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進生是指品性或者學業(yè)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學生,后進生的轉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否有效轉化后進生直接影響班級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在開展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思想,正確認識后進生問題;重視賞識教育,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關注并且包容后進生,逐漸改變后進生;重視家校之間的合作,促進后進生轉化工作有效開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長期一線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與思考,談一談自己的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后進生轉化;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6-017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57
無論哪個學校、哪個班級,后進生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牽扯班主任精力最大的就是后進生問題。他們往往行為表現不佳、經常犯錯、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成績偏差、進步比較緩慢。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往往會感到頭疼,因為他們不僅影響班級正常教學秩序的開展,一定程度上甚至還會影響班級的穩(wěn)定。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具體到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就是既要重視學生的成才更要重視學生的成人,堅持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則開展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后進生雖然在某些方面可能暫時落后,但是他們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班主任不能全盤否定后進生的問題。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因此,班主任要理性對待后進生的問題,要認真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掌握他們心理上的矛盾,在這個基礎上因材施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初中后進生問題的成因
筆者通過調查和了解發(fā)現絕大部分后進生問題都是在他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具體來看,初中階段后進生問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學生個人因素
初中階段后進生的問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具體表現為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拈輕怕重,到了初中階段基本上也沒有很大改變,所以在學習和班級生活中問題依然比較多。第二類學生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缺乏心理準備。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都會增大,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個人意志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部分學生依然存在依賴心理,不能較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導致開學之初就難以適應,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無法完成學習任務。這部分學生也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久而久之導致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最后失去學習的信心,逐漸淪為后進生。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恰當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但是目前大部分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重視,要么因為工作忙缺乏關注和教育孩子的時間,要么認為自己教育不專業(yè)而完全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推給學校和教師,導致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卻得不到關注;其次,對孩子過分溺愛,隨著家庭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中長大,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和縱容,甚至還會袒護孩子的缺點,這也會造成孩子個性發(fā)展出現缺陷;再次,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很多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就是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特長學習等,在教育方法上基本以物質獎勵為主,但是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卻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及嚴格要求自己的意識;最后,就是特殊家庭的學生,其中父母離異、家庭重組或者從小就與老人一起生活的學生的問題尤其明顯,這些學生因為家庭的變化或者家庭的特殊性,不能像正常家庭那樣感受父母的關愛,在情感寄托上出現問題,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從而導致他們性格孤僻、冷漠,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思進取,進而淪落為后進生。
(三)社會因素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希望擺脫父母的約束或者管理,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和生活。但是他們的是非分辨能力相對較弱,好奇心卻很強,很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特別是不良信息的影響。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很多初中生早早就擁有了自己的手機,但是他們難以做到合理使用手機并且辨別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所以有些學生很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學習的注意力分散。有些學生交友不慎,是非分辨能力不高,不自覺地受到錯誤信息的影響,導致自己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學校逐漸淪為“問題學生”。
(四)學校因素
首先,有些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更關注學生的成績,把學科教學放在首位,卻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有些班主任偏愛少數成績好的學生,導致后進生越來越失去信心。其次,教師錯誤的教育方法也是產生后進生的重要原因,這些錯誤的教育方法包括:不分場合的隨意批評學生、不留情面的肆意挖苦學生、動輒把學生攆出教室不準聽課、狀告學生家長等。以上種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導致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引發(fā)的直接后果就是師生對立,把在后進邊緣徘徊的學生直接“逼”進了后進生的行列。
二、初中階段后進生轉化的策略
初中階段的教育屬于義務教育,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成長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教師的教育與管理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從社會的角度來說,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從初中階段學生自身的成長來說,“不經歷風雨怎么能夠見到彩虹”,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成長和磨煉,合理利用能夠成為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契機。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充分重視后進生的問題,并且從教育管理的規(guī)律出發(fā),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力爭在初中后進生轉化工作中有所突破。
(一)班主任要轉變思想,正確認識后進生問題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會影響其班級管理行為,因此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初中班主任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班級管理理念,正確對待后進生問題,耐心轉化后進生,這是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前提。一般情況下,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說,他們更希望班級穩(wěn)定,希望學生不淘氣、不出問題、都比較聽話,這樣才有可能出成績。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性格各異,家庭狀況也不同。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好奇心強、精力充沛,但是分辨是非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都相對較弱,難免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歷,如果得不到教師或家長的及時疏導,學生就會逐漸淪為后進生。班主任要正確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切勿焦慮和急躁。
首先,初中班主任要摒棄功利主義的教育思想,要從發(fā)展的角度正確看待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與變化;其次,班主任要強化學習意識,定期參加班主任培訓,閱讀班主任管理和學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書籍,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初中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規(guī)律,“花開有期”,教師只有保持足夠的耐心才能等到學生的“花開”之期;最后,教師要保持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的問題,不要總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問題,多采用賞識教育方法,降低對于后進生的標準,善于發(fā)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尋求教育和轉化后進生的契機,并且還要持之以恒,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后進生的有效轉化。
(二)重視賞識教育,增強后進生的信心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就無形生命而言,每個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班主任通過賞識教育不僅能夠以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還能有效激發(fā)后進生的內在潛能,從而給他們以自信心,激發(fā)其主動改變的內驅力。
后進生由于基礎差、接受能力差、學習成績差而普遍抱有自卑感,他們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害怕回答錯了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他們也不敢主動向教師提問,對學習極度缺乏自信心。但是從這些學生內心的需求來說,他們也希望改變現狀,也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認可,獲得教師的關注,從而證明自己的存在。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想方設法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利用賞識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其實后進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后進生除了學習成績較差之外,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交友廣泛、講義氣、熱情、樂于助人、集體榮譽感強、干活不怕苦不怕累等,只不過后進生身上的這些優(yōu)點往往容易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忽視。因此教師平時要多觀察,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注,要嘗試站在賞識的角度看待學生,特別是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初中班主任還要善于利用和引導后進生的優(yōu)點,要給這些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和展示機會,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發(fā)揮這些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在活動結束后及時給予他們以肯定和鼓勵,幫助這些后進生樹立自信心。教師還要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引導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夠逐漸改變現狀、走向成功。
(三)關注、包容、逐漸改變后進生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說過:“尊重與發(fā)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從初中班主任的角度來說,因為后進生問題會牽扯班主任大量精力和時間,也會影響學校對班級的日常考評,這難免會使班主任對后進生的問題產生焦慮甚至著急,導致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出現極端的情況。但是改變學生需要時間與過程,這是育人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班主任要關注后進生問題,切勿冷處理或者簡單發(fā)一頓脾氣,尤其不能孤立學生,這樣學生的思想壓力會更大,很可能引發(fā)一些難以處理和解決的極端問題。
具體來說,初中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在班級中給后進生安排一些工作,如每天的衛(wèi)生檢查、考勤或者跑操等班級工作。這樣一方面會讓學生有事可做,這些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懂得自己的價值,這對培養(yǎng)他們改變自己的信心會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習上要注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先從讓他們能夠認真上課開始,引導學生盡量嘗試著完成自己能夠完成的任務,對于作業(yè)的要求要結合后進生的實際情況恰當進行安排,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收獲,這樣他們才會對改變自己充滿信心。當然從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復,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把工作做細才能夠做得更好。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后進生轉化
家庭教育在新時期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特別是隨著“雙減政策”出臺,初中學生在家的時間更多、更長,所以班主任必須動員家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生的教育。后進生本身問題就較多,家長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在管理和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家校必須保持步調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進而促進后進生轉化。
首先,學校和家長需要建立常態(tài)化的溝通機制,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平臺如微信、釘釘等就孩子的情況及時進行溝通,這樣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針對性才會更強;其次,教師要做好轉化家長思想的工作,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提醒家長不要極端,比如特別溺愛孩子或者是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完全放棄孩子的錯誤思想;最后,還要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做好引導,要提醒家長尊重孩子,尤其不要打罵孩子,物質獎勵要適度、適當,管控好孩子的手機,盡量不讓孩子接觸網絡游戲,關注孩子交友,經常和孩子談心,正確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家校在教育和管理學生方面要達成一致性,共同促進學生轉化。
總而言之,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后進生的轉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也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責任。班主任要用耐心、愛心和恒心投入其中,發(fā)揮教育智慧,堅持不懈努力,一定能夠等到學生的“花開”之期。
參考文獻:
[1] 詹雪飛.淺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轉化后進生[J].中國校外教育,2011(7).
[2] 汪華.班級后進生不良心理析因與矯治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0(21).
[3] 常同起.班級管理中的“后進生”轉化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6).
[4] 袁小靜.探究班級管理中對后進生的“懷柔”政策[J].新課程(上),2019(5).
[5] 羅元麗.淺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有關后進生轉化的幾點思考[J].人文之友,2018(5).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閆勤奮(1976.9—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及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