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曦,牟少斑,李 肖,樊玲慧
(1.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2.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衛生健康工作站,山東 青島 266109)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農戶的發展需求日益增多,農戶兼業現象也越來越常見[1]。兼業化促進土地流轉,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而且兼業程度越高的農戶越愿意轉出土地[2-4]。由于農戶兼業程度的加深,農村的土地流轉具有不確定性,尤其在社會化服務發達條件下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成為關注的重點[5]。已有關于農戶兼業現象的文獻主要集中在農戶兼業是否會促進土地流轉、農戶兼業對土地轉出的影響等方面,關于社會化服務發達條件下兼業農戶是否愿意流轉土地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而事實上兼業農戶的土地流轉意愿并不相同,有必要對其土地流轉意愿進行分析。
本文選取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農業大市平度市進行訪談調研,調研時間為2021年1—4月。首先將平度市的30個鎮(街)按經濟的高中低水平排序,分別從這3個等級中各選出兩個鎮(街),共6個,每個鎮(街)按鄉村人口數量由高到低各選出4個村,每村隨機選擇10戶,發放問卷。共發放2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7份,問卷有效率為86.25%。
1.2.1 不同兼業程度農戶占比情況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將農業生產收入占家庭收入95%以上的農戶界定為純農戶,將非農產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95%以上的農戶定義為非農戶;其余的均屬于兼業農戶[6-7]。用非農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例來表示,<10%的農戶為純農戶,10%~60%的農戶為一兼農戶,>60%的農戶為二兼農戶[8]。調查顯示,88%以上的農戶在農忙之余皆有兼業,67.1%的農戶均就近城鎮化兼業,其中兼業類型主要以制造業和自由職業為主。純農戶占比11.59%,其中有21戶是完全沒有兼業收入的,一兼農戶有38戶,占比18.36%。調查顯示,二兼農戶成為農村人口中占比最多的隊伍,有145戶屬于二兼農戶,所占比例為70.05%。樣本農戶兼業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農戶兼業程度Tab.1 Degree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f sample farmers
1.2.2 不同兼業水平下農戶土地流轉情況
由表2可知,純農戶中有17戶土地未出租,占比70.83%,全部出租與部分出租比例相當。一兼農戶中有35戶農戶未將土地流轉出去,占比92.11%,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戶所占比例較小,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一兼農戶更好地兼顧農業與兼業,從而提高家庭收入。二兼農戶未流轉出土地的比例略小于一兼農戶,占比68.28%。二兼農戶中有24戶將土地全部流轉出去,農業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均為土地租金,有13.04%的農戶選擇將部分土地進行流轉,經營部分土地可以抽出時間進行兼業。

表2 不同兼業水平下農戶土地流轉情況Tab.2 Land transfer of farmers under different part-time levels
本文以兼業農戶土地流轉意愿作為被解釋變量,包括3種類型:希望流入土地P1;希望保持不變P2;希望流出土地P3。
自變量x主要包括戶主特征、家庭特征、生產資料、土地價格。戶主特征:性別(男=1、女=2);年齡(歲);黨員(是=1、否=2);村干部(是=1、否=2);受教育程度(年);就近城鎮化兼業(是=1、否=2);交通費(元)。家庭特征:兼業用工所占比例(外出打工人數/勞動力人數);土地規模(畝,1畝=1/15 hm2);農用固定資產(元);非農收入占比(非農收入/家庭總收入)。生產資料:農用生產資料費用(元);技術指導(是=1、否=2);機械化作業(是=1、否=2);農產品銷售(是=1、否=2)。土地價格:土地流轉價格(元);土地流轉價格滿意程度。
研究各影響因素如何作用于農戶的流轉意愿,計算模型如下[9]。
logit(P1)=logit[P1/(1-P1)]
=logit[P1/(P2+P3)]
(1)
=-α1+β1x1+……+βnxn
logit(P1+P2)=logit{P1+P2/[1-(P1+P2)]}
=logit(P1+P2/P3)
(2)
=-α2+β1x1+……βnxn
式中α——常數項
βi——待估系數(i=1、2、3……n)
不同兼業水平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如表3所示,希望流入土地的農戶為37戶,占比17.87%,希望保持不變的占比39.61%,希望流出土地的農戶相對較多,占比42.52%。希望流入土地的農戶和希望保持不變的農戶共占57.48%,說明大部分農戶對土地有一定的留戀,并對未來土地增值抱有期望。希望流出土地的農戶所占比例略小于前兩者之和,從側面說明,兼業程度越高的農戶對土地所能帶來的家庭收入越不抱希望。

表3 不同兼業水平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Tab.2 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of farmers under different part-time levels
進一步分析不同兼業程度農戶的土地流轉意愿,純農戶中希望保持不變的意愿比較強烈,占比45.84%,由于純農戶中大部分農戶年齡較大,無外出打工的能力,且當地的社會化服務發達,農戶種地的難度變小,通過經營土地可以獲得一定的家庭收入,從而維持生計。一兼農戶在自身的總量中所占比例相當,無強烈流出或流入土地的意愿。二兼農戶流出土地的意愿相對比較強烈,維持現狀的農戶也較多,二兼農戶務農收入在其家庭收入所占的地位正在逐漸弱化,因此該類流出土地的意愿更加強烈。
對兼業條件下的農戶土地流轉意愿予以分析,確定其不同的影響因素[10]。兼業條件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如表4所示。

表4 兼業條件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Tab.4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land transfer under condition of part-time operation
對于不同兼業條件下的農戶,影響其土地流轉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戶主年齡、受教育程度、非農收入所占比例、兼業用工所占比例、農用生產資料費用。戶主年齡是影響兼業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重要因素,純農戶、一兼農戶、二兼農戶土地流出意愿都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增強的趨勢。戶主較為年輕的農戶更傾向于流入土地,而年齡較大的農戶會因為勞動力的不足而選擇流出土地或者保持不變。較年輕的純農戶對土地有著較強的開拓性和創新性,而且他們擅長運用高科技和當地的社會化服務,經營土地較為輕松,這部分農戶就會通過流入土地擴大土地的經營面積,從而獲得較高的家庭收入。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戶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強烈。隨著農戶受教育水平的升高,農戶可從事的職業越來越廣泛,農戶就會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兼業中,沒有多余時間兼顧農業生產,所以流轉出土地成為他們的選擇[11]。非農收入所占比例也是影響兼業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顯著因素,非農收入占比越高的農戶流轉出土地的意愿就越強烈。農業收入在兼業農戶家庭收入中占比越來越低,加上農業本身是一個較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兼業收入成為農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隨著非農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的升高,農戶想要流出土地的意愿就越強烈。
兼業用工所占比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兼業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對于兼業農戶而言,兼業收入往往大于農業收入,所以分配在兼業上的勞動量就會多,那些兼業用工占比較大的農戶,由于用在農業上的時間和精力少,農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家庭主要勞動力只有在農忙季節才會拿出部分時間進行農業生產勞動,因此,兼業用工所占比例越大,農戶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強烈。
農業生產資料費用對土地流轉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農業生產資料費用越高,農戶想要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強。近幾年,化肥、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農戶經營土地成本增加,利潤卻沒有明顯增加,收成與投入不成正比,導致農戶對土地經營失去信心,紛紛將土地流轉出去。由此可見,農業生產資料費用是導致農戶轉出土地的又一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社會化服務發達是農戶土地保持不變或者流入土地的主要原因。調查得知,當前農村家庭中,有80%以上的勞動力外出兼業,村中大部分人均為老年人,由于當地社會化服務較為發達,農戶抽出小部分時間進行耕種收,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省了農戶外出打工的時間。
兼業程度越高的農戶想要流出土地的意愿就會更加強烈。兼業農戶的非農收入較高,土地所能帶來的收入相對較少,且這部分農戶的受教育程度較高,有更多可選擇的就業機會,所以選擇將土地全部流轉出去,以期獲得更多的時間進行兼業,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
社會化服務發達條件下兼業農戶對于土地流轉的意愿相對較弱,兼業農戶不愿意流出土地,而這種兼業化現象使得我國糧食產量降低,對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造成一定威脅。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我國實行規?;洜I來鼓勵農戶流出土地。基于此,對社會化服務發達條件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較弱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1)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價值增長機制,降低農戶對于流轉耕地預期的不確定性。結合土地收益、政府補貼、耕種意愿、土地的自然條件等因素作為土地流轉價格的定價依據,完善土地流轉合同制度,鼓勵長期穩定的土地流轉關系,切實保障農戶的利益不受損失,從而降低不穩定性,讓兼業農戶可以放心地將土地進行流轉,沒有后顧之憂。
(2)鼓勵成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對于想要繼續經營土地的農戶,通過成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擴大其經營規模,為需要的農戶提供服務。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其他兼業農戶流轉土地,推進農戶由生存型轉變為發展型,從而帶來更多的家庭收入。
(3)加強非農就業培訓,提高農戶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為農戶選擇不同的就業途徑提供支持,使其逐步向更深層次的兼業程度發展,從而使得農戶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穩定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