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強 春麗 劉艷
摘 要:基于混合式科普視角對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開展研究,依托新疆師范大學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標本館),針對新疆校內外科技教育協同現狀展開七個維度的問卷調查,利用調研數據分析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中存在問題,找出制約新疆科技教育開展的關鍵因素,推進新疆科普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重大科普活動協同與創新,提出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策略。
關鍵詞:科技教育;混合式科普;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7-001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04
科技教育在國際上通常指代科學教育、公民科學素養培養和科技咨詢。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包括科普教育及科技創新教育,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是實現培育國家公民跨學科、跨領域綜合素質提升的必由之路,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更側重科普教育的實踐與積累。文章以新疆師范大學科普基地科技教育協同創新為案例,通過對校內外科技教育者實地訪談、專家咨詢等研究方式提出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舉措,為今后新疆各科技教育平臺協同創新機制提供研究借鑒。
一、研究現狀
國內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科技創新教育研究及校內外科普教育研究,如:金偉林等對協同創新視域下高校科技創新教育優化升級路徑進行思考,針對高校科技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謝娟針對信息技術在科技教育應用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研究信息技術與科技教育的融合。史達在“一帶一路”下高校科技創新協同育人機制研究中認為需要高校科普教育特點,利用新媒體與網絡構建學生需要的科技教育體系。龔振認為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加強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于海濱等提出高校從實際情況出發,突出“以生為本”的科技教育理念,注重協同教育機制構建,通過科技教育實踐總結出“創新意識—專業實踐—創業實踐”的創新教育漸進式培養模式。
目前新疆的科技教育協同創新開展較為滯后,僅有部分疆內高校擁有科普教育平臺,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引導和建立激勵機制,需要整合高校、校外科普平臺、科技教育研究機構、特色企業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形成互補性科技教育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加速新疆科技創新應用和產業化,協同科技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普資源共享,是當前科技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章通過中國知網、學校圖書館等渠道查找閱讀國內外關于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相關研究,闡述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國內外研究現狀,對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作出整理,加深協同創新機制的理解,幫助高校開展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實踐。
(二)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利用線上調查和線下調研結合,對新疆高校科技教育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并分析影響新疆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制約因素,對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提出咨詢建議。
(三)實踐調研法
依據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實施情況,加大走訪力度,對于校內外科技教育管理者、教師、培訓單位、學生等進行不同層面訪談,分析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實際應用存在問題,對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提出建議,切實提升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能力,以期能為新疆高校科技教育提供實踐指導。
三、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現狀調查
現狀調查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為依據,立足新疆科技教育(側重高校科普教育)區情和公民科學素質實際狀況。研究組成員開展新疆校內外科技教育現狀、科技教育協同創新現狀、存在問題、改進措施、激勵辦法等問題開展問卷調查,采用線上線下問卷結合的形式對新疆校內外各科技教育基地、科技館、科技教育工作人員、科技教育教師、科技教育其他相關人員、在校大學生、中學生等開展基于科技教育七個維度(科技教育人員結構、科技教育開展形式、保障措施、課程資源建設、協同機制、制約因素、建議對策)的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找出制約協同創新成敗的關鍵因素,形成調研報告,為提升新疆科技教育協同能力奠定研究基礎。
(一)科技教育人員結構及開展形式
對11所高校,34所科普教育單位82人開展線上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科技教育人員結構2-3人的所占比例為73.2%,5人以上較少,大部分科普單位從業人員均有大學本科學歷(60.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為26.2%。科普隊伍中35歲以下的占43.4%,人員結構搭配合理,從事科技教育年限3-5年居多(48.5%)(附圖1)。
(二)科技教育課程資源利用
目前對課程資源利用方面,線下科普互動受到調查者支持最多,其次是標本展出和宣傳版展覽,線上科普資源以線上科普課程和網絡互動滿意度較高,而視頻資源觀看支持率較低。因此科技教育不僅要重視線上資源、視頻資源的利用,還要重視線下的互動和線上互動交流,提升參訪者對科技教育的興趣,豐富科技教育課程內容和教育資源利用方式,以期提升科技教育綜合水平(附圖2)。
(三)科技教育協同制約因素
調查者主要認為需要主管部門主導,同時通過激勵措施鼓勵協同創新。此外,科技教育平臺的聯動和互動也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提升校企聯合、資源共享、協同開發等,破解協同創新困局,完善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附圖3)。
四、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策略
(一)新疆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平臺構建探索
以新疆師范大學科普教育基地為例開展新疆科技教育平臺構建過程中的科技教育政策、人員隊伍構成、協同機制制定、開展活動措施、教育效果評價等研究,歸納科技教育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模式。
(二)協同創新平臺協同保障方式
研究現有科技教育平臺制度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方式,探索協同機制資金支持與項目支持方式,財政資金投入與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保障措施,國家與地方、企業聯合共建保障措施。調動各種資源協同利用,加強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三)科技教育協同創新激勵措施作用
科技教育需要吸引和聚集優秀的創新人才,所在單位要制定激勵措施,通過制定考核辦法、獎勵辦法等提高科技教育積極性,促進科技教育協同發展。
(四)探索思政教育與科技教育融合機制
在科技教育中融入立德樹人目標,以哲學思政教育為引導,對科技教育課程重新架構,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新時代思政特色的科技教育協同模式。
(五)研究科普資源與技術教育整合方法
在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時,要整合各方科普資源,如新疆師范大學科普基地協同校史館、北鯢館、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科普資源聯合開展各類科技教育活動,同時利用高校團委、學生處、心理中心等開展跨學科科普選修課,提升全體大學生科學素養。在新疆師范大學簽約實習支教學校、科研實習基地開展各類科普培訓活動,將科技教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從線下走向線上。
(六)探究新疆特色產業對新疆高校科技教育協同促進的作用
通過企業聯合產學研促進高校科技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如科普基地聯合新疆沙漠藻研究院、新疆中平沙漠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科普教育視頻資源建設,通過企業—高校—科普三者協同共同開展科技教育。
參考文獻:
[1] 金偉林,吳畫斌,王偵.協同創新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優化升級路徑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1(4):139.
[2] 謝娟.淺議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J].中國信息化,2021(3):108.
[3] 史達.“一帶一路”下高校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究[J].知識文庫,2021(6):183.
[4] 龔振.構建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區域協同機制的探索——以深圳市南山區少年創新院為例[J].教育家,2021(9):51.
[5] 于海濱.高校學生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分析——評《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教程》[J].中國高校科技,2021(Z1):142.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劉會強(1980— ),男,漢族,新疆阜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基金項目:2021年5月新疆師范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SDJG2021-02);2021年7月新疆師范大學黨建課題研究項目專項資助(SDDJ2021-08);2021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科技咨詢項目資助(XJKX2021-0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與教師教育改革”課題《基于產學研協同的STEM教師教育實施路徑研究》(21ZSJSJYYB01);教育部產學研項目《基于產學研協同的STEM教師教育課程創新模式研究》(202102022081)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