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概念內涵、基本特征與價值意蘊

2022-05-27 20:47:05李小梅
理論導刊 2022年5期

摘 要: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日益引起關注。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社會多元塑造主體集中展現我國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文化行為等文化風貌的動態過程,具有主觀性與客觀性、穩定性與動態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多維性與整體性的特征。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對于優化國家整體形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競爭力及提高我國政治地位至關重要。

關鍵詞: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2)05-0103-07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20VSZ027);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制度研究”(2020YBMK009);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重大疫情應對中的網絡意識形態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CYB20109)。

作者簡介:李小梅(1993-),女,重慶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引言

文化吸引力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已成為各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早在1997年,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文中提到,本世紀沖突的基本來源將不再是經濟上的差異或者意識形態上的不同,而是各國之間的文化沖突。進入新世紀,一些硬實力強大的國家都在制定自己的文化傳播戰略,以增強其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是文化傳播的直接效果,有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而獲得各國想要的經濟利益和對世界政治局勢的控制力或影響力[1]。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也應順應這一趨勢,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事實上,我國就如何更好塑造國家文化形象這一問題已經展開了積極探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將培育文化產業、擴大國際影響力納入其中。黨的十九大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2]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包括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在內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意義與核心目標,明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地位。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上進一步強調,要“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3]。中華文化形象作為中國國家形象的組成部分和關鍵維度,關涉我國能否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近年來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成因分析。從外部文化環境來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應對各種文化挑戰,防御其他國家解構企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保護國家文化特質的必要行動,也是對我國在全球多元文化空間中尋求文化地位成效、確立文化身份的重要舉措[4][5]。從文化內部環境角度出發,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中國文化自覺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6]。二是關于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目標定位研究。塑造底蘊豐富、創新發展、兼容并蓄的文化形象是新時代中國國家文化形象的主要定位,將有傳統性和時代性的文化元素植入國家文化形象中,構建以“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為核心、傳統與當代相兼容的國家文化形象[7][8],形成以誠信為基石、以與時俱進為時代特征以及和處共贏的文化形象體系[9]。三是關于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舉措。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需立足于本國文化積淀和發展特色,以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為導向,吸引和感召受眾,從而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同時主動適應、吸納最新科學技術的“科技引領”,與時俱進把握時局變化、乘勢而動用好契機、檢視自身強基固本、區分對象精準施策,才能建設新時代良好的中國文化形象[10][11]。

不難看出,國內外學者已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對文化形象塑造的內外部成因、舉措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尚缺乏從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概念等關涉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本源性問題出發來剖析和闡釋其基本特征與價值意蘊的研究。鑒于此,本文嘗試從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概念內涵出發,闡述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揭示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價值意蘊,以期為后續深化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研究拋磚引玉。

二、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概念內涵

從字面上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可分為 “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和“塑造”兩個層面。因此,應從這兩個層面來理解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這一概念。

關于“中國國家文化形象”的界定,可從認知評價角度、價值論維度、本質論角度展開。

一是從認知評價角度來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代表著中國國家的文化內涵與水平,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成果體現出國家的文化風貌,是國內外公眾對中國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精神品格、行為模式等的認知和理解。二是從價值論的維度來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是中國文化體系在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對內主要表現為國家文化形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綜合考慮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性,秉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將各民族的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也進一步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而對外主要表現為國家文化的親和力與感召力。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一直是我國奉行的對外發展理念,睦鄰、友好也是我國堅持的一貫方針,只有提升文化的親和力與感召力,才能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增益各國共同福祉。三是從本質論的角度來看,國家文化形象是認知主、客體之間跨文化理解上達成的統一,是對文化話語權的爭奪與博弈。認知主體代表文化受眾,認知客體包括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文化行為等內容。各國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各有特點,長期以來都試圖通過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來爭奪文化話語權。

而“塑造”主要是通過改造使人或事物達到某種預定目標,包括主體、客體、手段等要素。基于上文的論述,可以認為,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多元塑造主體憑借自身優勢,充分考慮受眾的文化差異和認知習慣,通過開展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文化交流活動,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和傳播載體,集中展現中國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文化行為等文化風貌,著眼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態過程。把握這一概念需要透徹理解以下四個要素。

一是從塑造主體來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一項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文化形象塑造中處于“導塑”地位,在黨的領導下把握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發展方向,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這是我國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最大優勢。同時,還需廣泛借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如企業、公司、學校等社會組織,科技、文化、藝術、慈善事業等社會團體。此外,人民群眾也是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重要主體。人民群眾作為中國文化的創造發展者和傳承弘揚者,不僅在文化創新創造、文化交流傳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所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將深刻影響本國文化形象,是國家文化形象的鮮活代言人,應自覺承擔起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責任。總之,在黨的領導下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有利于最終形成“一方領導+多方協同”的多維塑造格局。

二是從塑造客體來看,通俗地理解,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就是指對一個國家文化領域的塑造,其塑造客體具體包括了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文化行為等方面。中華民族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古代文化傳統和從“五四”開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新文化傳統[12]。文化傳統貫穿于民族和國家各個歷史階段,是各類文化的“核心精神”,時刻影響著受眾的思維與行動方式。將這一文化傳統推廣開來,突顯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展現了中華文化歷經磨難仍綿延不絕的頑強生命力。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融合了歷史文化的優秀價值理念,蘊含著時代新文化的核心價值,決定著當代中國文化的基本氣質。將這一價值觀念廣泛傳播,有利于各國人民從深層感知我國文化的價值魅力,增強我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影響,不同文化間存在著差異,因而文化行為也明顯不同。通過對文化方針、文化政策和文化活動等文化行為的分析,能夠感知一個國家在文化發展上所秉持的態度,了解其文化發展的總體概況。由此可見,涵蓋了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文化行為等方面的文化內容,展現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國民的文化素養,反映了一個國家發展文化的態度和能力,是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主要內容。

三是從塑造方式來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除了運用傳統方法外,同時也主張采用多元包容、協同整合的手段來進行構建,著力尋求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效果的最優化。具言之,傳統的塑造方式主要是從官方這一塑造主體出發,更多采用便于主體塑造的方式,較少從認知主體維度來選取塑造方式。基于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長期實踐效果的反饋,可以發現現有塑造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著兼容并包、去粗取精的思想,借鑒了其他國家有益做法,并結合我國文化發展的實際狀況,充分考慮了主體的文化差異和接受習慣,對傳統的塑造方式加以整合優化,增強了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從塑造目標來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塑造文化形象來充分展現我國的文化風貌和文化魅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助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從國際視野來看,我國是一個傳統文化積淀深厚的國家,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但現階段仍是文化大國,而并非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13]的遠景目標,這就規定了包括國家文化形象在內的各個領域都需要邁入“強”的發展序列。就此而言,我國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目標指向,正是著眼于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成的現實需要。

為了更深入透徹地理解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何意,需要進一步從內涵和外延上厘清國家文化形象塑造與其相近概念即國家形象塑造、國家經濟形象塑造、國家政治形象塑造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第一,四者既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也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有機整體。國家形象塑造內在囊括了其他三者,并且規定和指引著其他三者的發展方向,故可理解為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國家經濟形象塑造、國家政治形象塑造最終都服務于國家形象塑造。第二,四者塑造的具體目標存在差別。國家形象塑造的總體目標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經濟形象塑造是以提升我國經濟實力為目標的塑造行為,國家政治形象塑造是以增強我國政治認同力為目標的塑造活動,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以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目標的塑造活動。第三,四者塑造的內容不同。國家形象塑造涉及整個主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國家經濟形象塑造涉及經濟總量、國家品牌、創新能力等,國家政治形象通常涉及政治制度、政府治理、領袖人物等,國家文化形象塑造主要圍繞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文化行為等內容。

三、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

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集中展現我國文化風貌,具有鮮明的特征。把握這些特征,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

(一)主觀性與客觀性

主觀與客觀是一對關系范疇。“主觀”屬于自我意識方面;“客觀”指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與此相對應,主觀性是為人的意識所固有的特性或依賴于人的意識的特性,而客觀性是指非意識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或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特性[14]。塑造主體的意識性決定了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主觀性,而塑造客體的客觀存在又決定了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客觀性特征。

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塑造主體運用多樣化方式,集中展現國家文化風貌的過程。由于主體的知識水平、審美取向、思維方式不同,不同主體塑造的文化樣貌也不盡相同,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就中國來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主體究竟側重于該國何種文化,實際上帶有其明顯的主觀傾向性。可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并不是對一個國家文化狀況的“鏡子式”反映,而是帶有塑造主體鮮明的主觀烙印。但塑造主體對一個國家文化風貌的展現并不隨意,需建立在該國文化客觀存在的基礎上,若缺乏對文化真實情況的把握,任何塑造結果都將“失真”。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又具有客觀性。因此,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既需要發揮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又需要結合當前國家文化發展的實際狀況,以國家文化的客觀存在為基礎,塑造主體運用各種方式來集中展現一個國家的文化風貌,才能促進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發展。

認識到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具有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特征,對于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塑造主體基于自身對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所展現的文化樣貌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要增強其對本國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充分結合國家文化發展的實際狀況,全面生動展示國家文化形象。具言之,要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根基還是在于練好“內功”,在發揮主體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需加深對國家文化的客觀性認識,才能促進國家文化繁榮發展。

(二)穩定性與動態性

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穩定性是建立在國家文化客觀存在的基礎上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長時段的歷史積淀,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華,只要國家文化相對穩定,文化思想的核心在一定時間內就不會產生較大變化。此外,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穩定性還源于塑造主體的心理定勢。心理定勢又稱心向,是指主體對某一特定活動的準備狀態或行為傾向,這種狀態決定了后續活動的方向和進程[15]。通俗地講,心理定勢是指人們過去的行為將影響到當前行為,并且當前行為往往留有過去行為的特點。故塑造主體一旦塑造好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也會對后期國家文化形象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國家文化形象塑造雖具有穩定性,但并不意味著其一成不變。隨著國際形勢和國家文化的發展變化,塑造主體將根據國家之間的關系變動以及交流情況,合理調整文化內容和塑造方式,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從此意義上來講,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同時,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歷經長期的探索過程,這也表明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具有動態性。例如,新中國成立后,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方針的提出到“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實施,都體現出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動態性。因此,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動態性是絕對的。

綜上所述,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立足于文化發展實際和主體主觀認知的基礎上,具有穩定性特征。因此,塑造主體要加強自身對文化的理解,全面真實展現國家文化面貌。同時,國家文化形象塑造也具有動態性,因而塑造主體應總體把握國家文化的發展脈絡,深刻剖析當前文化發展態勢,力求展現出不同時期國家的文化風貌。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有著輝煌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的獨特文化思想,是中華民族爬坡上坎、跨越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撐,也是中華民族直面未來的精神底氣。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要弘揚富有思想魅力的優秀文化。對外,要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16]161。突出強調“理”“文”“德”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達到的高度和所產生的影響,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對內,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一個國家奉行的價值觀念,集中反映了該國公民身處特定國情和特定時代要求的價值追求與精神信仰,內蘊著本國文化的歷史傳統與精神積淀,對引領社會思潮、凝聚民族力量和提升價值感召力具有重要作用。塑造良好國家文化形象,要“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17],這是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思想性的根脈所在。由此可見,展現一個國家的文化風貌,必須深入挖掘和深刻闡釋這個國家厚重的思想文化,進而提升其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是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思想性特征。

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不僅具有思想性,還是一項富有藝術性的活動。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藝術性,是指塑造主體在國家文化形象塑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作為,以及對文化風貌和文化效應的精準引導和主動把握。進一步而言,是指塑造主體立足我國文化發展實際,深刻把握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以及人們的不同思維認知習慣,運用典型的文化事件、特定的藝術形象、貼切的藝術手法等推廣傳播本國文化,增強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我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親和力和吸引力。例如,北京2022年冬奧會,從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黃河之水天上來”等中國文化展示,到禮儀人員在頒獎典禮上穿戴的“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唐花飛雪”服飾;從美輪美奐的“雪如意”“冰玉環”等場館,到靈感來自古代同心圓玉璧的獎牌……充分而生動地向世人展現了積淀深厚的中華文明和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示。

故在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的過程中,既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注重提升內在品質,深度挖掘文化思想,注入文化靈魂;也要運用典型的文化人物、文化事件以及貼切的藝術手法、生動鮮活的塑造方式,使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文化觀念上的認同。

(四)多維性與整體性

塑造客體的多樣性以及塑造主體的多元性,決定了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多維性特點,使國家文化形象塑造表現出多種側面和維度。從文化發展的時間序列來看,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可概括為:一個歷史悠久、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的國家;一個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多元發展國家;一個融入世界文化體系、有能力承擔特殊責任的國家。根據文化的構成要素劃分,可分為文化價值觀、文化傳統、文化行為等不同形象。同時,由于塑造主體的差異性,各主體表現出來的方式不同,因而展示的文化風貌也存在差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具有多維性。

國家文化形象塑造表現為多維性,并不意味著其缺失整體性。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整體性既包括對一個國家文化的綜合展示,也包括各塑造要素之間的協同整合。從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來看,各部分形象共同構成了國家整體的文化形象,但其絕不是局部形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各部分相互配合、綜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機整體,各個作為系統子單元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質和功能,形成了新系統質的規定性,從而整體的性質和功能不等于各個要素性質和功能的簡單加和”[18]。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實際上是由塑造主體、塑造客體、塑造手段和塑造目標等子系統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即:以塑造客體為基本出發點,充分發揮塑造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當前國家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確定針對性的文化塑造目標,并通過藝術性的塑造手段來集中體現。

因此,基于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多維性與整體性,我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既要尊重不同塑造主體對我國文化的具體展現,也要堅持整體性和系統性,把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全方位、立體式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世界了解一個全面的中國。我們要塑造中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國家文化形象,也要將塑造的基點牢牢立在當下,展現出當下中國文化發展的活力,這樣才能展示真實全面的國家文化形象。

四、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的價值意蘊

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是中國走向世界、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客觀要求,也是讓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重要途徑,對優化國家整體形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以及鞏固政權合法性和提高國際威望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優化國家整體形象的應有之義

英國品牌專家西蒙·安霍爾特曾指出,“文化在充實國際品牌形象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推動了主體從初步的媒介溝通深入到對其價值的全面理解”[19]。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它總是被打上文化與價值觀的烙印,文化與價值觀已成為人們認識一個國家的重要維度,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標識。國家文化形象是人們評價一國形象時最直接的形象定位。例如,人們提及中國時就會聯想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談到德國時就會聯想到“嚴謹”。這些不自覺的聯想和認知,往往是對一個國家文化的深刻感知,集中呈現了對一個國家文化形象的認可。因此,國家文化形象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習近平指出,塑造我國國家形象,要重點展示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和社會主義大國形象[16]162。文化形象作為一個國家最持久和最穩定的核心形象,對塑造國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是一個國家經濟形象和政治形象的精神支撐,對國家形象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20]。在文化的交往互動中形成的對一國文化的認識和評價,將不自覺地被延伸拓展至經濟、政治等其他領域,進而影響到對國家整體發展狀況的評價。

(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國家文化形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展現出國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提升對國家文化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必然會整體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而促進國家文化繁榮發展,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上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向世界爭取話語權的必然要求。對內而言,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能夠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維護好國家文化形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而言,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能夠提高本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

世界上許多國家正是憑借著獨特的國家文化形象,在國際社會建立起了“朋友圈”,在國際各個領域的競爭與合作中收獲了紅利。輸出自身的文化價值觀,推銷文化產品,維護其在世界上的文化霸權,是美國一貫奉行的基本國策。作為頭號發達國家,美國利用其文化強勢地位影響世界,從好萊塢大片到遍布全球的可口可樂和麥當勞,無不讓人感覺到“超強的文化帝國”形象。正如布熱津斯基指出的:“不管人們對美國文化的美學價值有何看法,美國文化都具有一種磁石般的吸引力,它在全球的吸引力不可否認。”[21]拋開其文化輸出的目的不談,美國運用一系列文化戰略手段,在全球塑造起特殊的國家文化形象,客觀上增強了本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也從反面提醒我們,在當下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文化軟實力價值日益凸顯,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愈益成為文化軟實力競爭的膠著點。因此,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要以國家文化發展實際情況為基礎,運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質、最能引領中國文化發展方向的話語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

(三)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經濟競爭力是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綜合指標,而打造國際文化品牌是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這就必然要求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文化品牌是一個企業經過長期探索而形成的競爭力,是為企業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包括商譽、產品、企業文化以及整體運營的管理,本質上是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內在感受。賈非和內本扎爾曾指出,有些國家以工程開發聞名,有些則以設計精巧著稱。無論這些看法如何,它們都將影響消費者對這一國家“品牌”的判斷。而這些判斷將部分決定該“品牌”的銷路,或影響其出口[22]。國家文化形象關乎一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聲譽,影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和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外銷,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也有助于吸引外來投資和旅游,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一個國家能否吸引外來企業和廠商投資,不僅取決于其投資環境,也與其商業口碑緊密相關。“最優質的投資通常更愿意投向那些商業環境口碑不錯的國家”[23],這是投資者為了提高投資回報率而作出的必然選擇。積極良好的評價勢必增加投資者的信心,減少外來企業對投資風險的擔憂,而消極負面的評價也必然使投資者敬而遠之,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正是對一個國家文化作出的積極、正面的反饋,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不僅如此,我國的文化能夠真正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提煉和闡釋具有永恒魅力、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中國文化精神和思想觀念,向世界展現中國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對吸引更多外來游客,帶動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四)鞏固政權合法性和提高國際威望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躍升,“中國必須在國際舞臺上用中國聲音‘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世界接受中國,通過中國話語所包含的內在邏輯、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因素放射出影響力”[24]。國家文化形象作為一種非強制性的力量,是以吸引力和影響力為主的軟力量,能夠減少民眾對一個國家的敵視情緒,強化對其政治制度的認同,有利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與博弈中獲得合法性的政治權力、穩固黨的政權。反之,則會導致政權危機甚至喪失國家政權。因此,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在國際社會亮出我國文化建設的名片,是贏得國際社會支持、鞏固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基礎,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應有之義。

塑造國家文化形象,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其根本指向在于破解“中國威脅論”。當前,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塑造國家文化形象已成為中國提高國際威望與鞏固國際地位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交往愈發頻繁和深入,世界對中國的評價也更加正面和積極。但由于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的不同,中西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冷戰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其所鼓噪的“中國威脅論”不絕于耳。在這種境況下,應通過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來回應其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向世界展示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此外,文化形象是民族性與世界性共存的統一體,關乎一個國家的國際威望和國際地位。正如摩根索所言,一個國家本能地追求更高的威望以“顯示所擁有的權利、或它自認為擁有的權力、或它想要別國相信它擁有的權力”[25],國際威望的建立,就如同持有“國際特別通行證”,享有更高的國際地位和更有力的國際話語權,從而有效引導國際輿論。從更深層面理解,通過文化信息和價值觀念的對外投射和相互交流, 塑造國家文化形象,不斷增強“文化(吸引)力”,進一步激發他國的認同感(信任感),有助于建構起與他國之間積極友好的身份認同關系,進而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參考文獻:

[1] 姚云.中國文化形象的研究現狀及版圖[J].湖北社會科學,2018(5):174-18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

[3]習近平.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N].人民日報,2021-12-15(01).

[4]李懷亮.重視塑造國家文化形象[N].文藝報,2003-01-25(03).

[5]孫英春.中國國家形象的文化建構[J].教學與研究,2010(11):33-39.

[6]楊曼曼,沈壯海.新時代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塑造:意義、問題與策略[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8(6):67-74.

[7]胡曉明.國家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0.

[8]賈磊磊.建構傳統與當代相兼容的國家文化形象[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5(2):104-107.

[9]馮顏利.論當代中國文化形象建設與綜合國力的提升[J].社會科學家,2019(6):12-19.

[10]陳永斌.文化話語權博弈視域中的國家文化形象建構[N].光明日報,2015-01-02(06).

[11]沈壯海,王蕓婷.新時代中國文化形象建設的現實境遇、目標向度與推進方略[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1):60-70.

[12]王鐵仙.兩種中國文化傳統:區分、辯證與融通[J].中國社會科學,2010(5):194-205.

[1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0:5.

[14]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K].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251.

[15]陳曦.基于心理定勢理論的采訪客觀實現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4):222-223.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01-01(01).

[18]魏宏森.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9:35.

[19]胡文濤,招春袖.文化外交與國家國際形象:一種文化維度的建構[J].國際新聞界,2013(8):10.

[20]祁述裕.如何塑造我國的國家文化形象[N].解放日報,2006-11-06(13).

[21]布熱津斯基.大棋局[M]. 中國問題研究所,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43.

[22]JAFFE E D,NEBENZAHL I D.National im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M].Copenhagen: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7.

[23]喬舒亞·庫珀·雷默.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7.

[24]張雷聲.習近平國家治理思想的中國智慧[J].教學與研究,2016(11):6.

[25]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權力斗爭與和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11.

【責任編輯:雨 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操国产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一线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色视频在线| 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黄色网在线|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18|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97视频免费看| 国产女人在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小视频在线|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夜夜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在线伊人| 色悠久久综合| 不卡无码网|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1在线中文|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 四虎成人精品|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婷婷午夜天|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床戏一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热99精品视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