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銀河
(福建天澤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5)
在“強監管”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多“未批先建”項目陸續被查出。“未批先建”項目包括在建和完工兩種類型,在建項目具有施工擾動強度大、現狀水土流失嚴重的特點,水土保持方案是指導建設單位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的技術資料和依據。根據法律規定,建設單位需限期補報方案。由于補報周期短,規范要求嚴格,編制合理可行的在建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需要編制人員不斷學習、實踐和總結經驗。秦田兵總結了已完工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思路,劉桂香等探討了補報方案的技術審查要點,其他研究者對補報方案存在的問題和做法進行了分析、探討和總結[1-3]。文章以書香府為例,結合筆者近幾年編制實踐,總結了在建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思路。
書香府位于霞浦縣松港街道,沈海高速以南、上沙東路西側。項目新建21棟建筑,配套建設道路、給排水、電氣、綠化等相關附屬工程。項目用地面積69769.77m2,總建筑面積約168231.58m2,其中計容建筑面積125585.59m2,不計容積建筑面積42645.99m2,建筑總占地面積13953.95m2,綠地面積24419.42m2。項目由主體工程區、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組成,總占地面積7.1570hm2,其中永久占地6.9770hm2,臨時占地0.18hm2;占地類型為商住用地和公共服務用地。項目土石方挖填總量19.02萬m3,其中挖方11.98萬m3,填方7.04萬m3,借方3.54萬m3,余(棄)8.48萬m3。計劃建設總工期21個月,已于2021年4月開工,計劃于2022年12月完工。項目建設不涉及拆遷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
資料收集是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前提和首要工作。項目收集的資料有設計資料(如勘察報告、建筑設計方案、施工圖、景觀專項設計、基坑支護設計等)、立項資料(備案證明)及相關政府批復文件(如建筑垃圾處置批復、不動產權證、規劃許可證、規劃設計方案審定的通知等)。
現場調查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方案實用性和編制質量的基礎保障。根據現場調查,項目已于2021年4月開工,截止至編制人員進場,3#、5#、6#、9#、10#、15#、16#、17#、18#、19#、20#等11棟樓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雨水管網和景觀綠化尚未施工,已擾動地表范圍7.1570hm2,未發生重大水土流失危害;場地四周布設施工圍擋,已實施的水保措施有洗車池、基坑截水溝、集水井、彩條布、臨時排水溝等,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情況一覽表
綜合說明中除了簡述方案的主要結論外,應明確方案性質和介紹項目進展情況,措施工程量可按已實施、主體已有待實施和方案新增進行細化。
項目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單位于2021年5月委托編制單位編制水保方案,屬于補報性質。11棟樓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其他附屬工程尚未開工。已實施措施有洗車臺2座、基坑截水溝381m、集水井8座、彩條布5000m2,主體已有待實施措施有雨水管網3451m、景觀綠化2.44hm2、基坑截水溝982m、基坑排水溝1347m、集水井19座,方案新增有土地整治2.44hm2、撒播草籽1818m2、臨時排水溝2500m、臨時沉沙池5座。
項目概況除了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描述,還應側重于項目現狀介紹。
3.2.1 施工進展情況
項目已于2021年4月開工,截止方案報批前,3#、5#、6#、9#、10#、15#、16#、17#、18#、19#、20#等11棟樓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場內道路、雨水管網、景觀綠化及其他配套工程尚未施工。場地四周布設臨時施工圍擋,采取封閉式施工。
項目已完成土石方挖填總量16.63萬m3:其中挖方11.49萬m3,填方5.14萬m3,借方2.07萬m3,由霞浦縣城市管理局統一調配;余(棄)方8.42萬m3,由霞浦縣城市管理局統一調配,供其他項目綜合利用。
3.2.2 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情況
主體工程區實施洗車臺2座、基坑截水溝381m、集水井8座、彩條布5000m2,施工場地實施臨時排水溝115m。
3.2.3 水土流失問題
主體工程區施工擾動強度大,存在裸露地表;雖然實施了洗車臺、基坑截水溝、集水井、彩條布等部分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場內缺少臨時排水、沉沙等臨時措施。施工場地以板房覆蓋為主,地面進行硬化處理,施工便道采用硬化路面,無明顯水土流失。
在建項目的建設方案和布局已確定,適當簡化該項評價,重點對已實施和主體工程設計的水保措施進行分析評價,明確是否滿足水土保持要求;在此基礎上,針對項目存在的問題提出補充完善意見。
經分析評價,主體工程區已實施的洗車臺、基坑截水溝、集水井、彩條布和主體工程設計的雨水管網、景觀綠化、基坑截(排)水溝、集水井等措施均滿足水土保持要求,界定為水土保持措施。根據現場調查,主體工程區缺乏施工期間臨時防護措施,方案補充土地整治、臨時排水溝和臨時沉沙池。施工場地已布設臨時排水溝,滿足水土保持要求,界定為水土保持措施;但主體工程未對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拆除后的治理措施進行設計,鑒于后期土地用途為建設用地,方案補充撒播草籽進行臨時綠化[4-6]。
以方案編制時間為節點,調查編制前已完工時段可能已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結合已實施水保措施進行調查評價,未完工時段采用測算導則進行預測,水土流失量情況詳見表2。

表2 水土流失量一覽表
根據現場調查,項目實施了洗車臺、基坑截水溝、集水井、彩條布苫蓋、臨時排水溝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場地四周采用臨時圍擋,將水土流失控制控制在場地內。經調查,本項目未發生重大水土流失危害。
根據方案提出的補充或完善意見,對新增措施進行典型布設,并提出施工要求;已實施措施僅計列實際工程量,不做典型布設和施工要求。
本項目劃分為主體工程區、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主體工程區新增土地整治、臨時排水溝和臨時沉沙池,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新增撒播草籽。施工期間,沿著主體工程區四周布設土質臨時排水溝2385m,砂漿抹面2cm,梯形斷面,坡比1∶1,底寬0.3m,深0.3m,實施時間為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在臨時排水溝的拐角和末端布設漿砌磚臨時沉沙池5座,矩形斷面,長寬深為3.0m×1.5m×1.5m,臨時沉沙池周圍設置安全圍欄和安全警示,實施時間為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施工后期,綠化場地進行土地整治2.44hm2,實施時間為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采用園林綠化標準,種植喬灌草進行景觀綠化,實施時間為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拆除臨時設施后,撒播馬尼拉草籽1818m2,對場地進行臨時綠化,實施時間為2022年12月。
在建項目補報水保方案,往往意味著水保監測工作滯后,對補報前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況還應提出監測要求。本項目監測范圍為7.1570hm2,包括主體工程區、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監測時段應以方案編制時間為節點,從方案編制后開始,至設計水平年結束,即從2021年8月開始,至設計水平年2023年12月結束。項目共布設監測點4個(主體工程區2個,施工場地1個,施工便道1個),采用無人機監測、實地量測和資料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水土流失影響因素、水土流失狀況、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等進行監測。
在建項目的水保方案編制深度為可研深度,應編制投資估算,擴大系數10%,基本預備費費率6%。已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其他臨時工程費和獨立費用,可查閱結算資料,按照實際發生費用計列[7]。
項目水土保持總投資467.25萬元,其中已實施水土保持措施投資12.76萬元。方案實施后,水土流失治理度可達99.99%,土壤流失控制比可達1.19,渣土防護率可達100%,不計表土保護率,林草植被恢復率可達99.99%,林草覆蓋率可達36.63%。項目場地為政府完成“三通一平”后提交的凈地,無表土可剝離。故除了不計表土保護率,其他防治指標均滿足南方紅壤區一級標準的要求。
方案批復后,建設單位應及時組織設計單位對新增的土地整治、臨時排水溝、臨時沉沙池、撒播草籽等措施進行后續設計。已完工時段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況,需及時進行回顧性監測。水保監理納入主體工程監理,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監理規范》(SL 523-2011)的要求進行開展。
編制在建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前期應做好資料收集和實地調查,在此基礎上,圍繞在建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達到可行和適用的要求,為建設單位提供可靠的技術資料和依據。關鍵是詳細介紹項目現狀,結合主體設計進行分析評價,提出補充完善意見;對新增措施進行典型布設,提出施工要求,據實計列工程量和投資;結合項目實際,制定監測方案,提出后續管理要求。建設單位應提高水土保持意識,水土保持方案應在開工前編報,依法履行法定義務,減少因項目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