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

VOL.484 2022.04中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比較健全的產業體系和鮮明的區域產業分工。大灣區東岸的城市側重新一代信息技術、移動通訊、生物醫藥、金融服務、貿易物流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深圳與東莞,是知識密集型、科技創新型、外向型的產業,惠州則除了電子信息外,還有石化能源新材料作為重要支柱產業。而大灣區西岸則側重于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等,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廣東各個縣域經濟都有自己鮮明的產業特征,這主要是由所屬區域的功能定位決定。《小康》雜志4月中旬刊的專題策劃正體現了以上這一點。目前,廣東省委提出要提升“一核一帶一區”。其中,“一核”是珠三角核心區,“一帶”是沿海經濟帶。而“一區”則是北部生態發展區。像粵北山區這些地方,它們的縣域經濟產業就應該圍繞著“一區”這個區域發展的格局,有一些鮮明的特征。比如北部生態功能區,縣域經濟應該更多發展綠色產業、生態型產業以及綠色生態農業為主導。
而像粵東、粵西的沿海經濟帶上,可以更多關聯珠三角的產業,以及沿海的優勢產業,如環保、石化、新能源、風電技術等,做大做強臨海產業集群,陽江的風電產業優勢就比較突出。總的來說,粵東西北發展縣域經濟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比如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產業要素優勢。
另外,也要根據自身的產業特色、區位特點、交通區位等,借力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的產業協作,發展縣域經濟。以生物醫藥為例,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以廣州和深圳為核心,珠海、佛山與中山等城市協同發展的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城市群,與此同時,粵東、粵西則可以發展海洋生物醫藥,以及與粵北山區一同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生物醫藥原材料種植、生產、加工。

#女子賣150碗熟肉被舉報三無產品# 重慶的王女士在賣出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時,雖然進行了真空包裝,但因沒有標注產品相關信息,被買家舉報為“三無產品”告上法庭。近日二審結果出爐,王女士敗訴,要退還4500元貨款并給予十倍賠償,共計約5萬元。
罰款5萬對于農村人來說不算小數目,也是買了個深刻的教訓。因為文化程度不高,不少回鄉創業者確實不太懂法。鄉村振興同時農村普法太重要了,推動“被動式普法”向“主動式學法”轉變,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