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函露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由此帶來的留守幼兒問題受到普遍的關注。近年來,留守幼兒由于其特殊性已經受到學者的普遍關注,其中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熱點問題。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包括孤獨感、敏感、情緒不穩定等,容易導致攻擊行為的產生。本文運用布朗芬布倫納的人類生態系統理論為理論基礎,對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的形成從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和宏觀系統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討,從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提出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啟示。
關鍵詞 留守幼兒 生態系統 情緒問題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78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transfer of labor to urban areas, resulting in the problem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which the emotional problems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of concern. The emotional problems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cluding loneliness, sensitive, emotional instability, easy to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problems formed from the micro system, system, system and macro system of different degree o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put forward enlightenment of left 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problems.
Key words left behind children; ecosystem; emotional problems
0 前言
留守幼兒是在我國大規模人口流動下產生的一個特殊群體。目前,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十分龐大,其中留守幼兒占到了27.05%。①而我國對留守幼兒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本文將留守幼兒定義為年齡在6周歲以下,父母雙方或一方每年外出務工半年及以上,留守在家或寄養于他處、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而由他人或父母單方照管的兒童。②有關留守兒童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問題行為等方面,近年來才轉移到情緒與情感方面。我國對留守兒童的情緒問題也進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張莉,羅學榮,孟軟何(2010)③在對山西省長治市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問題進行調查后得出農村留守兒童情緒問題嚴重,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展寧寧(2014)④也探討了留守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與侵犯性、同伴關系的關系。結論得出了留守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同伴關系低于非留守幼兒,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兒。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發展觀是兒童發展研究中理論和實證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近年來兒童發展研究重要的模型之一。⑤本文將從生態系統發展觀的視角,對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產生進行分析和探討。
1 生態系統發展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領域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理論模型:系統發展觀和生態發展觀。系統發展觀認為心理發展是系統發展變化的結果,強調系統內因素之間、子系統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動態關系的發展意義;生態發展觀則認為心理或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強調人與環境的擬合。生態系統發展觀則是系統發展觀和生態發展觀融合而成的新發展觀。布朗芬布倫納曾經構建了一個關于發展的生物生態模型,這個模型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發展觀的代表。在布朗芬布倫納的理論模型中,系統意指人生活于期間并與之相互作用的不斷變化著的環境,并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以及宏系統。這四個層次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也是從直接到間接。微系統指對兒童產生最直接影響的環境,入家庭、幼兒園、同伴和網絡等。中系統是指個體與其所處的微系統和微系統之間的聯系或互動過程。外系統是指大于中系統的生態環境單元,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環境系統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如父母工作單位、家庭所處的鄰里社區、學校管理部門等。宏系統是一個文化系統,涵蓋了社會的宏觀層面,如價值取向、社會實踐、風俗習慣等。這四個系統中每一個系統本身又包含多個子系統。
2 留守幼兒情緒形成的生態系統
要探討留守幼兒情緒形成的原因,要從與留守幼兒聯系最密切的微系統以及社會、文化等宏系統來入手。本文從家庭、幼兒園、社會和留守幼兒本身這四個方面來分析留守幼兒情緒形成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
留守幼兒的主要監護模式有隔代監護和單親監護兩種。由于家庭結構的缺失,容易導致了留守幼兒情緒方面的問題。池瑾,胡心怡和申繼亮(2008)⑥研究了不同留守類型農村兒童的情緒特征的比較,結果顯示在直接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背景特征中,最明顯的就是家庭結構。但對家庭結構這一方面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范興華(2011)⑦的研究中顯示,在家庭結構這一部分研究得出的結果是祖輩監護的雙留守兒童與母親監護的單留守兒童在情緒適應各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但這一結果與以往一些學者認為的父母一方外出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利影響要少于父母雙方外出這一結果相矛盾。盧茜,余麗珍和李科生(2015)⑧對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與親子依戀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發現,親子依戀總表對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具有良好的預測力。
在家庭教養方式方面,隔代監護的模式下對幼兒情感方面的關注較少,更多是注重幼兒的安全以及吃飽穿暖的問題,對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也是無能為力。單親監護的家庭大多是母親監護的模式,由于經濟和照料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對留守幼兒的關注也會變少,當幼兒發生情緒問題時,也只是進行簡單的安撫。由此可見,家庭方面的微系統對留守兒童的情緒方面是具有影響的,這種影響是最直接最明顯的。
2.2 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是留守幼兒除了家庭之外影響最大的微系統,對留守幼兒情緒應起著調節和引導作用。由于不完整的家庭結構,導致了留守幼兒產生了情緒問題,幼兒園以及教師都應重視并采取必要措施。由于農村留守幼兒數量龐大,師資力量薄弱,課程的開展也都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對留守幼兒情緒方面的問題并不重視,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證幼兒的安全。幼兒園對留守幼兒情緒問題并沒有起到實質作用,導致留守幼兒情緒問題得不到正確的調節。幼兒園作為對留守影響較大的微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重視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
2.3 社會方面
近年來留守幼兒的問題日漸收到社會的重視,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了“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這表明了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教育教育公平的重要性,留守幼兒的教育和心理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留守幼兒心理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孤獨感、焦慮以及敏感方面,對留守幼兒情緒方面的研究比較少。情緒方面的問題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所以社會要呼吁關注留守幼兒情緒方面的問題,制定可以實施的方案,發揮宏系統的作用。
2.4 留守幼兒本身
本文提到的留守幼兒是指年齡在六周歲以下的留守兒童,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已經有了基本的情緒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發展留守幼兒的情感和性格的發展。李洪梅,林思瑾等(2014)⑨的研究顯示,97%的留守幼兒已經知道怎么區分消極情緒,這與非留守幼兒沒有顯著差異,但也表明了幼兒的情緒發展應該得到重視。結果還顯示出留守幼兒在生氣時會選擇嚎啕大哭或生悶氣為主要的方式,表明留守幼兒開始壓抑自己的情緒,這不符合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利于他們的發展。但是幼兒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還不能正確的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所以情緒的問題還是依賴于對留守幼兒影響最密切的微系統和中系統。
3 生態系統發展對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啟示
本文利用生態系統發展觀從家庭、幼兒園、社會和留守幼兒本身四個方面分析分析了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形成,微系統到宏系統對留守幼兒情緒的影響也是從直接到間接的。在面對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時,我們也要從微系統到宏系統逐漸確定相應的對策。
微系統方面就是要注意家庭和幼兒園對留守幼兒的影響。家庭方面,家長首先要從觀念上形成對留守幼兒情緒方面的關注,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時間關注他們情感方面的問題;其次,要選擇最合適的監護人,隔代監護雖然是最主要的監護模式,但也要看到它存在的弊端,要向祖父母傳遞新的教育觀念;單親監護的家庭,要多花時間在幼兒身上。幼兒園方面,多開展一些有利于留守幼兒情緒釋放的課程,并不只是形式化,要落實到每堂課每個幼兒身上,可以將這類課程列入教師的考核內容中來;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對留守幼兒多些關愛,建立留守幼兒心理方面的檔案,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在園的基本情況。中系統方面,首先要加強父母與監護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家長要主動詢問幼兒最近的基本情況,監護人要將幼兒心理方面的問題和家長溝通,尋求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家長還要與幼兒經常電話溝通,現在網絡發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視頻溝通,交流多了父母與孩子也會逐漸親近,幼兒的情緒問題也會主動與父母分享;幼兒園也要定期和家長進行溝通,包括留守幼兒的在園表現,還有教師發現幼兒的一些不良習慣和情緒問題,都要和家長溝通。外系統指的是社區的環境,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開展的活動也要符合農村家庭的接受能力,可以開展一些免費的教育普及活動,農閑的監護人也會主動的接受這樣的教育課。宏系統包括我們的社會觀念與實踐方面,國家也要提出相應的政策關注留守幼兒的情緒問題,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落實相應的政策,提高家長和監護人的教育觀念,改革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水平,促進留守幼兒的全面發展。
注釋
① 段成榮,楊舸.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② 陳世海,詹海玉,張義烈.農村留守幼兒教育問題再探討[J].教育評論,2012.1:39-41.
③ 張莉,羅學榮,孟軟何.山西省長治市農村留守兒童情緒問題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0.2:105-107+110.
④ 展寧寧.農村留守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與侵犯性和同伴關系的關系[J].社會心理科學,2014.10:54-60.
⑤ 張海鐘,趙靜.生態系統觀視野下的留守兒童研究問題解析[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6:22-25.
⑥ 池瑾,胡心怡,申繼亮.不同留守類型農村兒童的情緒特征比較[J].教育科學研究,2008.Z1:54-57.
⑦ 范興華.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與一般兒童情緒適應的比較[J].中國特殊教育,2011.2:71-77.
⑧ 盧茜,佘麗珍,李科生.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與親子依戀的相關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141-144.
⑨ 李洪梅,林思瑾,潘慧娟,覃碧玲.廣西農村留守幼兒情緒調控能力發展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15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