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在當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歷史文化名人作為重要的文旅資源,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需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意轉化。文章首先分析了南京歷史名人資源現狀,接著從文化、藝術、社會、經濟四個方面對歷史名人元素的價值進行了研究,以南京城墻為例介紹了歷史名人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設計應用,同時分析了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開發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創作思路。
關鍵詞:歷史名人;文創產品;南京城墻;文旅融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19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一些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人,作為珍貴旅游資源在城市旅游品牌建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歷史名人代表了某個時代先進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氣質,應深入挖掘歷史名人資源,進一步推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對歷史名人資源再創作,融入時代元素,以公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活化與傳播。
1 南京歷史名人資源現狀
1.1 南京代表性歷史文化名人
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近2500年建城史、450年的都城史,群英薈萃,在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許多具有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人,有東吳大帝孫權、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等代表人物。
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繁榮都是靠人來書寫的。古往今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等歷史名人集聚于此,留下了大量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遺產,他們在創造南京輝煌的同時,也將被載入史冊,名垂青史。
1.2 南京歷史名人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2015年8月,《南京歷史文化名人展示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挑選出79位歷史文化名人作為展示對象,在深入挖掘其內涵的基礎上,主要采取博物館展示、遺跡修繕、修建遺址公園、雕像塑造、出版傳記、文藝創作等六種方式宣傳展示這些南京歷史文化名人。《南京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叢書》就是在這個政策背景下編寫出版的,在采擷、整理文獻史料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以南京歷史文化名人為系列的名人傳記或故事,已經出版的包括《王昌齡傳》《宋濂傳》等名人傳記。
除此之外,方案還確定為歷史文化名人立塑像。第一批南京歷史文化名人雕塑共展示10位名人雕塑,分別是袁枚、董源、巨然、徐熙、魏源、陳霸先、蕭衍、卞壺、周文矩、髡殘。隨園中的袁枚雕塑是南京首批名人塑像工程中第一個實地落戶的,該塑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設計創作,展現了袁枚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其生動的面部神態令人贊嘆不已。
2 歷史名人元素的價值研究
2.1 文化價值
歷史名人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更是珍貴的文旅資源。歷史名人作為文化名片,通常是在某個領域有杰出貢獻,他們的當代文化價值同樣重要,可以合理利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典范。例如,歷史文化名人李白的詩詞著作被廣為流傳,并被收錄在現代課本教材里,供中小學生研究學習。將歷史名人包含的文化資源進一步挖掘利用,讓當代人重新去發現并繼承名人身上的優秀傳統和精神品德。
2.2 藝術價值
歷史名人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欣賞和贊頌,以歷史名人為創作元素的文學著作、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經歷朝歷代的研究解讀和藝術創作,歷史名人的藝術形象被不斷提升,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名人眾多,涵蓋各個領域,與歷史名人衣食住行相關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等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為今天的文創產品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藝術設計元素。
2.3 社會價值
歷史名人作為一個時代的楷模,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滿足大眾精神追求,起到社會引領作用。例如諸葛亮一直是國人尊崇的表率,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他的形象和人格都受到認可,這說明他的存在有著普遍的社會價值需要。社會需要英雄人物做榜樣,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發揚民族精神,凝聚力量,發揮激勵作用。
2.4 經濟價值
歷史名人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新文創時代,古代人物IP的“帶貨”能力絲毫不亞于當下的明星,這也讓市場看到博物館更多的價值潛力。以故宮為例,截至2018年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11000種,其中包含眾多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故宮的文創產品銷售額也有10億多元人民幣。由此可見,歷史名人IP的經濟價值不容小覷,將歷史名人元素創意轉化,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同時又蘊含傳統歷史文化底蘊的產品,將進一步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歷史名人的經濟價值。
3 歷史名人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設計應用
3.1 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開發現狀
近幾年來,歷史名人由于其獨特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成為文化創意的靈感來源。用好歷史名人這個“IP”,用名人效應推動文化創意的發展成為各大博物館競相探討的問題。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層出不窮,最有知名度的非故宮博物院莫屬。例如,“萌萌噠”系列文創產品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平臺,以“萌”的方式將其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與公眾分享,歷史人物一改往日嚴肅的表情,高冷的博物館變得親切,拉近了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除此之外,一些人物類紀念館作為先進人物的紀念地,發揮著見證歷史、記錄時代的重要使命,對歷史人物的研究解讀和創意開發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杜甫草堂博物館開發了杜甫卡通形象與熊貓元素結合的團扇,將文創產品賦予草堂文化內涵,為產品增加了文化附加值。
3.2 南京城墻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設計
南京明城墻始筑于公元1366年,歷時28年建成,氣勢恢宏,舉世聞名。一提到明城墻,自然會聯想到它的創建者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南京明城墻體現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都城營造之時的縝密與考究。南京城墻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以朱元璋以及其他筑城相關歷史人物、傳說為元素進行設計,深入挖掘城墻修建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以現代審美為導向,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再創作,拉進與大眾的距離,將城墻文化帶回家。
“相輔相城”系列文創產品根據明代城墻創建者朱元璋、賢內助馬娘娘、明代開國功臣徐達與劉伯溫,以及極富傳奇色彩的明代巨富沈萬三等形象,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通過夸張手法進行卡通形象設計,從而制作成生動有趣的冰箱貼、茶包等產品,更直觀地展現出南京城墻的文化魅力。此系列產品不僅融入南京城墻的獨特造型和文化故事,而且更加實用、有趣和生活化,在人們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將南京城墻的文化慢慢滲透到大眾的心里。
“聚寶文化”系列文創產品(圖1)利用沈萬三與聚寶盆相關歷史和傳說研發,包含聚寶盆、首飾、掛飾等產品。關于城門的建造,歷史上有這樣的傳說,聚寶門屢建屢塌,據說是朱元璋借了明初傳奇商人沈萬三的聚寶盆,將其墊在城門底下,聚寶盆里面的土不斷生出來,最后才修建成功。這當然只是一段傳說,“嘗為海賈,通番致富”,其實作為江南富戶,沈萬三確實參與了南京城墻的建造,是建設人員的主力軍之一。該系列文創產品將“聚寶盆文化”進行發掘,取其精華,賦予傳統文化一種新的價值取向。中國人素有討口彩、圖吉利、求福祉的習俗,聚寶盆很好地迎合了人們求福的心理需求。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制作工藝的提高,加之審美觀念的提升,制作的聚寶盆不再局限于實用,而是隨其材質、造型、色彩等的變化,集觀賞性、趣味性、藝術性于一身,消費者競相使用并珍藏。
“南京城墻故事人物形象”系列文創產品以朱元璋、明代將領、搬磚人等六個人物形象為原型進行了創意設計,以城墻修建為故事線索,利用城磚作為道具設計動作形態,同時結合“搬磚”“富甲天下”等流行語,將人物塑造得生動活潑、俏皮可愛,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取向。該系列包含人物形象盲盒、書簽、冰箱貼等產品,其中盲盒個性化的設計、刺激性的購買方式、暗含的潮流文化特征完全切合了新時代年輕人的消費邏輯,讓年輕人愿意去了解盲盒并為之買單。
前些年,7家國內博物館合作策劃的創意視頻“文物戲精大會”刷屏,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和轉發,頗受大眾歡迎。數字化時代對文創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了文創產品的研發和創意轉型。在傳統文創產品的基礎上,需要借助現代數字技術研發一些互聯網產品,從而推動產品營銷,進而打造博物館文創品牌。南京城墻緊跟時代潮流,研發數字化文創產品—《南京明城墻》動畫宣傳片。該動畫短片將朱元璋、徐達等明朝歷史人物進行造型設計,以南京城墻的“興—衰—重建—現在的盛世”為創作思路,取午門、神策門、儀鳳門等城門作為動畫場景,動靜結合,突出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體現了南京城墻濃厚的歷史性。
3.3 歷史名人元素再創作存在的問題
歷史名人效應掀起的創意熱潮確實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這些歷史人物在被創意轉化進行IP打造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
首先,一些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與史實存在偏差,對于歷史人物的研究不夠到位,人物獨特的精神品格沒有得到正確的解讀,甚至有悖歷史。這種做法違背文化創意的初心,甚至嚴重影響了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其次,歷史名人類文創產品存在雷同及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有些產品只是將人名、形象進行設計,浮于表面,開發程度低,開發形式單一,模式僵化,人物背后蘊含的文化資源沒有真正被挖掘利用。復制、拼貼的設計作品,缺乏反思和建構,影響年輕一代的文化創新能力。
更有甚者,借著藝術創作的名義,把“惡搞”名人形象作為一種“潮流”,顛覆名人的精神品質,否定傳統文化。這種“惡搞”文化經典人物的事件不管是出于娛樂還是什么目的,都是對歷史文化的不尊重,對于傳統價值觀的引導產生負面作用,嚴重影響了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4 歷史名人元素再創作思路
4.1 挖掘歷史名人資源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將歷史名人元素進行創意轉化,需要合理地發掘與利用名人資源。以南京為例,為了充分發揮名人效應,需要對歷史名人資源挖掘、整理,建立名人檔案資料庫,并及時將資源進行注冊。另外,還需要對歷史名人進行宣傳普及,可以借助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通過論壇、博覽會和相關系列活動,提高歷史名人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4.2 深化文化內涵
時代在進步,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需求不斷提高,需要對文化進一步解讀研究,對于歷史名人的人物形象、精神氣質等文化內涵深化和完善,并賦予現代流行文化和價值觀,為文創產品的研發提供靈感和創意元素。要想更好地完成創作,首先需要對內容加以理解和消化,在大量研究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質的飛躍,最終實現對歷史名人資源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4.3 符合時代需求
我們進入了文化自信的一個新時代,文化需求也有新的變化。在新時代背景下,根據社會大眾需求,注入新的創意元素,與時代相結合,從歷史文化名人身上找出符合當代價值觀的文化元素,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文化創意產品。例如2021年新推出的舞蹈綜藝《舞千年》電視節目,五位薦舞官化身司馬懿、曹植等歷史人物,穿越到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盛世,尋找古今最美樂舞,重新演繹歷史故事,載入舞籍《十二風舞志》,共同品味中國舞蹈的魅力,展現燦爛的中華文明。
4.4 創新設計方向
伴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形態的快速發展,文創產業日益走向數字化、場景化和體驗化。互聯網+文創產品不局限于實體,突破空間,給文創研發帶來更多可能。歷史文化名人作為文化符號,可以借助現代大眾喜愛的載體和流行方式,開發線上游戲、動漫、微信表情包等趣味橫生的互聯網產品,將文化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突破傳統文創產品的局限,借助新媒體技術加快產品的研發和宣傳,拉近受眾與博物館的距離,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5 結語
歷史文化名人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為文化創作提供了靈感源泉。歷史文化名人作為文化資源,需要在歷史嚴謹性、時代創新性與用戶需求的交融中尋找契合點,經由創意轉化才可以成為文化產業可利用的資源。對歷史名人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王海燕,秦益霖.試論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常州歷史文化名人季子IP的打造[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20,38(5):16-19.
[2]朱蔚琦.江蘇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前景展望—以徐霞客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2):93-94.
[3]南京市秦淮區政協.挖掘歷史名人資源 彰顯南京城市魅力[J].江蘇政協,20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