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曦
摘 要:作為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己任的文化館,如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啟新征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筆者以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為議題,圍繞解決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樣做等問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闡述了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的必要性,回答了文化館開啟新征程之問。
關鍵詞:建設;學習型文化館;新征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作為肩負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重任的文化館,又該如何因勢而謀、順勢而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筆者認為建設學習型文化館,回答開啟新征程之問,是值得重視和探討的。
一、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的必要性
(一)面對新使命,開啟新征程的需要
2021年伊始,文化館行業以獨特的創新方式打出一套組合拳。“向全社會發出面向‘十四五’深化改革、竭力創新的明確信號開啟新征程。以‘全民藝術普及和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為己任,著力樹立文化館行業形象;以‘互聯網+文化館’為抓手,全面推動文化館服務模式創新轉型;以供給側改革為引擎,促進優質產品和服務供需精準對接;以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加強文化館服務傳播的滲透力和適用性。”[1]顯然,要確保中國文化館協會面向“十四五”鉚定的開啟新征程的策略和舉措落實落地,單憑傳統的思路、一事一議的經驗,延續習慣的做法是不夠的。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新觀念,創新實踐,變革組織形態,順應組織發展新趨勢,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切實把建設學習型文化館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確保文化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不應只作為文化設施而存在,更應作為提升全民文化素養的節點而發力”[2]。
(二)應對文化館服務和發展三方面挑戰的需要
畢緒龍老師在講座中深刻指出:“從近幾年來看,文化館的服務和發展,受到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文化館面臨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具體形勢;二是文化館和其他公共文化機構共同面臨著以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信息革命的挑戰……;三是文旅融合帶來的挑戰……。”[3]應對上述挑戰,必須涉及文化館的組織、管理、人才、文化、領導等諸多方面的變革、創新,而這些方面的變革、創新,又必須與建設學習型文化館協調運作,不能單打獨斗,否則必然事與愿違。
(三)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的需要
目前在我國高等教育中仍然缺少文化館相關專業,文化館行業也就不可能有大規模受過此類專業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而“文化館的人才不是單純的藝術表演人才,他應具備和老百姓溝通的能力,組織、協調、管理群眾文化活動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所以沒有藝術才能干不了文化館這個活兒,僅有藝術才能也干不好文化館這個活”[4]。如果說這是必須正視而不能回避的問題,那么,李國新教授指出的文化領域理論研究缺失問題,更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不難發現,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文化館行業存在不少的短板。值得慶幸的是,2014年中國文化館協會成立以來,通過年會引導、專家講座、典型推廣、經驗介紹、出版書籍等諸多生動活潑的形式,無不做到了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傳遞的好學好用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盡管還不能徹底解決文化館行業存在的理論缺失及服務和發展的所有問題,卻仍然為文化館行業吹來一股重視理論研究的清風,樹立了文化館事業發展和服務創新的正確導向,為文化館行業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提供了新思路。當然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從不同著力點考慮,可能會有諸多的解決方案,然而筆者認為文化館行業轉變觀念、創新實踐,從戰略高度謀劃強基固本之策——建設學習型文化館是當務之急。文化館行業可以通過建設學習型組織這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組織形態,實現文化館行業在組織層面一次創新飛躍。
二、要解決好建設學習型文化館幾個關鍵問題(一)要明確學習型文化館的主要特征
一是鮮明的政治導向。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統一領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目標,增強群眾的精神力量;以群眾精神力量的增強為動力,激發群眾的文化需求,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二是全新的學習理念。學習不再只是以傳統意義、學術意義存在,而是充分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學習方法和學習目的也要賦予新意。“要從以書本為中心轉向以問題為中心,從以提高素質為目的轉向以提高能力為目的”[5],旨在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和在不確定變化的外部環境中與社會和諧存在的需要。
三是全新的工作學習關系。在“全員學習、終身學習、全過程學習、團隊學習”的氛圍中,不再把學習與工作看成是兩碼事,不只是理論與實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而是看成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關系。視學習為工作,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工作過程;視工作為學習,把工作過程看成是學習的延續。
四是與時俱進的組織文化。可以說組織文化是組織目標、組織價值觀、行為規范等的綜合體,是學習型文化館的動力源泉。強調與工作密不可分的學習、提高組織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正是為了實現組織發展與組織學習同步。這種組織文化,更特別強調組織成員與組織共同發展,“在實現個人愿景的過程中實現組織目標”[6]。只有建立這樣的組織文化,才能使組織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突破組織成長的極限。
五是創新的組織結構。為了確保組織戰略、組織目標的實現,學習型文化館的組織結構必須具有扁平化、彈性化、開放式的結構。正是這種創新式的組織結構,體現了學習型文化館與傳統組織結構的截然不同,形成了學習型文化館獨有的特征。
(二)要有建設好學習型文化館落實落地的制度安排

一是環境營造的無形激勵。人是環境的產物。營造人人有學習之地、時時有學習之機、處處有學習之所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筆者曾通過業內人士對公共文化服務部門157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發現每個人對推動學習的壓力感受不盡相同。調查結果顯示,學習氛圍好帶來的壓力占37.2%,職務晉升帶來的壓力占25.6%,考核評優帶來的壓力占17.3%,制度要求帶來的壓力占14.7%。可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是增強學習積極性的無形動力。
二是晉升、評優、獎懲的有形激勵。“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克服人治,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之策。制定的制度既要有激發人的積極性的正激勵,也要體現制度的約束作用。
三是完善的學習制度體系。通過行之有效的制度促進組織成員養成“等不得”“慢不得”“坐不得”的工作態度,養成必須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的常態化習慣。
(三)要有建設學習型文化館領導角色的轉變
在中國文化語境下,領導的作用無處不在。從當年的“老大難”,領導重視就不難,到當下的“一把手”工程、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無不說明領導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不但體現在領導先學一步,學多一點、學深一些的前提下,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引領者、組織者、設計者、推動者,也體現在這一過程中要善于運用非權力性的品德、才能、知識、感情等因素來建設學習型文化館,而不是僅靠權力性的職位、資歷等因素。
三、要有建設學習型文化館操作性的精細要求
(一)要有整體性、協同性的工作謀劃
建設學習型文化館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不能寄希望在短時期一蹴而就。在實施過程中涉及組織成員的學習理念、組織文化、組織結構、領導角色的轉變等多方面的工作,必須有整體性、協同性的工作謀劃。建設學習型文化館需要通過調研考察,在認真進行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明確建設學習型文化館各環節之間與各項工作有機銜接的問題,從而體現系統工程管理思想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整體思考、超前預測、協同運作。特別是不能缺乏由組織成員的認知革命產生的觀念更新而孕育的組織文化,以確保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綱舉目張,不陷入事務性的忙碌中。重塑的組織文化是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的關鍵,可見成員整體有序、同頻共振的重要性。協同性要求構成建設學習型文化館系統的各個環節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目標一致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各自為政、無所遵循。
(二)要有程序性、規范性的運作
綜觀國內外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實踐,無不說明再好的經過論證的規劃要變成現實,都必須有具體的舉措才能落實落地。對應該做什么、從哪里開始做、如何去做等問題都要有硬性要求,強化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確保每個人的行為有所遵循。首先,組織中的每個人,尤其是領導者,必須熟知學習型組織建設理論及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其次,通過全員性、全程性、團隊性的深度學習思考,使全員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明確建設中應把握好哪些問題,如何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以掃清障礙,為規劃好的實施方法打好程序“腹稿”。
所謂規范性,就是在建設學習型文化館過程中要求每個環節、每個流程、每個步驟、每個崗位的工作都必須按規矩進行,有明確的要求。為了確保這種規范性的實施,要按照PDCA循環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程序,周而復始地堅持規劃(計劃)、實施(執行)、檢查(查核)、處理(改進)四步工作法,確保規范性得到體現。
(三)要有開放性、創新性的思路
當下,建設學習型文化館,既要立足于國內外特別是全黨、全國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及學習型組織經驗的堅實基礎,又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新目標,而上述經驗諸如重視新理念新知識的學習、學習壓力的解決及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推動系統等,為在建設學習型文化館中提供了借鑒。
(大連市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王彬,白雪華.路在何方?文化館“十四五”轉型發展之思[N].中國文化報,2021-01-08(6).
[2] 王彬,白雪華.路在何方?文化館“十四五”轉型發展之思[N].中國文化報,2021-01-08(6).
[3] 畢緒龍.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的融合發展[A].見:李國新.文化館發展十一講[C].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110.
[4] 李國新.疫情對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影響的思考[A].見:李國新.文化館發展十一講[C].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31.
[5] 鐘國興.為什么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黨[N].學習時報,2012-12-11.
[6] 陳維政,余凱成,黃培倫.組織行為學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