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萍
摘要: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低碳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向。本文認為在控制碳排放的發展目標下,我國鋼鐵出口行業面臨著鋼鐵產品生產技術以高排放高消耗的高爐一轉爐長流程生產技術為主,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即廢水廢渣粉塵等處理技術較為落后、鋼鐵產品結構不合理、鋼鐵產品技術門檻過低等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發展路徑,以期對于鋼鐵產業的出口以及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國其他產業如何進行產品出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碳中和;低碳經濟;鋼鐵出口;綠色貿易;產業技術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對人類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低碳節能也逐漸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面對這一趨向,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12日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并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要求的減少碳排放量的發展目標。碳達峰意味著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長,并且達到峰值以后逐漸降低;碳中和則意味著企業或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在此發展愿景下,作為我國重要支柱性產業且是高碳產業的鋼鐵產業,節能減排的壓力倍增。在現階段以及未來的產業發展過程中,走低碳發展之路,創新鋼鐵生產技術,調整產業結構,是擺在鋼鐵生產企業面前的重要任務。本文立足碳中和的時代背景,圍繞碳減排目標,通過系統分析我國鋼鐵產業出口現狀與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我國鋼鐵出口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的鋼鐵產業也迅速崛起,從最初的鋼鐵進口大國變為了如今的鋼鐵出口大國。首先從出口總體角度進行分析,根據我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的關于我國鋼鐵整體出口量的數據分析,從2016年至2020年,我國鋼材出口數量由于受貿易摩擦、貿易壁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鋼材出口量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2016年我國鋼材出口量高達10849萬噸,而2020年我國鋼材出口量創下了歷史低值5367萬噸,與2016年相比減少了5482萬噸。在2021年我國鋼材出口6690萬噸相比于2020年我國鋼材出口量5367萬噸,同比增長了24. 6%,出口金額為818.8億美元,相比于2021年我國鋼材出口額454.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0.1%。2021年我國鋼材產量133667萬噸,同比回落前增長7.1%,在世界鋼鐵市場,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其次,從出口主要市場角度進行分析,我國鋼鐵產業出口的主要市場分布在亞洲地區的七個國家,主要以印度、越南、菲律賓、泰國等東盟國家為主以及南美洲的三個國家。2021年,我國向東盟國家累計出口鋼材1916.7萬噸,同比增長11%,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28. 7%,向南美洲累計出口鋼材773.8萬噸,而向歐盟以及英國等國出口鋼材僅318.4萬噸。由此可見,我國在出口鋼材過程中受各國不同貿易政策和低碳標準的影響使得我國的出口市場出現過于集中的局面。第三,從我國鋼鐵出口產品結構角度分析,我國的鋼鐵產業較長時間處于整個世界生產價值鏈低端,大多數企業的鋼鐵生產還處于粗放階段,生產中能耗大、產品附加值低。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分析,2021年我國鋼鐵出口主要以板材為主,出口量高達4549.2萬噸,占出口總量的68%。棒線材出口額為802.8萬噸,占出口總量的12%,管材出口額為735.9萬噸,占出口總量的11%。而對于不銹鋼、熱軋板卷、鍍鋅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僅占出口總量的g%。除此之外,根據Mysteel市場調研,雖然我國鋼材出口數額較大,但是整體仍是以價格優勢占據主要市場,尚未躋身于高附加值產品行列中。
總之,雖然我國鋼鐵產品出口數量較多,但是產品結構與數量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鋼材的出口上,出口增長仍然處于粗放型增長模式,鋼鐵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碳排放量大的產品上,這與當下我國倡導的低碳發展以及碳中和的發展目標相悖。
二、碳中和背景下我國鋼鐵出口存在的技術問題
我國鋼鐵行業出口存在的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鋼鐵出口的發展。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技術主要以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技術為主,技術較為落后,并且節能減排技術所涉及的廢水、廢渣、粉塵處理技術較為低下。除此之外出口的鋼鐵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上,利潤空間較小,且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這顯然不符合碳中和的發展理念。從國際市場角度來看,我國鋼鐵出口技術門檻較低,鋼鐵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針對我國鋼鐵產品的國際調查案例反傾銷反補貼等,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一)鋼鐵產品生產技術落后
首先從鋼鐵產品生產角度進行分析,目前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技術落后,一方面,以鐵礦石為主的高爐煉鐵技術仍占據企業煉鐵技術的主導地位。企業在進行鋼鐵生產過程中主要采用的生產技術是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技術,而這種生產技術的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鐵礦石以及焦炭和煤粉,而且會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技術應用生產過程中,煉鋼工序的能耗不斷增加,資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以消耗電為主能夠促進資源再循環利用的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在我國發展相對比較緩慢,該技術的工序能耗低,消耗能源的可再生性等優勢效能未能充分發揮利用。因此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現用的生產技術污染嚴重,排放量高,且能耗較低的電路短流程煉鋼技術發展緩慢,會在生產技術層面為我國企業實現低碳冶金造成一定的難題。
其次,從出口鋼鐵產品的結構角度進行分析,出口鋼鐵產品的結構極不合理,主要出口品種以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為主。2020年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總量達到5367萬噸,出口金額高達454.7億美元,主要出口品種仍然是板材和棒材低附加值的鋼鐵品種。在2020年,板材和棒材的出口量達到3963萬噸,占總出口額的74%,但是出口金額280.6億美元,僅占總出口額的61%;不銹鋼、熱軋板卷、鍍鋅板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量僅占普通板材和棒材出口總量35%,但出口金額卻占棒材和板材出口總額的64%。在國際市場上,產品結構的失衡會削弱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優勢。當前國際市場對高精端產品、低碳環保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一方面,我國為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精產品的研發工藝,由此會大幅度提高生產成本,削弱我國的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各個國家設置了低碳貿易壁壘,利用碳關稅來保護本國的鋼鐵產業發展,而我國的大部分鋼鐵產品屬于高碳生產的低端產品,需要繳納巨額關稅,而這部分費用在短時間內必然納入銷售價格,轉嫁給進口國的消費者,這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鋼鐵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因此,一方面為滿足國際市場所提出的更高的技術要求,我們必須在進行節能減排三方面的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資金。在應對各個國家建立起的碳關稅政策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的鋼鐵企業必須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投入采用新的生產工藝,新工藝的研發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建立起的碳關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會逐漸轉變為企業的生產成本,會加劇原有的資金鏈壓力,造成資金鏈斷裂,資金供應不足等后果。
(二)企業鋼鐵產業節能減排技術較為落后
我國鋼鐵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企業的節能減排技術較為落后。據統計,2020年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的60%。鋼鐵產業也是2020年我國工業部門中污染物排放最高的產業,高爐煤氣產生量10062. 43億立方米,焦爐煤氣產生量471. 86億立方米,這些污染物對我國實現碳中和的發展愿景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我國也逐漸變成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國,鋼鐵產品出口也深受國際市場碳排放量標準、碳關稅的制約。
我國鋼鐵產業節能減排技術主要涉及廢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以及冶金廢渣回用三個方面。首先,針對于我國鋼鐵產業廢水處理技術,我國鋼鐵產業的廢水處理主要采用焦化廢水和軋鋼廢水,兩種技術雖然在廢水處理上已經發揮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針對兩種基礎技術之上的相對成熟的技藝,例如亞鐵絡合技術等尚未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其次,針對于我國鋼鐵企業的大氣污染治理技術而言,近80%國內鋼鐵企業采用的是轉爐煤氣除塵系統的“兩文三脫”的濕法工藝,在粉塵排放量控制上,僅能控制在每立方米100毫克,與此同時,該技術不具備節水節電等優勢。第三,針對于我國鋼鐵企業的冶金廢渣處理技術而言,由于資金人力設備等多方限制,我國處理冶金廢渣普遍使用的技術是水淬法和干渣法,資源利用率低且污染環境嚴重。
(三)鋼鐵出口技術門檻較低
在我國當前的鋼鐵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鋼鐵出口技術設置的標準較低,與國際市場的碳排放標準相比,我國的鋼鐵產業屬于碳排放量較高的產業,不符合國際市場的碳排放標準。并且我國鋼鐵行業缺乏標準化的技術管理標準,在碳排放管理和低碳冶金兩大行業技術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體系建設。由此,各個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設置了以碳標簽為代表的出口技術門檻,我國的部分產品就被設置的技術門檻所阻礙,尤其是我國的碳鋼合金鋼在美國受到了不公平對待,被征收的碳關稅率高達110%。碳關稅的征收使得我國鋼鐵產品價格上升,其逐漸轉化為低碳貿易壁壘,達到進口國家的貿易保護目的,進而提高我國鋼鐵產業的貿易門檻。
出口技術門檻過低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貿易摩擦風險。近年來,我國的鋼鐵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單單是反傾銷調查這一種事件就給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帶來了諸多困難。自2018年以來,國際市場對我國的鋼鐵產品實行了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并且反傾銷調查事件呈增長趨勢,貿易摩擦不斷升級,2019年反傾銷調查事件又比2018年增長了20余件。美國等發達國家以低碳為由“名正言順”地打擊我國的出口鋼鐵產品,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更多是環保名義上的碳關稅,以及碳標簽等低碳認證技術所構成的技術壁壘。這一系列操作都將會阻礙我國產品出口,這就需要國內企業冷靜面對,以防鋼鐵出口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
三、碳中和背景下優化我國鋼鐵出口產業的技術措施
為實現我國鋼鐵產業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以及應對我國現階段所面對的諸多困境,低碳發展為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和進行技術創新加以應對。企業在提高鋼鐵產品生產技術同時,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要積極創新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排放量,增強國際競爭力;對政府方面來說,要提高鋼鐵出口技術標準,掌握貿易主動權。
(一)提高鋼鐵產品生產技術以優化鋼鐵產品結構
首先,從生產技術創新角度分析,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則要求我們進行環保型、集約型、低碳化生產,也就意味著企業一方面應當開發無碳冶金新技術,不斷進行技術革新,使用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從源頭上降低碳排放量和碳消耗量的同時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更多地出口石油管材、高檔鍋爐以及鍍鋅板不銹鋼板等優質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可以減輕環境壓力,將科技轉化為持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企業應當打破原有的生產模式,在生產的過程中焦爐煤氣進行發電,僅將焦爐煤氣作為了煤氣燃料,而未能實現高爐煤氣的循環資源化利用。在進行生產過程中,使用氧氣高爐煉鐵技術,通過對煤氣吹噴方式的改造,實現高爐煤氣的循環利用,從生產過程中大幅度降低煉鐵過程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量。
其次,從國際生產要求角度分析,面對碳關稅等貿易壁壘和技術要求不斷提高的國際鋼鐵貿易市場,我國獨有的價格低廉的競爭優勢被削弱,市場份額以及利潤空間被縮減,鋼鐵企業必須提高鋼鐵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加以應對。生產方面,要加強差異化工藝設備的研究,積極向國際市場汲取經驗,學習先進的鋼鐵工業技術,例如稀土耐蝕普碳鋼、不銹鋼中厚板在線固溶處理技術等;資金方面,要充分利用國內政府為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所提供的鼓勵政策,爭取政府的投資借貸。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引進外資,尋求國際投資公司的支持,盡可能分擔碳關稅以及技術研發為成本帶來的資金消耗壓力。
(二)創新鋼鐵產業低碳技術以降低碳排放量
鋼鐵生產企業要積極以市場為導向,創新節能減排的生產技術,利用清潔能源進行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首先不斷創新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在廢水處理技術研究中不斷普及成熟工藝亞鐵絡合技術的同時,深入研究新型以超濾法為代表的膜分離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水排放和污染。在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研究中,積極使用具有節水節電等優勢的轉爐煤氣干法除塵技術,在除塵的同時能夠將轉爐所剩原料進行回收利用。在冶金廢渣處理技術研究中,要將新型粒化輪法加帶壓熱悶法處理鋼渣技術深入應用在廢渣處理中,以實現廢渣的資源化利用。
其次,企業一方面要通過開展國際低碳技術交流合作,吸引發達國家相關企業來我國進行技術交流與投資,進而減少我國的技術研發成本,提高生產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粗鋼生產的能源消耗,促進我國鋼鐵產業的低碳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現狀,積極開展鋼鐵產品綠色生產技術的獨立研發。要提高產品的性能質量,延長鋼鐵產品的生產周期;要建立綠色鋼鐵產業的整體發展模式,從源頭乃至全過程都要減少環境污染。例如,尋找可替代的清潔原料作為生產材料,積極創新煤炭燃燒技術,在工業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全方位地控制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積極尋找廢氣廢物的循環利用方式,將大量的生產工業殘渣投入到二次利用過程中,既可以減輕環境污染問題,又可以為企業的生產節約一定的材料成本。
(三)提高鋼鐵出口技術門檻掌握貿易主動權
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中提出的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要求我們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國際新合作,開展環境外交。首先,對內要積極利用政府主體作用,以政府為主導提高鋼鐵出口的技術標準,不斷地完善鋼鐵行業碳排放和低碳冶金管理體系,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碳排放管理標準,以此來更好地適應國際鋼鐵產業市場的變化,避免鋼鐵企業受技術門檻的限制,從而保證我國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要積極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對于采用低碳發展模式生產以及積極進行節能減排技術設備研究的鋼鐵企業進行減稅免稅等政策。其次,加大對國際市場的研判,構建新型特色鋼鐵產品的出口戰略,積極爭取我國在國際市場碳排放標準化管理的主動權,及時分析國際市場鋼鐵行情供求關系,密切關注各個國家建立的鋼鐵出口技術門檻,并在國內建立起統一的高技術水平的鋼鐵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在此基礎上,推進我國的鋼鐵產品與國際需求產品相連接,從而增加我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市場份額,提高我國在國際鋼鐵產品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參考文獻:
[1]熊超,李新創,李冰.雙碳目標下的鋼鐵節能理念創新與能源結構重塑探討[J]中國冶金,2021(9): 59-63.
[2]湯雲,節能技術與能源結構對我國鋼鐵產業碳排放影響研究[J].冶金管理,2021(15):159-160.
[3]高春華,低碳經濟對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的影響探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5(10):35-37.
[4]羅睿.論低碳經濟下的國際貿易新發展[J].中國商論,2020(2):75-76.
[5]王亞飛.我國鋼鐵工業碳足跡及升級路徑研究——基于先進鋼鐵國家低碳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18(2):80-83.
[6]王書涵.第三方跨境支付發展問題及對策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1(28):79-81.
[7]李韜.3C數碼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研究——以南京HLXS公司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1(19):52-54,
[8]連平,常冉.碳中和對我國外貿的挑戰與對策[J]新金融,2022(1):4-9.
[9]王琛.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鋼鐵產業出口貿易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7( 14):25-26.
[10]靳雪,劉暢,“碳中和”背景下河北鋼鐵產品出口現狀及策略分析[J]中國儲運,2022(4):68-70.
[11]李新創,李晉巖,霍咚梅,等.關于中國鋼鐵行業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化工作的思考[J].中國冶金,2021(12):1-7.
[12]杜濤.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鋼鐵工業“碳達峰、碳中和”[J]冶金經濟與管理,2021(3):1-1.
[13]張蘇陽.低碳經濟對我國鋼鐵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6):3-4.
[14]李韜.有機農產品營銷模式問題與對策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1(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