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天水 741025)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化模型,該技術的應用并非數字信息簡單組合連接,而是對數字信息的高效利用,在設計、建造、管理等領域發揮出數字化優勢。將BIM 技術融合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最大程度上把控施工建設風險,對工程企業整體效益以及長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針對BIM 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分析,旨在進一步推進我國建筑事業健康、穩定長久發展。
將BIM 技術引入工程管理全生命周期內,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可視化。建筑工程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 技術,集合項目所有信息,而后利用計算機以圖像、圖形的形式呈現出各個細節,幫助相關工作人員看到更加清晰、詳盡的數據,進而更好的完善工程管理。BIM 技術的應用與傳統二維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相比,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以往工程管理工作的繁瑣性,降低了工作難度,但與此同時卻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成效,簡化較為復雜的工程環節,對促進建筑工程管理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模擬性,也是BIM 技術應用于工程管理較為明顯的特點。簡單說,工程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 技術模擬工程施工各道工序,進而及時發現隱蔽工程存在的問題,并與施工人員、技術人員等進行技術交底,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為后續施工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通過這種工程施工模擬,可以幫助相關施工人員清晰了解并掌握復雜工程施工內容,進而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提前預知、主動規避,從而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1]。
BIM 技術也具備較強的協調性,具體而言,工程管理人員可以結合工程實際需求,預先進行協調,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BIM 技術作用,監測建筑項目各項數據,而后預先模擬出建筑施工不同情況,最終生成相應的工程項目模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諸多大型工程相繼開展,而工程項目本身涉及較多內容,復雜程度越發提升。因此,合理利用BIM 技術提升工程管理的協調性,可以很好的避免各個工作環節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促使相關工作人員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工程建設效率與質量。如圖1所示。

圖1 BIM 協同技術
將BIM 技術應用到工程施工前期準備環節,首要任務就是運用BIM 技術整理、匯總出對應工程項目各類信息,而后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做好三維模型。工程建設單位有關設計人員可以結合三維模型,進一步分析施工設計圖紙,最終總結出相應的施工組織方案。在實踐應用中,技術人員通過模型,將整個施工過程中模擬出來,若是發現存在問題,要第一時間組織設計單位合理調整圖紙內容[2]。而工程施工企業也需要制定好易發問題的預案和緊急處理措施,保證后續施工出現突發情況,可以及時處理,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安全風險隱患發生幾率。
BIM 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建筑內部相關設施構建良好的施工建設環境,比如燃氣設施、電力設施、排水設施等。因為工程建設過程中,容易發生管道交叉、碰撞,不僅阻礙施工,影響進度,同時,也容易引發質量問題。而借助BIM 技術合理布設工程管道線路,從地區實際建設情況入手,全面優化管線具體排布情況,從而防止出現復雜問題,提升管線排布科學性、合理性,這可以有效降低管線施工成本,同時提升施工效率。引入BIM 技術后,工作人員無需直接進入管道線路內部機構,便可在短時間內進行管線排布,并進行快速調整,保證排布數據精度,獲得良好的排布效果。與此同時,也可以借助該技術用于指導不同排布方式的安裝,從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施工質量問題一直備受重視,由于工程本身涉獵內容較多,也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都會影響到施工質量,比如施工人員、施工設備、施工材料、施工環境等等。對此,為保證工程管理工作有效落實,可以充分利用BIM 技術作用,提升施工質量。在具體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管理人員借助BIM 技術,全面梳理、整合不同施工環節與流程,確保施工各個環節能夠有效銜接,規避質量問題;其二,構建BIM 施工模型后,深入了解、分析并掌握主體結構交叉位置,摸清工程隱蔽問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存在的質量隱患問題;其三,利用BIM 技術,模擬出工程施工虛擬空間情境,而后讓相關技術人員針對管線碰撞等方面開展測試[3],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碰撞數據,幫助施工企業獲取管線碰撞點,進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預先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發生質量問題。與此同時,也可以及時調整管線安裝方式,有利于提升管線后續使用安全性。
人員作為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施工人員結構復雜,人員本身專業素養與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非常容易引發施工質量問題,比如不規范操作、不注重安全防護等。針對此,管理人員可以借助BIM 技術,從工程施工實際出發,制定好具體、詳盡的施工流程以及規范,明確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依照制度操作。為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施工各個環節,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 技術,制作重點施工環節的操作視頻,借此直觀的方式,詳細為施工人員講解關鍵要點,從而保證后續實際施工操作質量,同時也有效提升了施工人員質量控制意識。
建筑工程建設成本是否管控合理,直接影響著工程建設整體效益,因此,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各個環節的成本管控,充分發揮BIM 技術優勢,從資源管理、造價管理兩方面入手,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同時將成本控制在最低。例如,對于造價管理工作的開展,工作人員可以引入BIM 技術,在分析設計圖紙、施工材料與結構后,可以利用BIM 技術制作工程材料清單,精準計算出成本數據。而施工企業可以根據這張清單,配備好人力、物力、資金等各方面的資源,從而確保工程成本控制在清單數據范圍內。而對于資源管理而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利用BIM技術構建工程施工虛擬模型,為了更好的突顯出各方面數據信息,可以按照成本、時間等維度等實施,這樣工程管理可以隨時查看實際施工情況,并對比進度進行合理調整、優化,確保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成本在管控范圍內,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安全管理中,運用BIM 技術可以全面、合理的分析出工程項目施工中容易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而制定有計劃、有目的的科學規劃,盡量規避安全事故發生。例如,從使用空間入手,在BIM 技術作用下,可以依照工程建設實際需求,合理劃分出設備空間、材料空間、施工空間。而在實際空間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借助動畫形式呈現,采用仿真技術、模擬技術,合理限定對應空間內的安全問題。如果發生安全事故,則該虛擬模型會及時發出預警信號,這樣企業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針對預警區域設置好警示標志,借此提醒施工人員要格外注意安全,做好一系列防護措施。現代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安全管理不容忽視,通過BIM 技術的應用,可以借助預警分析,幫助施工企業合理管控施工現象,并參照區域不同顏色,制定出不同等級的安全管理措施,確保企業預防工作落實到位。
建筑工程項目進度管理會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成本,也關乎整體施工質量。由于不同工程類型不同,所處地區、環境、條件不同,所以,在具體進度管理過程中有所差異。對此,工程管理人員在制定進度計劃過程中,應當從工程項目實際出發,構建BIM 進度模型,而后將各個施工環節進度統一整合到工程進度計劃中,與此同時,為強化進度管理成效,可以搭配WBS進度管理方法細化處理進度管理內容,確保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更好的明確進度管理目標。除此之外,在BIM 技術作用下,管理人員也可以有效提升監督管理水平,進而提升管理效果。
在工程運維管理中應用BIM 技術,有利于延長建筑工程使用壽命,進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縱觀當前建筑工程實際運營管理情況看,涉及到了設備運維管理、空間管理、資產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內容。將BIM 技術引入到這些管理中,可以實時獲取有效數據,并切實結合管理數據調整相應的運維計劃,從而進一步提升工程資源利用率。例如,借助BIM 技術分析建筑實際使用情況,而后制定出合理的供電方案,并結合具體的數據分析,優化用電設備,合理控制電能消耗。
智能化時代的發展,為各類硬件系統功能的應用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撐,同時,也可以進一步促進BIM 技術發展,使其在工程項目建設管理過程中發揮效用。
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智能控制算法的預測功能,優化BIM 技術。所謂的智能算法,主要作用理論就是大數據分析技術,按照預設的采樣點實時獲取相應的數據,而后進行分析、聚類,預測。基于BIM 技術下構建的工程三維模型,有助于預判出質量風險隱患,預測出那些可以辨識出的風險隱患發展走向,而后企業相關人員可以依據對應的預測結果制定出風險隱患消除方案,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最大程度上減少冗余項目,降低花費在風險防范方面的資金,從而有效控制工程項目建設成本,為企業帶去更多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將硬件設備嵌入到BIM 模型中,借此提升施工演示效果。現階段,我國BIM 技術應用一般都是依靠計算機軟件仿真進行實現,并未充分與硬件設備融合,因此,在日后發展中,可以借助局域網作用,將BIM 模型接入硬件設備,依托工程項目沙盤模型,有針對性的設置起重機、塔吊等仿真模型,并與BIM 模型有效連接。這樣可以方便工作人員借助BIM 模型,操控、演示施工進展狀態,同時,也可以幫助建設單位實現在線了解工程施工進度,隨時檢查各類機械設備實際工作情況,進而獲得到最優的演示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BIM 技術的建筑工程管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突顯出了較多優勢,在BIM 作用下,在施工安全、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等各個方面,能夠有效實現相關數據信息的共享以及施工內容的精細化管理。因此,在日后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BIM 技術優勢,發揮其在工程管理中的效用,進而推動建筑事業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