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的影響分析
——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

2022-05-26 08:42:04甘行瓊袁一杰王啟賢
財政監督 2022年10期
關鍵詞:轉型影響教育

●甘行瓊 袁一杰 王啟賢

一、引言

隨著中國的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近年來的疫情引發消費、 投資和對外貿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疲弱。 雖然我國已采取發放消費券引導消費, 增加關稅減免促進出口, 實行減稅降費激勵投資,但實際結果并不理想。我國財政赤字缺口進一步擴大, 再靠縮減政府收入或加大政府支出來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策略已不再現實。 中國早在2015 年11 月便推出了供給側改革,近年來通過各種補貼工具引導企業產業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科技創新等,在財政赤字缺口逐步擴大的背景下, 這種補貼方法也難以為繼。 可行的出路就在于通過優化產業結構, 走內涵式擴張道路。 人力資本的投資及其結構的優化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人力資本的積累需要大量的教育支出來支撐,財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增加教育支出可能會擠出其他支出。因此,教育支出是否值得繼續增加,教育支出結構是否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支出應該怎樣合理擴大等等, 都成為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重新審視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效果及其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文獻回顧

人力資本升級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核心動力。 教育支出是人力資本形成的關鍵所在。目前,學界圍繞著教育支出、 人力資本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三個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系列成果。 一是教育支出對人力資本影響的研究。 國內外有大量文獻均指出教育支出能夠影響人力資本積累, 是人力資本形成的重要因素。 Glomm, Gerhard and Ravikumar, B(1992)提出新增長理論, 指出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源于教育衛生投入, 并認為人力資本具有多重效益, 不僅會影響物質產品生產的投入效率, 還會影響知識生產與技術研發, 具體表現為人力資本的知識外溢性。BECKER G S(1962)從總量和結構兩個角度討論教育支出對人力資本的影響, 認為不同類型的教育支出會對人力資本積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郝碩博、倪霓(2014)在創新型內生增長理論框架體系下研究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認為教育支出會對人力資本產生不同影響, 中等教育會通過作用于技術模仿促進技能型人力資本的形成, 但中等教育的增加會提高自主創新的成本;高等教育可以通過作用于技術創新促進創新型人力資本的形成, 但隨著創新程度的提高, 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會下降, 因而應使一國的教育支出與經濟發展戰略相匹配。 二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研究。 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研究又分為供給端與需求端,從需求端來看,徐春華、劉力(2013)認為我國居民消費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正向影響,但整體上作用力度比較微弱,且呈現出東中西部逐步遞減的特征,這主要與地區發展水平有關。肖琬君、冼國明、楊蕓(2020)認為通過引導外資在高新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等方面的投資可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外資的來源及其籌資方式與投向等都會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不同影響。 從供給端來看,張豪、張建華、竇雯璐(2015)認為國際分工體系下,發達國家將大量生產制造業轉向我國會產生技術外溢, 進而加快我國的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在國際分工大循環中的深化。 要素供給質量又是影響產業結構供給端的重點。 人力資本存量與結構的變化乃是影響要素供給質量的關鍵所在。 劉健、宗平華(2013)認為人力資本可以通過教育獲得,人力資本積累可以優化產業結構, 并通過對比不同產業之間人力資本存量的積累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彈性系數, 發現第二產業人力資本存量提升影響產業結構的系數最大, 因此應增加第二產業人力資本的相關教育支出。 駱莙函(2021)認為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行業是第三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 而高技能的人力資本以及更專業的技術水平有助于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劉智勇等(2018)認為人力資本高級化能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 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且存在地區異質性。三是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方面的研究。 目前鮮有文獻將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相結合的研究, 更沒有考慮教育的滯后性并將產業結構分為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進行研究。 現有研究均存在其缺點,如郭曉慶(2015)通過梳理韓國工業化后普通、職業教育支出與相關教育政策改革,結合就業數據梳理, 得出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推動作用,再對比我國教育支出存在不足,指出中國應加大教育支出。其缺點在于僅從理論上研究,并未進行定量研究。 郭守前、王寬億(2021)基于 2004—2015年數據使用空間計量方法實證發現地方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存在正向影響,并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影響更大。其缺點在于指標只考慮了產業結構高度化, 且數據陳舊。 其次,Vandenbussche,Aghion,Meghir(2006)的研究映射出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教育支出結構,即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地方應當增加高等教育投資,經濟程度發展越低的地方應當增加中等教育投資, 但已有研究并未從實證角度考慮分類型的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鄧創、付蓉(2017)認為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促進作用, 并隨著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的促進作用會表現出非線性, 其缺點在于沒有考慮產業結構高度化的發展。王希元、梁巧玲(2021)認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口紅利不再有優勢,可以增加高等教育投資, 通過促使人力資本從數量優勢向人力資本質量優勢轉型來開發第二次人口紅利, 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其缺點在于并未考慮中等教育對人力資本質量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 也沒有充分考慮產業結構合理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迄今為止,鮮有文獻將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關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指標的設計也不完整, 只考慮了產業結構合理化或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無法詮釋產業結構優化轉型的整體方向是否正確。 本文的貢獻是, 將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將教育支出分為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 并且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標建立實證聯系;其次,考慮了滯后的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三、理論分析

(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涵及標準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指各產業之間和各個產業內部的資源配置合理有效、相互之間協調均衡、生產效率穩步提升的發展過程。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收益轉變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從外延型增長轉變為內涵型增長。 衡量產業結構轉型的標準或指標主要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其中,產業結構合理化強調產業之間相互關聯、彼此協調和均衡發展。目前學術界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界定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是產業結構協調說;二是產業結構效益說;三是產業結構動態均衡說;四是資源合理配置說。 綜合而言,產業結構合理化可以被認為是一國或地區各產業適應該國或該地區的消費需求、技術水平、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各產業間相互協調均衡, 達到資源合理配置并產生結構效益的狀態。 產業結構高度化主要是指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帶動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和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依據不同的產業結構分類方法,產業結構高度化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一,依據三次產業結構分類法,產業結構高度化是指促進一國的支柱產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依次逐漸轉移的過程; 其二,依據生產要素密集程度的分類方法,產業結構高度化主要是指促進一國或地區的主要支柱產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依次轉變。實質上,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核心是生產效率的提升。

(二)教育支出影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理分析

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教育至關重要。教育投資的水平與結構會對產業結構形成產生不同影響, 若要有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需要教育投資的水平與結構均與產業結構形成進行有效匹配。 教育支出可以分為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 每一種教育支出都將對人力資本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公共教育支出在短期能起到收入分配調節的作用, 長期可以促進人力資本的積累和結構的改變。 人力資本結構升級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科技創新程度的提升與技術模仿效率的增加是人力資本結構升級的主要特征及效果。

首先, 中等教育可以提高技能型人力資本存量的積累。 研究表明,中等教育能夠培養人的專業技能,使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更縝密結合, 充分利用現有物質資本、提高生產效率,比如通過提高技術模仿能力和培訓智能化機器的使用來提高生產效率。 還可以針對性地為有專業技術需求的行業培養人力資本, 促進人力資本結構的改變, 使之與就業市場對人力資本的需求有效匹配,進而改善生產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針對社會生產部門的具體需求,有目的性地進行人力資本培養是中等教育投資效益的關鍵所在,具體通過向各個行業合理分配人力資本,這樣可以避免人力資本的浪費,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通常這類企業屬于第二產業,其特征是具備大量機械需要操縱,或具備智能化生產線等。 即使這類人力資本可以通過后期進行在職培訓,但遠不如學校培訓收益高,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具有規模效益, 可以通過專業教師進行大規模的培訓。 因此,中等教育理應由政府來提供。

其次,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創新型人力資本存量的積累,賦予人力資本科技創新與發明創造能力。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能夠培養人的綜合能力,主要表現在使人力資本具備科技創新與發明創造能力, 可以通過不同類別專利的發明, 引致各個產業內部結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可能會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發明創造是各個產業發生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 一項具備跨時代意義的發明專利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傳統人力資本,形成新的人力資本,可以減少投入、降低消耗、提高效率,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四、模型構建與指標說明

(一)模型構建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 構建如下動態面板模型對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

其中,i 表示各省份,t 表示年份。instru 是包括產業結構合理化(R)和產業結構高度化(H)的代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指標。 edu 是包括總教育支出(Dedu)、中等教育支出(Dmidedu)、高等教育支出(Dhighedu)的教育支出代理指標。 Z 為剩下的控制變量。 εit為隨機擾動項。

(二)指標說明

1、被解釋變量。考慮動態視角,從合理化和高度化兩個角度衡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以資源合理配置說作為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構造理論依據, 關注資源配置在各產業間的協調程度。 以生產效率說作為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構造理論依據,關注生產效率在各產業間的提高程度。

一是產業結構合理化。 國內大多數學者主要以要素投入結構和產業結構耦合程度考量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 即指標可以反映結構偏離度。 該指標忽視了各產業對經濟體的影響,僅從勞動要素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借鑒韓永輝、劉偉、甘行瓊等的方法,引入各產業產值加權。 從勞動和資本兩個視角同時探討產業結構合理化。該指標值越大,說明生產要素配置結構偏離度越小,產業結構越合理,經濟發展越均衡。

二是產業結構高度化。 國內大多數學者主要通過二三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作為衡量高度化的指標,生產效率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本質,而這一指標缺少生產效率的考量,因此是一種“虛高度化”。 基于此,本文借鑒甘行瓊等(2020)的構建思路,加入平方后,構建考慮生產效率的資本要素的高度化指標。 其中LPNit=(LPit-LPib)/(LPif-LPib),LPib是t 時點原始的i 的產業勞動生產率;LPif是工業終點時i 的產業勞動生產率。 根據錢納里 (1986) 的標準模型, 將 1970 年美元換算成2019 年美元的換算因子為6.89。 該指標值越大,說明各部門整體生產效率越高,資源配置更合理,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越高。

由于目前尚未公布資本數據,故用永續盤存法對資本存量進行估計,公式為 Kt=(1-δ)Kt-1+It。 借鑒宗振利等(2014)投資總額使用固定資產投資額替代缺失的固定資產形成額;參考徐現祥等(2007)的計算方法,計算投資縮減指數;折舊率參考張軍等(2004)設置為9.6%;基期資本存量采用Kt=It/(gt+δ)計算公式。由此計算出本文所使用的資本存量數值。

2、核心解釋變量。 一是教育支出。 首先根據郭曉慶(2015)基于VAR 模型,利用格蘭杰檢驗對人力資本支出和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從其檢驗結果可以發現有關人力資本支出滯后三期會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影響。 根據其結果以及數據可得性, 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時間段選取為2001—2016年的財政性教育支出, 對2004—2019 年產業結構升級影響進行回歸分析。

二是研究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分別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的影響,用地方財政教育支出與地方生產總值的比值表示各地政府教育支出。其中,中等教育支出是通過計算得出的,計算方式為:中等財政教育支出=總財政教育支出-幼兒園財政教育支出-小學財政教育支出-初中財政教育支出-高等財政教育支出。

3、中介機制、專業性檢驗、支出異質性檢驗變量。采用技術模仿、發明制造分別衡量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結果,其中技術模仿使用三大專利中與其最為相關的外觀設計專利取對數進行衡量,此類專利通常表現出易模仿特征。 中等教育投資的增加會促進中等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中等人力資本具備更高的學習能力,能夠通過技術模仿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發明制造采用三大專利中的發明制造專利取對數進行衡量,此類專利代表最新的科技水平。 高等教育投資的增加會促進高等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高等人力資本具備創造能力,能夠通過發明制造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基于數據可得性以及簡潔性, 本文采用2004—2019 年中等職業教育中針對一、二、三產業培訓的結業人數累計與總人口占比來作為中職教育的專業性指標(train);同時采用2004—2019 年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專科教育的畢業人數累計與總人口占比來作為高職教育的專業性指標(Ltrain)。 兩種數據均以2004 年為基期, 假設2004 年之前接受培訓數量為零, 故從2004 年開始逐步累計。

在教育支出異質性檢驗中, 由于未公布2020 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 本文決定采用2004—2018 年數據進行分析。 文、理、農、醫、其他專業教育支出分別采用各自學科在校學生數,以萬為單位作為衡量指標,其中,文包含財經、政法、師范、語文等;理包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農包含農業、林業等;其他包含民族、體育、藝術。 普通高中①與中專②教育支出也采用各自在校學生數,以萬為單位作為衡量指標。

4、控制變量。 在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分析框架下,本文選取如下控制變量:(1)地區稅收,使用各省稅收收入在GDP 中的占比來衡量,以此表示地方政府的收入能力,地方政府收入能力越強,用于教育支出的占比會越大;(2)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借鑒李芳林、張海斌采用因子分析構建,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與準確性,因此不考慮嬰兒死亡率和平均預期壽命,綜合使用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數、 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門診病人均次醫療費、住院病人均次醫療費和孕產婦死亡率這五項指標構建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指標體系;(3)居民消費需求,使用各省居民消費水平在人均GDP 中的占比來衡量;(4)投資需求,使用各省固定資本形成額在GDP 中的占比來衡量;(5) 國外需求,使用各省出口總額在GDP 中的占比來衡量;(6)經濟發展水平, 使用各省人均GDP 取對數來衡量,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意味著產業結構轉型越合理;(7)市場化程度,使用各省非國有企業固定投資在總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來衡量,一般來說,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資源配置效率越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速度越快;(8)科技發展水平,使用各省國內發明專利、實用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授權數總和取對數來衡量, 科技創新程度越高的地方, 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意味著產業結構轉型越合理;(9)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用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占GDP 的比重來表示。

(三)數據來源

本文核心變量滯后三期選用2001—2016 年數據,利用2004—2019 年面板數據,構建模型實證檢驗總教育支出、 分類型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的影響。 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財政統計年鑒》《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 本文的數據包括除香港、澳門及臺灣之外的31 省(區、市)15年的465 個樣本的平衡面板數據。 同時本文對所有與GDP 相關的指標分省份、分產業進行了價格調整,均調整為以2004 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 對于個別缺失數據,使用其他統計數據進行填補。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基準回歸

本文分別從產業結構合理化、 高度化兩個維度來考量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 將被解釋變量滯后項作為解釋變量, 構成動態面板, 基于系統GMM 方法對其進行估計。 表2 基準回歸模型表明序列不存在二階自相關,即 AR(2)P 值大于 0.1,且 AR(1)P值小于 0.1。 同時,Hansen 檢驗 P 值大于 0.1,證明工具變量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因而是有效的。 通過上述兩部分檢驗,確認滿足進行系統GMM 回歸的先決條件。

表2 中模型(1)—(6)是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回歸結果。 模型(2)、(4)、(6)表明,總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支出的系數均顯著為負,分別為-0.2113、-3.7047、-1.3214,且在 1%的水平上顯著。表 3 中模型(7)—(12)是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回歸結果。 模型(8)、(10)、(12)表明,總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支出的系數分別為0.2566、-1.6147、1.7464, 且在 1%的水平上顯著。 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均呈顯著負向影響,一方面是由于資金的投入存在機會成本,短期內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會擠占其他支出在財政資金中的比例; 另一方面教育支出促進人力資本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因此,短時間內人力資本結構還無法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形成有效匹配,所以增加總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支出短期內不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正向影響, 教育支出會提高人力資本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改善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負向影響, 這是由于中等教育支出不僅會擠出其他支出,還會增加自主創新成本,從而不利于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正向影響, 這是因為高等教育可以大幅帶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從數值上看,相對于高等教育支出,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影響沒那么大, 這是因為總教育支出還包括基礎教育與中等教育支出, 這類支出均會增加自主創新成本, 從而削弱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正向影響。

表2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本回歸結果

表3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基本回歸結果

從控制變量來看, 各控制變量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方向和效果有所不同。 總體上,地區稅收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呈顯著負向影響, 地區稅收主要與企業利益相關, 稅負過重會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依靠利潤最大化原理,企業會流向稅收負擔偏小的地區, 從而不利于本地勞動和資本要素的合理配置。 地區醫療服務水平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顯著正向影響, 醫療衛生是影響人力資本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升高,死亡率會下降、健康會改善,增加醫療衛生服務支出可以促進人力資本存量的累積,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居民消費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正向影響, 根據鮑莫爾效應,居民對某些產品或服務的有效需求增加時,會導致這類產品和服務的投資回報豐厚, 資本會大量流入這類產業,進而帶動該產業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投資需求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負向影響,從長期來看,依靠固定資產投資來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不現實的。國外需求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顯著正向影響, 外國市場對國內產品需求的增加意味著國際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認可,這會倒逼國內企業進行改革,進而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水平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顯著正向影響,經濟水平越發達的地區,往往要素流動越便捷,各部門間合作更緊密,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善,更具備吸引企業的必要條件。 總體上,市場化程度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這表明市場化水平越高,企業的競爭越激烈,越有利于企業革新,從而有助于產業結構升級;但可能存在“虹吸效應”,使得資源向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遷移,這會對周圍地區資源配置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科技創新整體上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顯著負向影響,表明科技創新可能暫時不利于產業間的資源優化配置,一是因為進行科技創新需要大量資本投入, 且科技創新從研究到開發運用和產業化,仍需要較長時間;二是因為科技創新結構還無法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形成有效匹配,因此,短期內科技創新很難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 金融發展水平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但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負向影響,可能是因為金融機制不完善阻礙了資本在市場上的流動。

(二)穩健性檢驗

1、內生性檢驗。 考慮到教育支出可能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間存在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工具變量法對其進行再回歸。 為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與外生性, 使用滯后三期的教育支出指標作為工具變量,具體結果如表 4 所示。 從模型(1)—(6)的實證結果可以得知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所估計的系數方向、顯著性水平與基準回歸保持一致,再次驗證了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

表4 基于工具變量法的教育支出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生性檢驗

2、穩健性檢驗。 一是基于替換被解釋變量。 考慮替換被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將原本勞動與資本相結合的被解釋變量,拆分為僅考慮勞動要素和僅考慮資本要素的產業結構高度化、合理化指標,分析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對不同要素構成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指標的影響。 在進行勞動要素高度化替換時,采用滯后三期的被解釋變量。 如表5、表6所示。 從整體上看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度化的影響,在區分勞動、資本要素的視角下系數方向與顯著性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具體來說僅考慮勞動要素,依舊可發現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 中等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高等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 若僅考慮資本要素, 可以發現教育投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方向與之前回歸一致, 即總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中等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高等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

表5 基于勞動要素視角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構成要素差異分析

表6 基于資本要素視角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構成要素差異分析

二是基于替換解釋變量。 為使結果更為穩健,本文再次進行替換解釋變量的穩健性檢驗。 分別使用2001—2016 年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的絕對數值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進行再回歸,實證結果(見表7)顯示總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度化的影響,在替換解釋變量視角下系數方向與顯著性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具體來說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都呈負向影響;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因此前面的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7 基于替換教育支出變量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再回歸結果

(三)機制檢驗:基于中介效應模型

1、技術模仿與中等教育。 根據本文構建的中介效應模型,結合表8,檢驗模型(1)使用滯后三期的被解釋變量作為工具變量,發現中等教育支出對技術模仿存在促進作用。 檢驗模型(2)—(3)中,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都呈顯著負向影響,與基準回歸保持一致。 技術模仿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都呈顯著正向影響, 這說明技術模仿只產生了部分中介效應。 其中,技術模仿的構成主要是外觀設計專利,這類專利具備易模仿的特點。 根據理性經濟人假設, 人們會選擇模仿那些能夠帶來正效應的專利。 通過技術模仿,一方面可以促進行業內部競爭,淘汰低效率企業,從而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行業的生產效率, 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2、發明制造與高等教育。 根據本文構建的中介效應模型,結合表8,檢驗模型(4)使用滯后三期的被解釋變量作為工具變量, 發現高等教育對發明制造存在促進作用。 檢驗模型(5)—(6)中,高等教育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顯著負向影響,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正向影響,均與基準回歸保持一致。 發明制造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都呈顯著正向影響,這說明發明制造只產生了部分中介效應。 發明制造的構成主要是發明專利,這類專利具備高效率的特點,能大幅促進產業內部競爭, 相對于技術模仿能夠加速淘汰低效率企業,有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具體體現在技術模仿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為0.0285,而發明制造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為0.0657;發明制造還能提高工業生產效率, 如智能化機械能夠高效替代流水作業,5G 的發明加快了部門之間的信息流動等,從而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表8 中高等教育支出、技術模仿與發明制造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制分析

(四)關于教育投資分地區的基準回歸

在本部分回歸中, 沿海地區包括遼寧、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內陸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安徽、河南、貴州。

1、沿海地區。 結合表 9 中模型(1)—(6)發現,沿海地區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的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存在差異。總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轉變為正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依舊呈顯著正向影響, 這是因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沿海地區,企業制度比較成熟、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有助于人才在各部門間的自由流動,體現在勞動力能迅速找到合適的崗位就業,因而容易與就業市場的需求形成良好的動態匹配, 繼而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但不顯著,對產業結構高度化轉變為正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相關市場配套措施比較完善,能吸引大批流水線工廠落地,因而對中等專業工人需求較高,從而緩和其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負向影響;且這類人力資本會表現出較高的機械設備熟練度,一旦全部進入市場,一定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從而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轉變為正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依舊呈顯著正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沿海地區,教育配套措施相對較為完善,高校對人力資本的培養能夠有效地動態匹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發的行業人力資本需求,更容易實現產業間的合理化發展。 可見,沿海地區的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的負向影響在減弱,可能是由于人力資本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人口流動會選擇高收入、高回報地區,高學歷人才會選擇流向沿海地區以獲得高收入回報;其次,由于人力資本具有正外部性,在沿海地區增加教育投資更能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這是因為人力資本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大學生與非大學生的接觸會產生較強的知識外溢; 最后,人力資本還具有互補性,當大量高級人力資本入駐沿海地區時,會產生對低級人力資本的更多需求,如工作之余需要保健服務、外賣服務等。

表9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沿海地區異質性回歸分析

2、內陸地區。結合表 10 中模型(1)—(6)可發現,內陸地區的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唯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發生變化。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由負向影響轉變為正向影響,可能是因為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投資與地方經濟發展結構不匹配,高等教育支出嚴重不足,此時增加高等教育投資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會很顯著(附圖1);還可能是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大陸選址時,會根據政策、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內陸地區不僅綜合成本較低,且近年來還有相關配套政策。 當有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內陸地區,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會逐步增加(附圖2)。 因此,通過高等教育投資培育高端技術人才,有助于內陸地區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圖1 教育投資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機制傳導圖

表1 變量描述性統計

附圖1 人均高等教育支出沿海、內陸比較

附圖2 高新技術企業沿海、內陸增速比較

表10 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陸地區異質性回歸分析

(五)專業性教育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

本部分回歸基于數據可得性, 使用2004—2019年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性數據,對中高等教育支出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應進行動態GMM 分析,目的是證明有針對性地訓練人力資本, 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實證與預期保持一致(見表11),中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顯著正向影響; 高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也均呈顯著正向影響, 但高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促進作用要強于中等職業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效果為6.1731、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效果為0.7492; 高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效果為6.8429,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效果為1.4269。這是因為人力資本擁有向下兼容的特點, 即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力資本能夠從事中等職業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所從事的工作, 且高等職業教育還會賦予人力資本自主創新技能, 因而相對于中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表現出更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的效果。

表11 基于教育支出的專業性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檢驗結果

(六)中高等教育支出異質性檢驗

在高等教育支出異質性檢驗中,考慮到數據可得性,僅采用26 省份數據,剔除數據缺失較為嚴重的海南、重慶、貴州、西藏、寧夏這5 個省份。

1、中等教育支出異質性檢驗。 將中等教育支出細分為普通高中支出與中等專業支出, 分別考量其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見表12)。 普通高中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這是因為在中等教育投資中,普通高中的投資占比較大,而目前就業市場技工短缺,普高投資可能會在短期內擠占教育資源, 從而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產生負向影響; 僅僅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人力資本參加工作后,無法有效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中等專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這是因為就業市場中對技工存在大量的需求, 可以與中等專業教育培養的人力資本形成有效的供需匹配, 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發展;其次,中等專業教育不僅能夠培養技術模仿能力,還能培養機械操縱的能力,進而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表12 按教育類別劃分的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檢驗結果

2、高等教育支出異質性檢驗。 將高等教育支出細分為對文、理、農、醫及其他專業的教育支出,分別考量不同專業類別的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見表 13、表 14)。 文科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 可能是文科教育支出培育的文科人才規模超過社會需求, 導致勞動就業市場需求與專業教育產出不匹配。 理工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正向影響, 這與理工教育的構成有關, 理工教育支出包含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專業人力資本的投資,能夠有效匹配就業市場對理工人力資本的需求,從而可能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理工專業是現代科技創新的基礎學科,理論上,理工教育投資可能會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的產出,繼而大幅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帶動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 農林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存在差異,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顯著正向影響,對高度化呈顯著負向影響, 可能是因為農林類就業市場長期存在大量需求缺口, 所以增加農林教育支出有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但目前農林教育的投入還非常有限,高端人才極其短缺,因而目前的農林教育支出對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作用必然有限。 醫藥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顯著正向影響,而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顯著負向影響,可能是因為目前醫學領域的教育還只能滿足低端的社會醫療服務需求, 而高端的醫療人才培養明顯不足,因此,目前的醫療教育支出有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短期內可能還無法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其他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其原因可能是這類教育的專業無法匹配市場需求, 從而不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

表13 按教育類別劃分的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影響的檢驗結果

表14 按教育類別劃分的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影響的檢驗結果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作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因素,人力資本日益受到社會重視。教育支出作為人力資本形成的主要投資方式,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基于2004—2019 年的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發現,總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負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正向影響;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分地區的異質性檢驗結果不同于全國層面的實證, 內陸地區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 沿海地區總教育和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 采用中介效應模型的機制檢驗發現, 中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的技術模仿能力來實現的; 高等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提高人力資本的自主創新能力來實現的。通過教育支出的專業性檢驗分析發現,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正向影響, 但高等職業教育產出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綜合作用力度要大于中等職業教育。 通過分專業類別教育支出的異質性檢驗發現, 中等教育支出中的普通高中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中等專業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正向影響;在高等教育中,文科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呈負向影響; 理科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呈正向影響; 農林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 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負向影響;醫學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呈正向影響,對產業結構高度化呈負向影響; 其他教育支出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呈負向影響。 基于細分專業類別的教育支出的異質性檢驗分析發現, 不同類別的人力資本會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不同影響,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同專業教育支出的人力資本產出與就業市場的需求之間無法進行有效匹配。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總體上,人力資本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因素,持續提高教育支出占比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在總教育支出規模既定的情況下, 在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支出之間, 不同類型的專業教育支出之間需要進行適當的比例調整。 今后可以適當降低普高教育支出,增加中等專業教育支出, 滿足低端的人才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可以通過與對口企業、對口部門合作培訓技能型人力資本,匹配就業市場的低端勞動力需求,繼而可以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高等教育通過培育人才的綜合能力,促進發明制造,形成創新型人力資本,滿足人才市場的高端需求,繼而從高層次上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 高等教育中應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支出, 對接勞動市場的相應就業需求。在高等教育支出的專業結構中, 應大幅增加理工科專業的教育支出,大幅鼓勵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 當然,文科和其他專業的教育可以改善一個國家的人口素質,增進民族軟實力,也可以通過促進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來間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因而,文科和其他專業的教育支出也需要隨著經濟增長維持穩中有增的趨勢。

第二,分地區看,可以根據各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及其產業結構特色來安排相應的教育支出結構,體現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上需要保持合理比例,重視中等教育支出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支出對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作用, 需要保持其合理比例,有效匹配技能型就業市場需求。 為了促進地區之間的社會經濟均衡發展,保證相對公平,內陸地區總教育支出規模的增長幅度應大于沿海地區。

第三,鑒于人力資本的流動特性,為了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行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 比如保護知識產權、鼓勵技術創新、促進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等。

注釋:

①普通高中包含高中、職業高中。

②職業高中與高中均具備進入高等院校的能力,將其分為一類。

猜你喜歡
轉型影響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灃芝轉型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亚洲综合狠狠|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欧美天堂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尤物视频一区|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性视频一区|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娇喘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18禁|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欧美日韩高清|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69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成人三级| 911亚洲精品|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91丝袜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网站|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福利在线不卡|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亚洲永久色| 成人在线亚洲| 一级片一区|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