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干,就要干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柴衛國的性格。柴衛國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西曲礦支護工高級技師,也憑借高超的技術成為礦上無人不服的明星礦工。數年間,他先后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大獎,一躍成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教學平臺首席講師。
在西曲礦,柴衛國是掌握EBZ-260型掘進機使用技術的第一人,鑿掘拱形巷道他手到擒來,質量一流。EBZ-260型掘進機作為國內先進的重型掘進機,剛引進時礦井并沒有使用的技術和人才,柴衛國就和技術人員不分晝夜鉆研調試,實在干不動了就在隊里和衣而臥,起來繼續進坑作業。餓了就啃一口隨身攜帶的冷饅頭,渴了就喝一口礦泉水,經過一周的奮戰,終于熟練掌握了EBZ-260型掘進機使用技術。
柴衛國是大家眼中的“急先鋒”。工作中,他認真分析、潛心琢磨不同巖性斷面的開拓技術,為開拓作業安全保障和效率提高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總結出的“一嚴、二簡、三恒”管理理念深植礦區安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他所帶的班組連續幾年被西曲礦評為“明星班組”,多次打造出西曲礦金牌工作面。
多年來,柴衛國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敢為人先,新設備上馬他率先調試,新技術推廣他帶頭研發,新政策下發他先自學再傳達,新工作面有危險或是拖頂煤作業、查危堵漏他都沖在人前。正是這種鍥而不舍、勇于實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讓他練就了一身的本領,現如今在工作現場,他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錨桿往哪里打,聽聲音就知道打得深度是否達標。
在柴衛國的積極引領示范下,僅2017年“柴衛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就完成收集整理創新項目15項,審核立項12項,其中“煤礦螺旋式濕式攪拌機的研究與應用”,利用螺旋輸送機傳送、攪拌的特點,提高攪拌效率,解決短距離攪拌不均勻的問題;利用螺旋攪拌機傾斜輸送的優點,降低人工上料勞動強度;在物料攪拌、輸送過程中安裝高壓噴霧,使物料充分濕潤,降低作業環境粉塵污染。該項技術改造投入10000元,僅在一個隊使用,一年可節支降耗58.8萬元,同時還可降低粉塵減少職業病危害,減少因能見度差引起的工傷,減少灰塵延長機械使用壽命,降低職工勞動強度。這項技術獲西山煤電“五小”創新成果一等獎,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柴衛國在認真做好“創新工作室”各項目立項、研發、討論、組織攻關的同時,利用自身在巖巷開拓支護方面頂尖技術的優勢,立足煤礦井下生產一線,針對生產難題進行攻關,經過多年研究,2018年,他自主完成了“便捷式錨桿角度測量儀”的研發。
該項目是將自制的刻度盤、吊錘,通過連接螺桿、連接螺帽安裝在不同直徑的錨桿上,利用重力原理,使吊錘自動指向刻度,完成對打設錨桿角度的測量,廣泛應用于井下開掘生產一線,發現不合格錨桿,立即安排補打,保證了煤礦巷道支護質量,保證了安全生產。改變了以往安裝錨桿時,憑經驗、靠感覺打眼的習慣,解決了過去錨桿打設角度不合格,不能有效錨固煤巖層理,從而降低支護效果,減小支護強度,引發頂板傷人事故的問題。便捷式錨桿角度測量儀造價低,使用方便,適用于井下各種環境,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工具。
作為班里、隊里的技術尖子,柴衛國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他認為一個班組僅他一個技術大拿是遠遠不夠的,要人人都成為各個崗位的技術大拿,這樣的班組才能夠得上綜合素質最強的班組。在平時的工作中,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掌握的支護、打眼、錨噴技術傳授給身邊的工友,讓他們減少操作危險,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至今,他已連續五年在西曲礦“導師帶徒”活動中擔任師傅,帶出近20名技術過硬的徒弟。徒弟馬貴忠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連續數年獲得西山煤電集團技能大賽大獎。
從一個普通職工歷練為“晉陽工匠”,柴衛國因為執著追求,成就了他的頂尖技術和杰出貢獻。如今,他雖已走上管理崗位,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堅守在煤礦生產一線,努力創造更多的“優秀”和第一,用他的“品牌效應”帶動更多的煤礦人成為明星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