2]。如堤防工程草皮護坡養護,具體體現為在草皮護坡養護過程中,通過常態化、規范化管理加大樣本量,以此比對人工背負式割草機與小型乘坐式割草機、大型機械割草機、智能遙控割草機等方式的養護效率、成本,并綜合考慮水管單位養護經費、人員等因素,擇優選擇以達精細化管理目標。而精細化管理也可不斷深入,如機械化養護如何操作可減少燃油消耗、降低機械磨損等等,同時不斷深入的過程,也是不斷優化規范流程的過程。
標準化管理即是對管理的各個環節,相同內容執行統一尺度,針對管理目標制定定性或定量標準,而標準的制定須建立在規范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如堤防草皮養護進行草皮控高,草皮過高影響堤容堤貌,汛期也不利于巡堤查險,過低則需加大修剪頻次,增加經費投入。通過常態化管理加大樣本量,比對管理精細化程度的效果和經費投入,通過平衡效果和投入,制定合適的標準,實現有限經費投入達到最優效果。目前,從水利部到省水利廳均對水利工程管理制定相應標準,這些管理標準都是通過積極努力可以實現的,當通過不斷運行,日常管理也可實現標準后,則應對標準進行修訂,提高標準要求,以此不斷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現代化管理是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全面監控調度水利工程,健全規范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底線,引進培養人才建立高素質專業管理隊伍,以此構建專業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維護體系和模式[3],在管理過程中借助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來嚴格控制水利工程,促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進而最大限度的體現水利工程的根本作用[2]。實現管理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籠統概括為標準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專業化人才和合理化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作為目前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在管理、手段、保障、人才等各方面實現突破都是現代化管理向前邁進的基礎。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水利工程管理手段也不斷更新提高,而管理手段的推進也為實現管理現代化提供必要條件。目前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維護工作,是水利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該項工作也直接影響資源利用、防災減災和環境保護等方面[4],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水利管理手段的演進過程,并以需求為引導探索今后管理手段的發展方向。管理手段的演進也分為4個階段:
大多數水利工程建設時期,都存在水工建筑物設計圖紙手工繪制,相關公式人工計算情況。建成運行期間,檢查、維修養護,位移、水位觀測等也需人工開展,費時費力。防汛等特殊時期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因此,我們對一些信息化技術、設備的需求大大提高,并隨著經濟發展,管理經費能夠支撐相關設備所需,部分自動化管理手段也得以實施。
隨著管理需要,我們陸續實施視頻監控系統,水位、流量自動測報系統,閘門自動控制,水平垂直位移自動觀測等,而且集成相關系統搭建運行管理平臺,建立數據模型實現監測觀測數據集中處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工程巡查、檢查等工作依然需要人工開展,這也為工程管理指出了下一步發展方向。
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期間介入,全面采集水利工程相關數據信息,建立BIM模型、數字孿生三維等相關模型,全方位掌握水利工程動態,自動識別工程異常狀態,預測預警問題位置;利用固定視頻點開展堤防及河道的重要區域巡檢,實現自動巡檢功能;利用無人機等設備開展河道巡查,保存巡查圖片和影像,增大了巡查范圍,減小了巡查難度;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比對不同時期影像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水事違法行為,大大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
現代化技術都是在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慢慢發展的,李國英部長在水利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全面推進算據、算法、算力建設,加快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這也是現代化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指導方向。
近年來,中國在優化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上有一定投入,然而現代化新型管理模式依然不夠成熟,存在較多缺陷和不足,而制約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主要包含管理理念、管理人員、管理技術和管理經費等方面的因素,我們應積極補足短板,強化管理保障,盡力實現管理現代化。
現階段,多數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并未能深刻認識現代化管理根本意義和實際效用,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管理缺乏合理性造成資源浪費。尤其在信息技術發展階段時,部分設備可靠性確實未能達到要求出現過問題,致使在今后的管理中將其束之高閣,至今仍存在大部分水閘啟閉時采用人工現地控制,信息化遙控設備極少使用甚至從未使用的情況。任何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使用,都是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不斷修正的過程。所以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觀念,應用新技術實現突破,同時明確自身責任意識,增強責任擔當,明確工作職責,主動學習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過程管理水平,促進管理的現代化發展。
目前,大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要實現管理現代化,急需加強員工隊伍管理,要從工程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構建科學規范的工程管理責任制度,保障工程管理任務的順利推進;嚴格按照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分工,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強化對員工的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引進高素質人才,保證工程安全高效運行[4]。
為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效,需將信息化技術融入管理工作中,對工程的調度運用和保護基于大力支持,確保工程安全有效運行。更多更好的信息化設備和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有效加強工程管理效率,也能合理優化水利工程管理體系,我們應積極推進管理新技術的使用,試行科學管理提升管理保護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現階段,部分地區大多數水利工程管理養護經費是量入為出,與水利工程運行養護定額標準相差甚遠,而新時期下水利工程管理標準一再提高,沒有經費保障是難以為繼的。各地應積極保障管理經費需要,助推管理新技術、新設備運用來實現管理現代化,以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對水利工程管理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在水利工程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要實現管理的現代化,應以標準化的管理為基礎,同時打破傳統管理理念和模式,培養引進高質量管理人才,加大管理經費投入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在有效解決制約現代化管理實現的幾個問題后,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必將實現新的突破,向管理現代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