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幅明,出生于河南省唐河縣,現定居鄭州。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會長,河南大文創研究院藝術總監。曾任河南文藝出版社社長,有《追憶與仰望》《翰墨青史》等十余部著作出版。擅長行草及楚篆,追求率性、飄逸書風。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各種類型的書法展覽,獲多種獎項。
人或許有多張面孔,書法,應是書法家的另一張面孔。
這與詩是詩人的面孔同理。抒情既是詩的本質特征,也是書法的本質特征。每個人都會寫字,但只有極少數人成為書法家,大多數人寫字只是寫出了字的形狀,而并不具有抒情性。唐朝孫過庭在《書譜》一文中說:“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滲,本乎天地之心。”意思是說,書法? ? ? ? ? ? ? ? ? ? ? ? ? ? ? ? ? ? ? 是情感的表達,其情感和《國風》《離騷》一樣,都發自人的內心;書法的用筆,和人的心情舒暢輕松或愁苦壓抑一樣,都來源于天地之間陰陽二氣的交互作用。短短二十個字, 道出了書法的本質特征——抒情,以及與詩文、大自然的血肉關聯。
書法如其人。此語見于清人劉熙載《書概》中的一段話:“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簡而言之,就是字如其人。詩詞文章可以抒發人的才情、志向、抱負,書法也同樣能夠書寫出人的胸襟、氣度、情趣。人品格的高尚與低下、人胸襟的廣闊與狹窄,凡此種種,均能從書法家的筆墨中映射出來。譬如抗金英雄岳飛的《滿江紅》,字里行間充滿英雄之氣;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草書,同樣有這種感覺。岳飛是真情流露,見其字如見英雄其人。書法是藝術,有真情則美,矯揉造作則丑。不同胸襟、不同情趣、不同性格的書法家,讀其作品都如見其人。
我對書法的愛好,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但是真正拿起筆來寫,要到九十年代了。受流行書風影響,我曾走過一段彎路,過于注重形式,缺乏基本功訓練,過一段時間再看寫過的東西,只覺臉紅?;剡^頭來補課,臨帖、讀理論,體會并探索書法的“技” 與“道”。 二〇〇五年我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但因工作忙碌,再加上當時住房條件不好,堅持書法創作有困難,只能算作票友。退休以后情況有所改觀,也似乎有了點滴進步。我仍在努力中,力爭留給后世的,不是一張讓人厭惡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