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婧
(南京金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9)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是我國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生活、購物、休閑、辦公等多方面的需求。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自身具有建設規模大、多方面功能及多種需求等特點,因此,對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設計比普通建筑設計要求更高。為更好地提升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加強對城市商業綜合體特征及相關內容的分析與研究,多方面探析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要求和策略,對提升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商業綜合體屬于辦公、住宿、休閑、交通、娛樂等集聚一體的綜合式建筑。在開展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規劃與設計時,需要依據不同功能進行區域劃分,同時還要確保不同區域間相互依托和銜接的關系,進而凸顯其綜合性和高效性。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們需求的不斷提升,很多城市在中心城區、商業發展中心等區域,建造了較大規模的商業綜合體建筑。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以商業功能為主,同時兼具休閑、娛樂、購物、住宿、辦公等多種功能。隨著我國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不斷推廣,其設計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不斷向更大規模和更加集中性的方向發展,對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是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的集中化而產生的,屬于商業集聚性質,具有較明顯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較高的特征,集辦公、住宿、商業、休閑、娛樂、餐飲等多種功能,可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具有多種形態商業設施,如室內走廊、步行街、中庭等,具有良好的規模化效應。
從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這一名稱即可看出商業是建筑的主題,因此在其設計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商業業態形式的關注,提升設計服務質量和效果。比如室內步行街、走廊等方面的設計,可實現眾多商家的融合與銜接,使不同商業區域間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商業綜合體建筑商業發展的主要功能。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包含多種形式的商業業態,如休閑娛樂、住宿、辦公等,對不同需求的人群、企業、公司提供多樣化服務。利用科學合理的設計,將多種類型的商業業態按照一定原則進行空間組合,集聚在一起,形成規模化效應,使更多不同需求的人集聚于此,進而創造更多的發展商機。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具有的多樣化商業業態形式,不僅利于商家、企業的發展,同時為城市居民的辦公、住宿、休閑、娛樂、購物等需求提供了集中式場所,為人們的生活、辦公、休閑帶來了極大便利。
3.1.1 整體性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的整體性是指建筑設計中包含的不同元素之間具有協調性和統一性,包括建筑內外部空間設計、建筑風格特點等。加強對建筑內部不同區域的景觀、傳媒等設計元素的協調,營造協調統一的室內環境。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雖是由不同功能、區域、元素等組合而成,具有個性化設計特點,但是其整體上要具有統一性和協調性,以更好地使不同區域、功能實現融合和銜接,提升不同要素間的和諧性,充分發揮綜合效應。
3.1.2 人性化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產生,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注重建筑的人性化特點,以人們的需求為中心開展規劃設計。提升人與綜合體建筑之間的協調性,重視人們的使用感受,從人們的心理需求、行為習慣以及對環境的需求特點出發,進行各項具體設計。
3.1.3 多樣化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有多樣化功能設計體現。針對不同商業形態的具體特征進行細致的規劃和設計,以滿足商家和顧客的使用需求。如在商鋪的設計過程中,需要依據不同商品的特點,劃分功能區域,而具體商鋪的內部設計需以商品的特點、使用功能、擺放需求等進行詳細規劃設計。
3.2.1 工程概況
燕子磯濱江商務區一期地塊工程項目,位于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新城,地塊北至新燕路,南至太新路,西至嵩山路,東至規劃綠地與河道。B分區南側和C分區北側部分位于規劃軌道交通控制保護線范圍內。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31 648.86m2,可建設用地面積113 788.46m2,代征綠地用地面積2 590.45m2,代征河道用地面積2 478.04m2,代征道路用地面積12 791.91m2。
3.2.2 工程相關指標
1)A分區用地性質為R2二類居住用地(100%),用地面積20 816.5m2,1.01≤容積率≤2.20,建筑高度≤60m,建筑密度≤25%,綠地率≥30%。
2)B分區用地性質為R2二類居住用地(10%),用地面積35 764.61m2,1.01≤容積率≤2.80,建筑高度≤80m,建筑密度≤25%,綠地率≥30%。
3)C分區用地性質為 Bb商辦混合用地(100%),用地面積16 351.84m2,3.5≤容積率≤6.0,建筑高度≤250m,建筑密度≤50%,綠地率≥20%。
4)D分區用地性質為Bb商辦混合用地(100%),用地面積 31 134.02m2,3.5≤容積率≤5.7,建筑高度≤300m,建筑密度≤50%,綠地率≥20%。
5)C、D分區酒店式公寓配建比例不得高于地上總建筑面積的20%,可在兩個分區之間統籌布置。
6)C分區與D分區之間可設置空中連廊,其凈寬不宜大于8m,空中連廊底部距離城市道路凈高不小于9m,其容積率計入D分區,具體位置及范圍以審定的規劃設計方案為準。
3.2.3 空間形態布局
在該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項目中,A、B分區規劃高層建筑,宜設計為點式或短板式住宅;C分區應規劃設計1座建筑高度不低于150m的塔樓;D分區規劃設計1座建筑高度不低于280m的塔樓;C分區北側宜設置城市廣場空間,并設置相關配套設施;C、D分區規劃建筑應考慮城市綠地濱水空間對建筑形體與開敞空間的需求(見圖1)。

圖1 工程總體布局及城市空間形態
3.2.4 工程項目設計說明
在該城市商業綜合建筑項目設計過程中,從其項目的整體規劃和空間形態布局方面可得,對于項目的建筑高度、用地性質、空間之間的有效銜接及配套設施等均有較詳細的設計說明,充分體現了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多樣性和整體性特點。如依據A、B、C、D不同區域功能對建筑高度的區分,廣場空間的設計,從美觀、實用、多樣化功能方面用設計體現。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涉及內容和環節眾多,研究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相關具體設計策略的研究。
3.3.1 商業業態區域設計
商業業態是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主要業態形式,其功能區域的設計直接影響綜合體整體效益。
1)加強裙房商業區域設計 商業業態主要設計于綜合體建筑的裙房區域,可吸引更多消費者到達商場內部。因此,商業區域入口需要設計在主要城市干道方向,便于消費者進出、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以及商品運送。
2)綜合體地下區域設計 在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地下區域通常會設計地下停車場、各種電氣設備房等。此外,為了提升空間利用率,還可依據不同商業形式、經營特點,設計相應的商品展廳、娛樂配套設施等。在地下通道、走廊等部分,設計廣告宣傳欄、零售商品等,既可以提升空間利用率,還可以起到銜接作用,不會使空間出現較大空白感,同時還具有空間導向作用。
3)綜合體高層空間設計 通常設計為飲食區域、大型商場、酒店等。同時可以結合綜合體的建筑景觀以及室外景觀設計觀光電梯,為消費者提供具有城市特色的紀念品等,提升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商業價值。
3.3.2 建筑平面形態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在平面形態上一般以方形、點狀、圓形等平面形式為主,該類型的平面設計通常運用于較小面積建筑的設計中。線狀平面設計也是城市商業綜合體常用的設計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裙房形態的設計,需要以線狀形式展開,使其形成長街形式,而上部建筑一般設計于線狀的末端,還可設計于轉角位置等,使上下建筑部位產生少量重疊。面狀形式的設計,可以使綜合體建筑的上下部位成為整體面狀,裙房面積較為寬廣,上部建筑結構較為復雜,由幾棟建筑組合而成。在設計過程中依據實際地形,使其造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如建筑的突出部位。面狀的平面設計通常使用于臨街鋪面較長形式的綜合體建筑,在設計過程中需考慮加強消防、應急救援方面,因而上部建筑通常設計于裙房外側或一端,將裙房屋面作為建筑物上體部位的活動區域。除上述形式的平面形態設計之外,還有混合狀的平面設計。在該設計當中,裙房是成面狀形式分布的,上部建筑形式復雜,和裙房之間處于連接關系,構成活動平臺。裙房還可以和內街、開敞的內院等進行聯合,拉長商業街區域的整體平面,使其商業街道分成內外街兩個部分,進而提升商業建筑和人流之間的接觸面。
3.3.3 建筑結構節能設計
隨著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工程項目不斷增加,實際耗能隨之增高,特別是冬季,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為其進行供暖,因此加強綜合體建筑結構設計,增強其節能性具有重要意義。
1)建筑門窗設計 結合建筑主體實際高度和寬度,合理設計窗戶和墻體的比例,降低傳熱系數。加強門窗的密封設計,可以減少因氣密性差造成的耗能量增加的問題。如中空玻璃是當前門窗節能設計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提升建筑空間內部溫度。
2)建筑墻體設計 加強墻體保溫設計具有良好的節能降耗功效,使用擠塑板等保溫材料進行墻體保溫設計與施工,可顯著提高墻體保溫效果。
3)建筑房屋頂部設計 加強建筑物頂部保溫層的設計,使其充分發揮熱量阻隔作用。應選用吸水性強、傳熱系數小的保溫建筑材料。同時,房屋頂部顏色應選擇淺色調,還可利用綠化等方法,以降低房屋熱量的吸收率,提高建筑保溫效果。
城市商業綜合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及人們生活、娛樂、辦公等諸多需求的不斷提高而產生。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具有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以商業為主題、業態形式復雜等特征,其設計應體現整體性、人性化以及功能多樣化的原則。研究以具體工程項目為例,分析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項目設計特點,從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選址、商業業態區域劃分、建筑平面形態、建筑結構節能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設計策略探究。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具有內容復雜和多樣化的特點,并且由于城市發展程度、人們的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性,其整體設計和區域劃分存在著較大區別。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結合實際需求、發展趨勢等特點,進行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