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陜西 咸陽 721800)
2020 年8 月28 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民營經濟發展對地區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盡管國家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行相關措施拉動西藏地區經濟增長,但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仍存在較大差異。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加快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是當下急需解決的難題。
西藏應從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入手,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結合數據與現實背景,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西藏7 個地區之間作比較,得出影響西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藏地區民營經濟迅猛發展。通過中國知網等搜索整理可知,研究西藏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文獻相對較少,主要基于以下幾個領域進行探討。
第一,基于政府相關政策。普布次仁(2019)認為,民營經濟發展程度與區域經濟社會整體水平緊密相關,西藏民營經濟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整體水平仍相對滯后。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大力發揮金融對西藏民營經濟的支持作用,促進民營經濟的良性發展。
第二,基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楊康(2021)認為,民營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和就業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三,基于民營經濟發展現狀。王士勇等(2018)認為,西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態勢迅猛,但是行業分布和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依然存在,折射出了西藏民營經濟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聚焦于西藏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財稅支持力度、金融支持等路徑,但是基本上沒有對西藏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進行專門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西藏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和研究,試圖分析導致西藏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出現差異性的關鍵因素。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之前,西藏民營企業數量極少,民營經濟發展極為緩慢。截至2021 年上半年,西藏全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37.48 萬戶,同比增長12%,占全區各類市場主體的97.2%;全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注冊資金達1.07 億元,同比增長15.49%;民間投資增長18.8%。2021 年1—5 月,全區民營經濟稅收130.44 億元,占全部稅收的82.3%。
根據西藏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2020 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可知,2020 年地區生產總值1 902.74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9 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0.65 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798.25 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增加值953.84 億元,增長1.4%。
在2020 年西藏自治區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7.9%、42.0%、50.1%,與2019 年相比,2020 年第一產業占比下降0.3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提高4.6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下降4.3 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已成為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而民營經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民營企業通過吸納勞動力來穩定就業,保證區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010—2019 年,西藏就業人數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經濟造成了負面沖擊,導致西藏就業人數一定程度下降。
我國民營企業以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為本,拉動了工業經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西藏民營企業由少變多、由弱變強,成為推動西藏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10 年以來,西藏工業總產值穩步上升,工業總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工業對經濟的拉動力越來越強。西藏工業總產值不斷增加,其中民營企業的作用不可忽視。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營企業稅收增長較快,已經成為支撐經濟和稅收增長的重要推手。從稅收收入來看,西藏稅收收入由2010 年的25.3 億元增加到2020 年的143.2 億元,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收入逐步上升。西藏稅收收入與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
國內貿易是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指標。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拉動國內貿易,刺激國內消費,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受疫情影響,2020 年國內貿易總額有了短暫下降,但總體趨勢呈現出上升趨勢。
西藏是旅游大區,民營企業在西藏旅游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西藏民營旅游經濟不斷擴張的勢頭愈發迅猛。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涉足旅游產業,民營投資的旅游項目涵蓋了景點、民宿等方面。西藏民營企業主體規模小,涵蓋范圍窄,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
方差分析是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方差相等的多個正態總體均值是否相等,進而判斷各因素對試驗指標的影響是否顯著。本研究選取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西藏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
單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用來檢驗多組相關樣本之間的均值有無顯著性差異。在輸出的結果當中,將值與顯著性水平比較,這里顯著性水平取0.05。若值小于0.05,則拒絕原假設,即方案間有顯著性差異;反之,則接受原假設,即方案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在指標的選取中,結合當下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選出了7 項指標。稅收過高會加大民營企業的資金壓力,制約當地民營經濟的發展。工業總產值、國內貿易、就業人數、職工工資和地區總產值5 項指標反映了當地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也體現著當地民營經濟發展是否有著良好趨勢。旅游收入反映了西藏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情況,既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西藏特色資源的展現。以上7 項指標的選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西藏當地的實際情況,認為這7 項指標對西藏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有顯著影響,并且認為各個指標之間相互獨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而提出如下假設。
H:==…=μ。
H:地區總產值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稅收收入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工業總產值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國內貿易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職工工資總額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就業人數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H:旅游收入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
2020 年西藏各地區指標數據來源為《西藏統計年鑒2020》《2020 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具體指標數據見表1。

表1 2020 年西藏各地區指標數據
3.5.1 地區生產總值方差分析
由表2 可知,在方差齊性檢驗中,地區生產總值=0.814>0.05,具有方差齊性,說明地區生產總值在不同地區之間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在輸出結果中,地區生產總值值為28.56,統計值的值為0.004 3,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地區生產總值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2 地區生產總值輸出結果
3.5.2 稅收收入方差分析
由表3 可知,稅收收入=0.376>0.05,具有方差齊性,說明稅收收入在不同地區之間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繼而可以繼續分析。稅收收入值為176.08,統計值的值為0.000 1,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稅收收入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3 稅收收入輸出結果
3.5.3 工業總產值方差分析
由表4 可知,工業總產值=0.354>0.05,具有方差齊性,說明工業總產值在不同地區的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工業總產值值為4.15,統計值的值為0.105 9,大于0.05,因此無法拒絕H,即工業總產值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不是影響西藏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4 工業總產值輸出結果
3.5.4 國內貿易方差分析
由表5 可知,國內貿易=0.243>0.05 具有方差齊性,說明國內貿易在不同地區的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國內貿易值為42.46,統計值的值為0.02,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認為國內貿易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區域發展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5 國內貿易輸出結果
3.5.5 職工工資總額方差分析
由表6 可知,職工工資總額=0.455>0.05 具有方差齊性,說明職工工資總額在不同地區的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職工工資總額值為47.97,統計值的值為0.001 6,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職工工資總額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6 職工工資總額輸出結果
3.5.6 就業人數方差分析
由表7 可知,就業人數=0.539>0.05,具有方差齊性,說明就業人數在不同地區的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就業人數值為62.01,統計值的值為0.001,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就業人數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7 就業人數輸出結果
3.5.7 旅游收入方差分析
由表8 可知,旅游收入=0.809>0.05,具有方差齊性,說明旅游收入在不同地區的方差相等,符合方差分析法的前提條件,可以繼續分析。旅游收入值為246.03,統計值的值為0.001,小于0.05,因此拒絕H,接受H,即旅游收入指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是影響西藏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8 旅游收入輸出結果
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發現國內貿易、旅游收入、稅收收入、職工工資總額、地區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6 項指標均對西藏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影響。選取西藏民營經濟增加值為參考數列,記為。選取國內貿易、旅游收入、稅收收入、職工工資總額、地區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為比較數列,分別記為、、、、、。
關聯度越接近于1,說明關聯度越好。從表9 可以看出,對西藏民營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是職工工資總額,影響最小的是旅游收入。

表9 灰色關聯度分析結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在西藏地區,就業不僅關系著西藏經濟發展,還關系著西藏穩定。增加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高質量人才留在西藏,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當地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對民營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政府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地區之間實行差別稅率。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拉薩、林芝等地經濟實力略微強勢,也就是說西藏東部、中部地區民營企業發展規模相對較大,實力也高于西部地區。對于西藏西部地區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當地政府應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降低稅率,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西藏作為西部地區旅游大省、網紅打卡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和宗教資源。以那曲為例,雖然那曲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是那曲有極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那曲草甸草原、當惹雍錯和普若崗日冰川等景點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增多,政府就有了充足資金投資民營企業,進而促進當地民營經濟發展。
結合西藏實際情況,政府應出臺有關減費降稅的政策,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扶持民營企業發展。金融機構應簡化審貸流程,滿足民營企業“短、頻、快”的資金需求。要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滿足民營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緩解西藏民營企業融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