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嬋娟 桂波 朱琳佳
室壁運動異常導致的左心舒張功能受損常早于整體收縮功能減退,是冠心病病人能早期檢測到的重要指標之一[1],因此臨床工作者越來越關注左心舒張功能的評價指標。通過心導管法測量的左室舒張末期壓力(left-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及肺毛細血管楔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是評價圍術期左室舒張功能的常用指標[2]。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獲得的某些舒張功能參數已證實與PCWP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常規超聲舒張功能參數具有角度依賴性,準確性及敏感性欠佳,對心室壁運動狀況不能定量評價,漏診率較高[3]。二維斑點追蹤技術(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基于對感興趣區域組織像素的實時檢測和追蹤,可對心肌運動的速度、位移、應變及成角等參數進行定量分析,能規避常規超聲技術角度依賴性等缺陷[4]。本研究旨在應用經食道超聲2DSTI技術對老年冠心病手術病人左室舒張功能進行評估,分析各舒張時期應變率指標(strain based indices, SBIs)與PCWP的相關性,觀察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ff-pump CABG)前后左心舒張功能變化,探討該技術在老年冠心病病人圍術期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已通過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SR-079)。選擇2020年5月1日至12月30日行off-pump CABG的病人49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男39例,女10例,年齡60~75歲,平均(67.72±6.03)歲;BMI為18~28;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 Ⅱ~Ⅲ級;其中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尿酸者分別為41例、40例、25例、15例和3例。入組標準:術前左室收縮功能正常(LVEF>50%),無左室室壁瘤或室壁矛盾運動。排除標準:嚴重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頻發室性早搏、頻發房性早搏、心房顫動、傳導阻滯);近期心肌梗死(≤3個月);中重度二尖瓣病變、二尖瓣置換術后;中重度呼吸系統疾??;胃食道手術史、消化道潰瘍、食管靜脈曲張史者;術前凝血狀態異常;拒絕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 EPIQ 7C,美國飛利浦公司)及X2-7t經食道超聲探頭。使用Philips QLab 10.0工作站軟件包進行脫機處理分析。
1.2.1 麻醉方法:病人入室后進行常規麻醉誘導: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1 mg/kg,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8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完成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術中采用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維持合適麻醉深度(腦電雙頻指數40~60)。
1.2.2 漂浮導管置入:麻醉誘導后經頸內靜脈置入鞘管,將連接壓力傳感器的Swan-Ganz 漂浮導管從鞘管內置入,到達右心房后將漂浮導管前端套囊充氣,觀察漂浮導管壓力波形變化,確定導管前端經過三尖瓣到達右心室,最終隨血流經過肺動脈瓣到達肺小動脈,出現PCWP波形。
1.2.3 超聲圖像及SBIs獲取:探頭放置后5 min為時間點T0,完成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后30 min為時間點T1。分別在T0、T1時間點留取連續3個心動周期經食道中段四腔心、兩腔心、三腔心圖像,并轉存入工作站。在工作站中選中同一時間點四腔心、兩腔心、三腔心切面,使用CMQ軟件進行分析,得到3個切面的長軸應變率曲線。在左室各節段應變率曲線中,白色串珠狀曲線為應變平均值,以主動脈瓣關閉(aortic valve closure, AVC)和二尖瓣開放(mitral valve open, MVO)時間線為分界點。在一個心動周期內,AVC與MVO之間為等容舒張期。AVC和MVO之間白色串珠曲線最大值為等容舒張期應變率(strain rate during isovolumic relaxation,SRIVR)。MVO右側第1個正向白色串珠曲線最大值為舒張早期應變率(strain rate during early diastole,SRe)。心電圖p波后(即心室舒張晚期)第2個白色串珠曲線最大值為舒張晚期應變率(strain rate during late diastole,SRa)。四腔心、兩腔心、三腔心切面各時期應變率的平均值分別記作左室各時期整體應變率(圖1)。

圖1 CMQ軟件獲取左室應變率指標
1.3 觀察指標 (1)T0與T1時間點SRIVR、SRe及SRa與同時點PCWP的相關性;(2)T0與T1時間點SRIVR、SRe及SRa預測PCWP增高的診斷效能;(3)T0與T1時間點病人SRIVR、SRe、SRa及PCWP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描述SRIVR、SRe及SRa與PCWP的相關性。繪制ROC曲線,評估SRIVR、SRe和SRa對PCWP增高的診斷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脈血運重建前后病人左心舒張功能變化 與T0時間點相比,T1時間點病人SRIVR與SRa明顯改善(P< 0.05),而PCWP、SRe無明顯改變。見表1。

表1 病人不同時間點左心舒張功能變化
2.2 各時期SBIs與PCWP的相關性 在T0時間點,SRIVR與PCWP呈強負相關(r=-0.78,P<0.001),SRe和SRa與PCWP無明顯相關性(r=0.07、0.20,P>0.05);在T1時間點,SRIVR與PCWP呈強負相關(r=-0.72,P<0.001),SRe和SRa與PCWP無明顯相關性(r=0.17、-0.03,P>0.05)。
2.3 各時期SBIs預測PCWP增高的診斷效能 以PCWP≥12 mmHg為陽性,繪制ROC曲線。T0時間點, SRIVR、SRe、SRa預測PCWP≥12 mmHg的AUC分別為0.88、0.55、0.52;T1時間點,SRIVR、SRe、SRa預測PCWP≥12 mmHg的AUC分別為0.89、0.56、0.55。
隨著應變和應變率成像技術的出現,超聲心動圖可量化心肌運動,敏感、高效地診斷早期心功能異常[4]。2DSTI自動追蹤感興趣區域心肌組織信號,可對心肌各個運動方向的位移、應變、應變率以及心臟扭轉等進行定量分析[5-6]。本研究結果證實,經食道超聲2DSTI作為一項無創技術手段,與PCWP相比,可更敏感反映冠脈血運重建前后左心舒張功能變化,定量評價局部心肌舒張功能。
Magoon等[7]首先報道,冠脈搭橋手術病人舒張期應變和應變率與PCWP之間存有一定的相關性,并提出超聲相關斑點追蹤SBIs可替代有創PCWP監測。囿于軟件限制,該研究未準確測量SRIVR,僅簡單合并心肌收縮期和舒張期應變指標。SRIVR反映等容舒張期心肌運動狀況,能避免前后負荷及心房功能對研究結果造成的偏差。本研究精確測量SRIVR、SRe、SRa 3個指標,結果顯示在冠脈血運重建前后 SRIVR與PCWP呈顯著相關,而舒張早期及舒張晚期應變率與PCWP無明顯相關性。
通過心導管術測量的PCWP是常用的血流動力學監測指標,可直觀評價心臟舒張功能[8],但其價格昂貴,操作復雜,易引發血管穿刺相關血腫、假性動脈瘤及血栓等并發癥[9-10]。Wang等[11]發現對于非手術病人,可以通過SRIVR評估左室舒張功能變化,但麻醉與血運重建對心臟舒張功能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對行off-pump CABG老年病人,在術中冠脈血運重建前后應用2DSTI實時測量SBIs,評估SBIs用于預測PCWP增高的敏感性。結果提示,SRIVR是PCWP≥12 mmHg的最佳預測因子,可有效預警PCWP升高。對于高風險危重癥病人,可在圍術期使用2DSTI技術替代漂浮導管評估心臟功能,減少有創監測引發的損傷。
術中應用超聲即時評估左心舒張功能變化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經食道超聲2DSTI測量冠脈血運重建前后左心舒張功能SBIs,結果顯示SRIVR及SRa在冠脈血運重建后有明顯改善,而SRe與PCWP無明顯改變,這提示2DSTI可更敏感、精準評估心臟舒張功能變化。左室舒張末期涉及左心房收縮射血,冠脈血運重建后SRa改善,可能源于左心房壁薄,結構較心室肌層次單一[12],冠脈血運重建后竇房結支血運增加[13],收縮功能改善更顯著,導致心房收縮期心室肌應變能力增強。經漂浮導管監測PCWP的干擾因素較多[14],包括二尖瓣功能及前后負荷等,導致測量誤差,因此其精確性常受到質疑。
本研究尚存在幾點不足。首先,本試驗使用漂浮導管測量PCWP代替左室前負荷,并未直接測量左室舒張末壓值。其次,本研究未將左心房功能相關參數納入評估。最后,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量臨床試驗,尚需要多中心大樣本數據加以佐證。
綜上所述,經食道超聲斑點追蹤技術可以早期、敏感、準確地反映off-pump CABG老年病人血運重建后左心舒張功能變化,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