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既是相互獨立的教育生態系統,又同為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的子系統。要推動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共建,實現生態平衡,需要加強學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要素共享,完善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協同育人
[作者簡介]溫雷雷(1982- ),女,浙江溫州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副研究員,碩士。(浙江? 杭州? 318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課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內容的機制、路徑、方法實踐研究”(項目編號:HBKC215020)、2021年度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雙創’視域下浙江省城鄉融合競爭力指數構建:指標、模型、可視化決策”(項目編號:2021C35059)和2020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GXSZ26YB)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0-0109-04
教育生態學是生態學理論在教育當中的運用,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書中最早提出來的。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大力推動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發展,但當前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之間依然存在著協同性不強、銜接不夠順暢等問題。運用教育生態學理論,探究教育系統內部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平衡,對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兩個系統的動態穩定性,促進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立德樹人:思政教育生態系統與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價值耦合
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雖然是兩個獨立的教育生態系統,但同為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的子系統,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本文之所以將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相提并論,就在于二者在教育的價值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要互促并進、同向同行,實現生態平衡。一方面,創業教育應主動融入思政教育生態系統,借助思政教育的資源平臺實現自身快速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應充分體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要求,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無論是思政教育還是創業教育,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創業無德不成。從教育的價值功能來講,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在育人上具有以下共通價值:
1.塑造時代擔當。“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下,才能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正確發展方向,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指向。”思政課教學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教育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并將個人的成長與祖國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愛國情懷是對新時代創業者的第一位要求,當代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高職院校在創業教育中,要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并轉化為創業的報國行;在思政教育中,要大力宣傳中國近代史上那些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的民族企業家,使學生銘記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以家國利益為重、以未來利益為重、以社會利益為重,弘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從而將社會責任植入更多學生的心中。
2.培養創新精神。在思政教育中,要把培育大學生創新精神擺在突出的位置,從理論上講清創新的本質,從文化上凸顯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從歷史上闡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通過思政教育使創新精神融入學生血液,培養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例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為代表的求變創新精神,是孕育中國特色創新創業文化的寶貴資源。
3.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思政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加強艱苦奮斗教育,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困苦的英雄主義精神、拼搏進取的奮斗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品格。例如,當代的工匠精神包括勤勞勇敢、愛國擔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等精神,是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精神依托。
思政教育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向學生講清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處理好宿舍、班級、社團和學習小組內部的關系,認識到追求合作才能共贏。
4.樹立底線思維。選擇創業,既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敗的風險,因此培養底線思維對創業者尤為重要。一是無論面對多大的利益誘惑,創業者不得有危害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二是要恪守法律底線。創業者應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三是要恪守科技倫理底線。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時要遵守科技倫理要求,以弘揚科技的正面效益,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二、有機統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意蘊
1.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立足新時代,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要求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統籌做好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無論是思政教育,還是創業教育,都是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的子系統,其共同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相互聯系,協同發揮作用。創業教育將側重點放在實踐育人上,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而思政教育則發揮著導向作用。高職院校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推動思政教育的功能發揮與目標實現。
2.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各自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教育生態系統是由教育的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組成的復合與多元的整體系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構成教育生態系統的生態主體,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通過管理、服務、指導、科研、教育、教學等關系形式聯結起來,形成教育的生命共同體。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各自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生態主體是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以學生為教育中心,師生以課堂教學為主要的聯系紐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學生成為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在創業教育中,教師和管理人員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指導等形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素養。“在高校創業教育的生態系統之中,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教師和學生群體成為系統內部的關鍵行動主體,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創業孵化中心、學生創業社團聯盟等組織則構成對關鍵行動主體的服務支持群體,高校對創新創業的理念及制度設計則形成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環境要素。”①關鍵行動主體、服務支持群體與環境要素的關系如同自然界的生態系統,相互依存、共生共存、協同演進。
3.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具有緊密的生態聯系。要解析教育生態系統,就必須剖析其構成狀況。按照教育生態學的觀點,研究一個教育生態系統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構成要素;二是結構,即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從生態構成而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一個最重要的關聯是在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上的重合性。從教育對象來看,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面向的對象都是所有青年學生。從教育內容來看,一方面,思政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創業教育資源。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蘊含著豐富的創業智慧。思政課程理論性強,能夠從思想上強化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和良好的創業操守,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業人格的優化起著主導作用。同時,思政教育中的經濟、法律、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創業教育內容包括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等。創業教育通過廣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三、生態平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共建
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作為兩個生態系統,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制約的。我們應以生態系統理念來統籌規劃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使二者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生共榮”,從而優化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
1.加強學校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在創業教育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實際工作中要進一步突出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做到明確目標、細化要求、分類指導,確保創新創業政策在高職院校落地生根,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體來說:校黨委每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工作,學習其他高職院校的先進經驗,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學校出臺加強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教育、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總之,全校要形成上下一心、合力推進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2.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要素共享。近年來大學生創業熱情雖高,但真正付諸實踐的還是少數。一個人無論將來從事何種工作,要想有所作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要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生態要素共享,通過改善教育條件、優化資源配置來實現育人目標。高職院校要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全覆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尤其在創業教育中,既不能把創業教育看作面向少數學生的事情,也不能簡單地把創業教育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手段。
3.完善創業教育平臺建設。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校內外多部門協同推進、多元主體參與。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決定了它不僅僅是學校事務,還需得到外部創業生態系統的支持,如地方政府與優質企業的參與。高職院校應加強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積極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不斷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培育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創業教育的成果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職院校應以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助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學生活學活用知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通過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教師幫助學生養成互幫互助、尊重他人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組織與管理水平,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能夠與其他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一起進步與發展,為今后創新創業做好準備。
4.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近年來,學界對創業文化的重視日益提升,認識到“創業文化能在高職院校師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圍,對其創業觀念與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創業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要厚植創業文化,促使學生養成積極創業、勇于競爭的創業態度,并不斷提升創業技能。一是充分挖掘校史、校友中的創業文化資源。校史、校友中的創業故事和創業經驗,對本校學生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通過校史館、展覽館等平臺,將本校的創業文化資源集中展示出來,使學生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這既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同時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二是積極組織各類文化講座,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宣傳,形成崇尚創業的校園輿論氛圍,使創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積極舉辦各類競賽活動,拓寬學生創新視野,打開學生創業思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奮斗精神。
[注釋]
①黃兆信,王志強.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7(4):40.
[參考文獻]
[1]王占仁.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論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111-115.
[2]李亞員,李暢,牛亞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的中國特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4):129-134.
[3]黃兆信,王志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7(4):37-42.
[4]吳林富.教育生態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卓澤林,趙中建.高水平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及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4-71.
[6]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7]嚴毛新,徐蕾,何揚飛,等.高職院校創業文化的內涵、價值及培育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9(3):61-65.
[8]孫興洋.教育生態學視閾下高職院校育人策略的優化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6(36):27-33.
[9]陳培琳,蒙迪,何秀娜,等.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創業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學為例[J].亞太教育,2016(21):278-279.
[10]成濤.教育生態學視角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以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22(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