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談品牌的時候,首先必須以特定消費者為前提。拋開特定目標用戶群、拋開特定市場細分來談品牌是無意義的。
當下我們的品牌面臨三個嚴峻的挑戰:
1.代際差異:出現五代人在使用同一品牌的現象。
2.數字入侵:數字化和智能化改變了品牌塑造方式和商業模式。
3.財富極端化:消費分層和消費者分層將愈加明顯。
基于此,當下的品牌機會在于顧客的巨大變化。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有兩類顧客正在成為所有品牌關注的對象。
第一類顧客我們稱之為“ESG人群”,ESG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的縮寫,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而非傳統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ESG人群是一個除了關注產品本身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還會越來越關注產品背后的企業商業模式和品牌價值觀的人群。
那么這一群人,將對我們的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針對他們創造社會價值呢?
這些人的共同特性是:他們所選擇的品牌,他們的購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價值觀驅動的,他們會考量,這個品牌背后的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是否環保、是否關愛地球、是否可進行循環經濟……
所以當一群消費者成為ESG人群時,這類人群的發展與優勢也會推動我們的ESG類企業獲得消費者在價值觀層面上的共鳴。
第二類顧客是新消費增長人群,他們在快速增長。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針對“95后”“00后”這群1995―2009年出生的人,關注都是只增不減的。在中國,我們把這類人群定義為新消費增長人群。
那這群人規模有多大?根據人口統計,有1.5億―1.7億。這群人對品牌的認知、對品類的選擇以及對品牌的期待,與以往的顧客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群人具有更強的信息收集和比照能力,更強的自我表達渴望,也更希望通過使用、擁有品牌來表達自我和定義生活。他們有著比上一代人更強大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比我們“70后”“80后”更高水準和國際化的審美。這些都反映在他們與品牌的互動、對品牌的選擇上,這類人是新消費人群。

所以,無論我們今天是談論高端品牌還是大眾品牌、區域性品牌還是全國性品牌,我們都無法忽視這兩類人群,他們是很多品類和品牌的天使消費者和核心消費人群。
圍繞這兩點,我們就可以展開后續的關于高價值品牌的論述。
什么是高端品牌?如何打造高端品牌?我提供一些個人的觀察和心得,供大家參考:
第一,真正的高端品牌是去高端化的。那些真正的高端品牌從不刻意標榜自己是高端的。為什么?因為它們的高端已經不需要“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了,而是消費者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它們產品的高端。
什么是高端?高端是引領,是啟發,是科技,是共創,是探索,是超越,是關愛,是歸屬。
“高端”這個詞更像是一個框架,我們可以從里面細分出很多感受,而這些感受才是我們的高端品牌需要通過產品、服務和傳播體驗來傳遞給消費者的。
而把高端打到自己的品牌傳播里去,把高端貼到自己的標簽上,這個動作本身就是極度的不自信和很不高端的。企業自己都不自信,又怎么可能讓消費者跟隨你成為更好的自我,引領大家去實現更好的社會?
我們可以看一看,凡是在廣告中打上“高端”二字的,幾乎都是值得懷疑的“偽高端”。LV、愛馬仕、特斯拉、華為、端木良錦、勞斯萊斯需要自我標榜“高端”嗎?我們要針對我們的用戶去界定什么是真正的高端,而不是非常投機取巧地打上“高端”二字。高端不高端是用戶定義的。
強貼“高端”標簽的做法,可能對低線市場消費者、對剛剛接觸某品類的消費者有效,但是面對真正成熟的消費者,在激烈競爭市場的消費者,在一、二線城市中高度接觸互聯網的消費者,貼這種高端標簽反而會起負面效果。
第二,品牌因顧客而高端,品牌不是因為你的企業而高端,而是因為品牌的顧客而高端,是因為高端顧客用了這個產品后,引領了高端品牌形成。
所以,品牌不屬于你的企業,而是屬于顧客的。我們千萬不要把自己忽悠了。真正的高端品牌是與顧客共同創造的,品牌從來都是一個分布式資產,分布在顧客的心中。
大家想一想,你心目中的高端品牌是哪些?這些高端品牌的廣告傳播是怎么說的?你喜歡的高端品牌的用戶和你是不是一樣的人?這些吸引你的品牌,是不是因為它們的顧客和你是一樣的人,或它們的顧客是你非常想成為的、比你略微高一點階層的人?你想成為他們,所以對你來說,高端品牌是品牌夢想和人生夢想的感召。
第三,真正的高端品牌要滿足三點:高價值、高科技和高感動。唯有這三點才能支撐起高端品牌的強大歸屬感、溢價和品牌忠誠度。
那么再深入一步,我們的顧客對高端品牌有什么樣的期待?我認為有四個期待:
第一,我們期待高端品牌不光是高大上,還要有態度、有擔當。
悶聲發大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的消費者,特別新一代消費者,希望品牌能夠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態度;能夠倡導積極的社會價值觀,能夠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在面對種種挑戰和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品牌能夠挺身而出,體現出真誠、勇敢、睿智……這是我們這個VUCA時代(指變幻莫測的時代)非常稀缺的品質。我們要成為高端品牌,成為被人追隨的品牌,就要有態度、有擔當。
第二,我們期待品牌能夠幫助我們培養興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意義、新方式,成為我們的生活和興趣的培養者,而不是簡單兜售一個產品。
第三,我們期待高端品牌成為我們人際關系的構建者。
因為品牌,我們相識相遇,產生交流;因為品牌,我們成為好朋友;因為品牌,我們有了更多探索自我的可能性;因為品牌,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第四,我們期待高端品牌帶給我們信任。
什么是信任?就是我雖然不一定明白這個產品的優劣,但我可以相信你。很多高端品牌都在高客單價的復雜產品品類當中,這些品類的購買需要消費者具備很多知識,購買決策過程相對復雜,這時消費者與高端品牌之間必須建立信任關系。
那信任來自哪里?剛才說了,科技、承諾、溫度。
接下來,我簡單和大家分享幾個數智化時代品牌發展的趨勢,也是在呼應剛才我說到的高價值、高科技和高感動。
第一,數智化時代,我們呼喚有價值觀的產品出現。我們的品牌不再僅僅講述產品功能如何好,或瑣碎地講述一些情感故事,我們需要更深入地影響到社會、國家,所以我們的品牌要積極地介入社會事務,要表態、要參與。而且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讓品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靠編造故事來傳播。
想要成為關愛社會、關愛社區、強調社會共同發展、讓利益相關者都掙錢的品牌,我們需要優化供應鏈,需要把過去的扶貧模式變成賦能。而不是拍個廣告,說自己贊助了希望小學等表面行為。
我們呼喚有價值觀的品牌。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忠誠度的一個重要來源是什么?是價值觀的共鳴。
像這樣做得好的品牌,其實也不少,比如聯合利華、美體小鋪、耐克等,都是有名的價值觀品牌,它們不僅賣產品,塑造情感故事,還能在困難時期對顧客表達關愛,承擔起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責任。
第二,我們的品牌正在成為敘事品牌。過去我們打造品牌,馬上聯想到的就是廣告、知名度等,廣告和知名度在今天依然重要,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知名度的邊際收益在下降。除了知名度之外,我們需要從傳播變為敘事,變為內容,變為運營;從塑造“45°仰望”的崇拜式品牌,變為“180°親密”朋友般的品牌,可以如朋友般交流、共創、互相啟發。
我們過去強迫式的傳播內容,對顧客本身不會創造太多價值,而變成敘事,即通過講述故事,尋求情感連接、共鳴和啟發。敘事會給你帶來很多有價值的內容,讓你更了解這個品類,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品牌。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對消費者無價值的傳播,變成了對消費者有價值的敘事性內容的構建,讓消費者成為更好的自己。
敘事品牌,要從產品品牌演進為場景化的品牌。因為消費者買的從來都不是產品,而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冷冰冰的產品需要通過場景融入沸騰的生活中。
所以洗衣機變成了家庭清潔中心,電視變成了家庭客廳娛樂中心,手機變成了連接人與人賦能的重要存在……
第三,結構化品牌。什么叫結構化品牌?就是這個品牌不僅是塑造品牌資產的靜態品牌,還要成為驅動業務增長的發動機。
第四,要素品牌。我們要把科技品牌化,要讓科學技術成為我們品類創新中必買的標準。例如,我們的零部件企業,往往會伴隨著整機品牌而成長。像萊卡、杜比、中創新航鋰電池、GORE-TEX(戈爾特斯)等都是要素品牌。
所以,在數智化時代,我們要總結品牌如何驅動公司增長,如何提升公司價值。

最后,數智化時代最關鍵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企業家經營的本質是品牌資產和顧客資產。企業家真正能傳承給后代的不是資金,不是專利,不是土地,不是現金,而是一個被摯愛的品牌。所以我們需要花力氣打造品牌,品牌的生命周期要遠遠長于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鐵打的品牌,流水的產品。
華東師范大學何佳訊教授曾說:“品牌是超越企業家的生命的,是企業家真正的遺產,是能傳承的,是能夠影響我們社會的。”我十分贊同,企業要打造那些被消費者摯愛的高端品牌。
創造品牌和服務顧客是每個企業家的使命,品牌是一個價值承諾,讓我們一起去交付這個承諾給我們的顧客,給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
(曹虎,科特勒咨詢集團全球合伙人、中國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