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研究

2022-05-27 10:46:55陳艷紅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5期

[摘要]農民在農村現代化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主體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文章結合專項調研成果,分析了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以期促進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質量的提升,推動鄉村人才和產業振興,為鄉村全面振興添動力、增活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民職業培訓;產業發展

[作者簡介]陳艷紅(1971- ),女,福建福州人,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福建 福州? 350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我為建設新福建獻良策”(統一戰線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職業培訓創新實踐探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AT21114,項目主持人:陳艷紅)

[中圖分類號]G72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0-0084-07

早在201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將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養成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指明了工作重點并細化了政策措施,成為指導各級地方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2021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把鄉村人力資源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除了培訓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還要著重培養鄉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這樣才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指出未來五年要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一、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促進鄉村振興的理論依據

國內外學者在相關領域涉及農民職業培訓的各類觀點,為本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本研究分別從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我國經驗兩方面探究農民培訓促進鄉村振興的理論依據。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對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啟示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及其轉移特點等有詳細的闡述,這為我們培訓新型農民指明了方向,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1.社會生產的發展促使了農村人口過剩。馬克思在闡述資本主義積蓄的一般法則中的大工業與農業關系時,提出機械的使用和資本的流入是農村勞動者過剩的主要原因。隨著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不變資本比例增大,導致資本有機構成中的可變資本即所需勞動力比例減小,這必然導致農村勞動者過剩,這既是先進技術和勞動力之間的矛盾,也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村過剩人口的“移出”速度則根據設備和技術的先進程度和投入資本而變化,長期伴隨農業機械化、自動化實現的整個過程。

2.農村過剩人口可以形成二三產業的預備軍。《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在闡述相對過剩人口的相關理論時提出,相對過剩的人口將形成可以自由處理的產業預備軍。隨著農村勞動人口過剩,一部分轉化為城市無產階級和非農業產業的無產階級,并時刻尋找有利于轉化的機會,農村人口流向都市是以農村潛伏著過剩人口為前提,但流向城市的農村勞動者工資較低。另外,還有一部分農村勞動者轉化為不規則職業者,主要以“家內工業”為主,其為過剩勞動力的“蓄水池”,這些過剩勞動力的生活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

3.經過一定的教育和訓練才能發展新的特殊的勞動力,且具有較高價值。要使農村過剩人口成為勞動力預備軍,從而被第二、三產業吸收,還需經過一定的教育培訓。馬克思在貨幣資本化和絕對剩余價值篇章中,闡述了關于勞動力和勞動價值增殖過程的相關理論,指出經過一定的教育和訓練才能發展成為新勞動力,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在發展新的特殊勞動力時,因要賦予新的勞動力屬性,使其熟練新專業技能,必須使其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訓練。無論簡單的社會平均勞動還是復雜程度較高的勞動都是勞動力的實現,但復雜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包含更高的教育成本,且生產花費更多的勞動時間,從而價值更高。

(二)我國的實踐經驗對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啟示

在我國的發展進程中,由于各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變化,各階段的農村問題不盡相同,因此農民培訓的目標和要求也根據各階段社會主要需求而變化。

1.文化及科學知識普及是農民培訓的基礎。毛澤東早期通過深入農村調研,形成《農村調查》,對農村問題有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毛澤東指出:“農民——這是現階段中國文化運動的主要對象。所謂掃除文盲,所謂普及教育,所謂大眾文藝,所謂國民衛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①在我國部分落后地區,封建迷信思想還影響著廣大農民群眾,要加強對農民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提升他們接受培訓的思想認識。

2.調動農民積極性是農民培訓的先行條件。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思想體現了以農民為本的思想。他提出,要以致富為前提,順應農民心意,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和需要開展各個方面農村教育。只有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有意愿和精力接受學習。鄧小平在《關于農村政策問題》中提出,當時農民問題的主要目標是在尊重農民自主性的前提下,調動農民積極性。土地改革時期,國家安排專門工作團體深入貧苦農民中間,激發農民自覺性,發揮其主觀能動功能,推翻地主的統治,農民對土地有了自主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但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當時的國情要求農業社會化,同時教育幫助農民合作互助,改良農業技術,使增產變為可能。農民因地制宜實行多種生產經營,不僅糧食增產,其他類型的經濟作物產量也大幅增加。農業的大幅發展帶動了農村鄉鎮企業發展。異軍突起的行業吸收了農村一半左右的剩余勞動力,為建設新型鄉村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保證。

3.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是發展富民產業的必然需求。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提出,鄉村振興關鍵是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所以鄉村振興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也提出“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并同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增加農牧民收入”。這就要求除了要培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適應農耕技術的提高,涉農產業鏈的延伸,還應面向農民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支撐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國內外的相關理論成果表明,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振興。根據新時期對鄉村振興各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新時期農民職業培訓應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要通過培訓使普通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其次,還應進行二三產業相關職業技能培訓,使其完成轉型,緩解先進設備與剩余勞動力之間的矛盾,使農村剩余人口轉移到非農業產業,促進當地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二、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必要性

“我國職業農民規模較十年前翻了近一番,但職業農民總量仍然不足,農民綜合素質仍無法滿足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需求;創新創業人員雖然眾多,但層次偏低,其中80%為返鄉農民工”②。盡管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截至2020年,整個農民工群體中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的人數占比仍高達近七成”③,創新創業能力明顯不足。由于農民是鄉村人才振興的主力軍,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提升農民整體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深入研究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王臺鎮進行了專項調研,其結果進一步說明了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必要性。

(一)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是振興農業的需要

農業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新時期國家在農村人才建設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還會更加嚴峻。農民在農業中主要負責生產經營,然而部分地區農民還存在主體意識缺乏、農業知識欠缺、技術能力不足等情況。為解決農民意識和知識方面的欠缺,適當的教育培訓干預是必要的。

1.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截至20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戶主高中以上學歷人數比例僅為13%”④,受教育程度偏低。當前農業生產向追求質量、高端供給方向轉變,涉農知識技術不斷更新,農民沒有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為廣大農民掌握新知識技能和國家政策提供了學習機會,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進一步推動其成長為職業農民。

2.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農業適度規模發展。家庭農場主是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發展的主力軍。家庭農場主的生產經營能力不足會制約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并阻礙其帶頭引領作用。因此,農業要實現適度規模發展,只有通過針對性的培訓,提升家庭農場主特別是年輕家庭農場主的生產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才能不斷壯大家庭農場主隊伍,鞏固其帶頭能力,滿足農業適度規模發展需要。

3.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農民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農民合作社帶頭人是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引領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骨干力量。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的規范運行意識將影響產業拓展服務能力和與成員農戶的利益聯結程度,對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種優化和產品打造都有一定的影響。通過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進行現代化農業知識、增強法律法規普及、加強利益聯結等內容培訓,提升帶頭人的經營管理能力,從而更好地為農戶成員提供便利化服務,帶領農民合作社與各類企業進行合作對接,解決交易過程中的難題,促進合作社成員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機銜接。

(二)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是振興鄉村二三產業的需要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除了農業要發展,鄉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2020年全國外出農民工比上年減少466萬人,下降2.7%”⑤,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就地就業,如何使這一大批勞動力被二三產業更好地吸收,職業技能培訓賦能是必要的。

1.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農業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指出,為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農產品從加工到交易,中間涉及儲存、食品加工、包裝、配送等環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以王臺鎮為例,本地現有百合花種植面積6500畝、20多個品種,位居福建省第一、全國第三,目前已形成“生產—包裝—冷鏈物流—銷售”專業化、規模化的百合產業鏈,在推進產業化、品牌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鄉村工匠、農業經理人、農機技師、電商達人。農民參加培訓并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不僅提升了農民在相關產業的技能競爭力,拓寬了農民的就業渠道,還為鄉村其他產業儲備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促進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2.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鄉村新型產業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加大了對新型產業勞動力的需求。《“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指出,未來五年我國要優化鄉村文化旅游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加快農村電商銷售業等鄉村新型產業。新型產業對勞動力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例如,王臺鎮發展了以彭德懷、滕代遠、袁國平等革命家在王臺鎮留下的紅色足跡——“王臺談判”舊址八角樓、東方軍野戰醫院、上溪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等舊址為主的紅色旅游文化基地,打造了以“水美城市”的“越王廣場”、溪后杉木豐產林等旅游景點為主的綠色旅游基地。通過培訓,農民能系統地掌握新型產業技能,更好更快地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變化,為鄉村新型產業填補了崗位空缺。

3.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利于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帶頭人是推動資源要素下沉鄉村,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對創新創業的農民開展培訓,為其提供精準指導,提升農民創業成功率,同時為創新創業的農民創建社交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提升創業層次。通過培訓不斷壯大創業隊伍,能持續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動能,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發展。

三、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可行性

對新型農民開展培訓,既是滿足農民自我提升的需要,又是滿足國家鄉村發展的需要。從農民自身意愿、國家政策和現實條件為著眼點,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是可實現的。

(一)農民對參加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強烈的意愿

農民是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主體,他們的主觀意愿是農民培訓順利開展的首要因素。許多農民已經意識到參加培訓的重要性,參加培訓的意愿較為強烈。通過對王臺鎮農民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80%的農民愿意參加農民培訓,約60%的農民希望通過系統的培訓提升技能,并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農民普遍對參加培訓具有較高的積極性。

(二)國家法規政策鼓勵和支持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

國家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都提出支持和鼓勵農民培訓,這些法規政策也鞏固了農民培訓的合法合理性。

1.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法可依。我國現行法律從提高農民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的角度對政府開展農民培訓提出了要求和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在農業投入和支持方面提出“國家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從教育培訓等方面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支持農業科研教育、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在農業科技與農業教育方面,要發展農業職業教育,“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綠色證書培訓和其他就業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技術素質”。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民培訓有法可依,為新型農民培訓提供了法律層面的支持與保障。

2.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有政策可循。近年來,國務院和國家部門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性文件大力發展農村人才,支持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依托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相關培訓機構,讓有意愿的創業創新人員參加創業創新培訓”,并“穩定擴大脫貧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國家還制定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計劃未來五年培育300萬高素質農民。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對農民培訓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細則。在學校支持方面,2019年初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招收返鄉農民工等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2019年底教育部辦公廳等十四部門發布的《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提出,鼓勵職業院校積極開發面向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項目,支持職業院校承擔政府組織開展的農民工等人群的培訓任務。在企業支持方面,2021年1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和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萬企興萬村”行動傾斜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專項工作方案》提出,民營企業要建立培訓和就業相銜接的工作機制,積極開展鄉村人才的培訓工作。

(三)現實條件為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提供了資源保障

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屬于社會培訓教育體系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類院校和培訓機構能滿足開展農民培訓條件,為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提供了資源保障。

1.培訓機構能為新型農民培訓提供硬件保障。通過多年的發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已形成“上報需求—政府組織—第三方中標—農民參加”的結構網絡。通過調研,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由政府部門組織,根據下級單位上報的培訓要求,以招投標的方式向第三方培訓機構購買服務,培訓費用由政府部門支出。培訓機構已有較為完備的培訓設施,為新型農民培訓提供了硬件保障。

2.高職院校能為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提供智力保障。高等職業院校以專業教育或技術教育為主,主要是傳授實踐知識和技能,培養面向特定職業的人才。其特殊性使其已形成成熟和穩定的職業培訓體系,在課程設計和開發方面對特定崗位和職業群體更有針對性。“高職院校教師中的‘雙師型’教師,即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實踐能力型教師,平均比例超過50%”⑥,龐大的師資隊伍為新型農民培訓提供了師資保障。

3.網絡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能為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提供便捷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被大量運用到教育培訓中。隨著5G技術的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已日趨成熟。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使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結合成為可能。另外,近年來“VR(Virtual Reality)技術+教育”已在教育培訓行業大量應用。VR技術在設備輔助下通過視覺、聲音等構建的虛擬環境提供給人逼真的臨場感和沉浸式交互體驗,有利于加強技能操作的記憶。

四、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積極探索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下,陽光工程、溫暖工程、雨露計劃等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一)制定地方性新型農民職業培訓運行機制

雖然有國家層面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但如何逐級落實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細則、各類社會角色應履行的職責、對農民培訓的督導評價等方面的法規條例還有待健全。

1.建立地方政府農業部門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以地方政府為主導、農業部門為責任主體,多部門協同合作的農民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會議定期召開,由農業部門牽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負責研究審批下級各部門上報的農民培訓計劃和統籌農民培訓經費,指導解決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通過整合各部門的培訓項目,避免各部門各行其是,出現重復培訓、資源浪費等情況,使各部門形成合力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起到“1+1>2”的效果。

2.建立地方政府各部門協同合作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制度體系。根據地方經濟水平和農民受教育程度,制定地方各部門在農民教育培訓中應履行的職責細則,從師資建設、新型農民培訓課程和教材的開發、培訓機構的認定等方面明確政府各部門職責,引導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農業企業等機構積極投入新型農民培訓,實現地方政府各部門協同合作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建立布局合理、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農民教育培訓服務體系。

3.制定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各環節的實施細則。制定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各環節的實施細則,明確各類培訓機構應符合的安全、硬件等條件資質,公開選擇或委托各類培訓機構的過程和資金流向,做好培訓過程的臺賬記錄。制定培訓機構督導考核退出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定期根據考核標準對農民教育培訓機構進行督導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培訓機構取消培訓資質。制定農民培訓機構應履行的法律責任,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培訓機構,有關部門將按規定追究其責任。

(二)依托高職院校培訓聯盟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

高職院校有著龐大的師資隊伍和豐富的職業技能教育經驗,但因師資、專業等資源規模限制,依托單個的高職院校很難實現專業技能培訓的全面開展。通過高職院校建立的聯盟組織,可以實現資源、師資共享,全專業技能覆蓋。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在南平市順昌縣建設鄉村振興學院,牽頭成立由閩寧兩省近40所中高職院校構成的“閩寧職業教育鄉村振興合作共同體”。共同體成員在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體系開發、實訓基地建設、職業教育研究、科技與服務、合作辦學等方面開展深入的合作交流,面向當地農村農民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服務當地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面振興。

1.政校合作,保障培訓智庫資源。地方政府通過委托各高職院校協同建立的培訓聯盟,面向全體農民開展分層分類的農民培訓。聯盟成員根據自身優勢專業和地方產業需要研究培訓教學方法和培訓課程設置,協同制訂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實施方案,明確培訓各環節的具體實施細則。培訓聯盟根據鄉村各產業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整合內外部培訓師資和課程資源,開發針對性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為新型農民提供智庫資源。

2.建立職業培訓基地,打造職業技能品牌。地方政府和高職院校培訓聯盟在鄉鎮共建培訓基地,共同推動周邊地區農民積極參與職業培訓,實現農民就近培訓的愿望。培訓聯盟各成員發揮其各自職業技能專業優勢,依托共建培訓基地,以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合作為導向,實現軟件資源整合與硬件整合的共同推進,合力拓展農民職業培訓市場,推進打造專業的新型農民培訓品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3.校企合作,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在精準扶貧行動中,“萬企興萬村”是拔掉窮根子的關鍵一招,但企業在鄉村的發展常面臨著適崗員工嚴重不足的困境。由高職院校培訓聯盟和駐村企業攜手構建培訓合作平臺,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建立校企導師隊伍,開展定向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的就業能力,實現農民就近就地穩崗就業,促進企業扎根農村沃土,開辟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藍海。

4.共同打造“聯盟培訓信息化平臺”,切實保障培訓質量。進一步健全培訓考核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聯盟培訓信息化平臺,實現培訓課程和教材等資源共享、在線學習、在線測評、在線輔導、培訓業務管理、培訓全流程信息化等多功能融合,提升聯盟成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依托信息化平臺開展培訓后評價,培訓結束后,農民可通過移動平臺對培訓質量提供評價和反饋。同時,也可依托由社會各行業企業專家團隊組成的第三方考核與評價機構進行培訓質量考評,并依據考評結果,調整培訓方案,形成反饋整改閉環管理,提升農民培訓的成效。

(三)開辟多元途徑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

隨著時代和產業的發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培訓模式,應開辟多元的培訓途徑,使受訓農民有更直觀的培訓體驗。

1.多元形式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除了課堂面授、實驗實訓場所教學等傳統形式,還可以采取“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產教融合形式開展培訓,實現以教促產、以產促學,提高農民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滿足鄉村產業多樣化發展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2.多元手段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除了傳統的線下面授培訓,還可以充分利用遠程視頻融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靈活便捷的在線培訓,既使農民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充分利用空閑時間進行線上培訓,又能拓寬師資選擇渠道。大力推廣VR技術投入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使用VR技術進行實驗實訓教學,增強受訓農民身臨其境的現實感,并能在逼真和安全的虛擬環境中進行沉浸式、交互式技能訓練,提升農民對培訓技能的獲得感。

[注釋]

①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98.

②魏后凱.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面向2035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346-347.

③王淑娟.光明時評:最缺工職業排行榜:技術工人面臨何種斷層危機[N].2021-05-11.

④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33.

⑤國家統計局.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DB/OL].(2021-04-10)[2022-01-1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

04/t20210430_1816933.html.

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2021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55.

[參考文獻]

[1]柳軍,梁小燕.農村職業教育協同鄉村振興的邏輯優化與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6):65-69+81.

[2]馬建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職業教育機會與應對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5-11.

[3]瞿連貴,石偉平,李耀蓮.鄉村人才振興視野下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實踐指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6):50-56.

[4]閆瑞.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教育的邏輯必然、實踐困境及支持策略[J].農業經濟,2020(3):124-125.

[5]韓嘉銘.黃炎培的農村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20(2):65-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网站| 91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久久91精品牛牛| 午夜天堂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网|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视频| 婷婷激情五月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韩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91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性视频久久|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第一页| 综合亚洲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视频网|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丝袜第一页|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99在线视频网站|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欧美在线伊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色综合综合网| 在线看AV天堂|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婷婷色婷婷|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视频影院|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五月天综合|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成人在线不卡| 黄色一及毛片| 欧美精品成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