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王小靜

5月10日,以“科技創造品牌價值”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太原舉辦,8位專家圍繞傳統文化與科技相融如何創造出新的品牌價值、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塑造科技品牌、院士工作站的設立如何賦能企業品牌價值及科技、品牌與傳播三者的關系等內容進行交流,通過親身經歷和典型案例,探討科創賦能品牌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在這個大勢所趨的“品牌化”時代,中國企業必須重視科技創新品牌戰略。所謂科技創新品牌戰略,就是創造客戶體驗的一種商業模式。品牌戰略就是通過界定企業的使命、目標、科技手段、環境、核心能力、核心資源,最終形成一個通過創造客戶體驗贏得市場的商業模式。
品牌從21世紀初開始,迅速成為一個全球概念,這并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而是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個必然結果就是社會開始步入了一個體驗經濟初露端倪的多元化時代。體驗經濟將是全球化時代最具增長價值的經濟!
在世界品牌管理中,今后將呈現以下三大發展趨勢:
一是品牌化組織將成為企業基本的組織形態。品牌化組織就是以使命為導向,以產品服務為載體,以提供客戶體驗為核心,共同參與塑造品牌形象,創造品牌價值,分享品牌利益的網絡化、動態化的虛擬聯盟。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中高端的動能。長久以來,中國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中不斷摸索,從企業管理的戰略選擇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中國品牌已經脫離“低端廉價”的標簽,在中高端市場上逐步發揮引領作用。但是,目前在世界百強品牌中,中國自主品牌只占一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二是講好品牌創新故事,讓夢想照進現實。品牌驅動戰略將成為企業的終極戰略。IBM零售業解決方案部全球總經理湯姆·彼得森曾提出今后企業要從“建立有效的品牌”向“完全品牌驅動”轉型,并以品牌作為企業的終極價值。現實中,可以從英特爾、思科等全球化的IT品牌的換標去體會“創造消費者體驗”的品牌戰略轉型這一思想。
三是應注重虛擬整合能力的提高。品牌虛擬整合的經營模式不會像以前那樣單靠所有權來控制子公司,它所憑借的是聯盟、合資事業、少數股權、知識技術和合約等方式來進行新的管理與控制。在互聯網時代,品牌虛擬整合能力將成為全球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品牌是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論斷,為把我國建成品牌強國指明了路徑。
目前,山西的農產品表現為產品全而不精,品牌多而不優、不強、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問題出在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創新不夠。品牌要創建、要打造、要提質、要升級,核心是“科技”,需強化科技在品牌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科技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品牌策劃、企業孵化和科技支撐,需要多方力量協同創新。品牌是質量、科技、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品牌建設離不開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是推動品牌從“制造”到“智造”逐步壯大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希望可以集聚多方力量,協同創新,精準服務,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書寫滿意答卷。
品牌要多樣化、個性化、功能化、營養化、智能化,關鍵是“科技”;品牌要做大、做強、做優,重點也是“科技”。在品牌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注重科技和科技創新。品牌基礎建設需要新肥料、新品種、新農藥、新裝備、新設施;品牌加工需要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品牌設計需要新理念;品牌營銷需要新平臺、新市場、新消費者;品牌塑造需要新高度和強度、好感度、獨特性。
近年來,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山西是雜糧大省,要研究、檢測、科學分析雜糧的功能作用,科學提出其營養性、保健性、預防性、治療性。例如,小米可以加工為即食小米粥、小米鍋巴等;雜糧可做成半成品、方便食品。如:苦蕎茶、雜糧餅干、太谷餅、嵐縣土豆宴、蕎麥碗托。中藥材分為藥丸、膠囊、沖劑、配方;黃花需初加工為黃花醬、冷凍、凍干;粗糧有“八寶粉”、“晉升”油茶、臺藜植物蛋白奶幾類產品等等,都是提高產品市場融合度,塑造品牌價值的最好實踐。
總之,以科技為核心,通過打造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地理標志品牌、功能農產品品牌,可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服務鄉村振興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