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鶴
(作者系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教師發展中心)
從教近30 年,遇見很多的美麗與驚喜,但也有少量的遺憾與酸楚。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特別是個性較強、過度敏感、過度自尊、過度自卑、情緒不可控的學生,老師要多學習理論知識,尋找應對之策。
在此,我想分享兩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剛入職時,出于負責任的態度,每次新課上完后,我就會習慣性地問:“××同學,你有什么不懂的嗎?”
記得一次中途接手四年級英語課,快下課時,我看到教室角落里,一個女同學蜷縮在座位旁。我走近她,看到她課本上的名字“張文”(化名),就問道:“張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嗎?”前排一個男同學搶答道:“張文,她什么都不懂。”此話一出,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張文臉憋得通紅,眼淚一下流了出來。
課后,在安慰好張文后,我第一時間與她的父母取得聯系。原來,張文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也就是我們學校附近,張文出生后便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直到小學四年級,父母才把張文接到這里讀書。爸爸迫于生計早出晚歸,只有周末才能抽出一天時間陪伴孩子。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很生疏,親子關系并不融洽。
張文在學校里,語文和數學這兩個學科成績還不錯,只是以前沒有接觸過英語,現在要從零開始學習。最糟糕的是,張文一開口說英語就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導致現在害怕開口,不敢說英語。她在學校沒有朋友,同學都不愿意與她同桌,班主任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單獨坐。因此,張文特別想念爺爺奶奶及以前的同學、朋友,多次鬧著要回老家。
經過了解,我已經抓住問題的關鍵:一是張文的英語學科學習不得法,讓她感到很自卑;二是陌生的環境讓她思念故鄉的親人。此后,我開始幫助張文解決問題。
張文是個自尊心強、愛面子的孩子,因此,我將和她談心的地方選在遠離教室的小花園,免得被同學看到,引發新的問題。一見面,我便開始夸獎張文:“我覺得你是個孝順、善良,很有愛心的小姑娘。”張文被我夸得很不好意思,這也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趁熱打鐵說道:“那你來回答我幾個問題好不好?”
“你到大城市讀書,爺爺奶奶很高興,你想成為他們的驕傲,是不是?”提到爺爺奶奶,張文的眼睛立刻放光。
“你的朋友、同學沒有機會來這里讀書,她們很羨慕你,對不對?”我接著問,“你學英語遇到一點困難,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不能用漢字標注英語讀音。你剛讀四年級,很多初一學生都是零起點,通過努力,他們的英語也學得很好,有的還到國外留學、工作。我來幫你學英語,你有沒有信心學好呢?”她回答后,我又問:“你努力學習,讓父母安心工作,等到條件好些,把爺爺奶奶也接來大城市生活,行不行?”
她的回答,聲音一個比一個響亮,我很高興張文能重拾信心。此后,每天下午放學,辦公室就成為我和張文的私人空間。我用一個月時間指導張文學習48 個音素,還自制音素卡片助她英語入門。每天,我都看到張文整天如著了魔般練習英語單詞。我知道她心底的斗志被激發出來了。期末英語考試,她得了滿分,我當眾表揚她,還讓她介紹英語學習的經驗。她也毫不隱瞞,落落大方地和大家分享學習技巧。張文通過尋找單詞的發音規律,讀音標寫單詞,徹底解決了學習英語的生詞問題。此后,同學們再也沒人嘲笑她,紛紛把她當成好朋友,當成學習的榜樣。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文的語文和數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此時的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說話大聲,敢于表現,和父母的關系也變得融洽和諧。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我到鄉鎮小學交換教學的日子里,我認識了小宇。班主任和其他課任老師私下里都稱小宇為“不定時炸彈”。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十分想探究小宇究竟是個怎樣的孩子?
初見小宇,只見他一副雷打不動的樣子,雙手的指甲黑黑的,校服也臟臟的。小宇看見我,根本不愿意理睬我,目光游離不定,不敢直視我的眼睛。我很好奇,找到他的班主任李老師。聽了我的敘述,李老師笑了:“誰叫你是女的?”
我聽后,一頭霧水,心中更加迷惑。見狀,李老師笑著補充道:“他對已婚婦女都懷有敵意。”從李老師的口中,我聽到小宇故事的完整版。
原本,小宇曾擁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小學一年級時,小宇成績很好,性格開朗,人見人愛。可是好景不長,小宇的父母關系逐漸惡化,父親甚至有了外遇,后來兩人離婚,自此,小宇再也沒有見過父親。與此同時,小宇母親的脾氣也越來越差,經常打罵他。
起初,小宇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經常一個人發呆,不愿意說話,成績也下降了很多,甚至特別害怕陌生的女人。再后來,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宇開始變得倔強、易怒。四年級時,小宇儼然成為班里的“大哥大”。為此,班主任把他稱為“不定時炸彈”,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就會發脾氣。
由于父母的原因,原本美滿的家庭頃刻土崩瓦解,留下的是傷痕累累的心。我不禁思考小宇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會遇到怎樣的挫折,他心靈的陰影何時才能得以驅散?
責任心把我推向小宇,我計劃好好和小宇深談一次,所談的話題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約小宇到操場旁的林蔭小亭,那里僻靜不會遇到其他學生。我買了孩子都愛吃的零食和水果,開始了與小宇的談心:“小宇,你是個勇敢、有擔當的小男子漢。我兒子剛上幼兒園,脆弱、愛哭,你愿意教他學會堅強,愿意保護他嗎?”小宇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立刻答應我的“請求”。“你幫了我,我得感謝你,我會定期給你買些學習用品和吃的東西作為回報。這是我們倆之間的秘密,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呦!”這其實是我想保護小宇的自尊心,多給他一點關愛。
我從改善小宇不良的衛生飲食習慣開始改變他,漸漸地,小宇變得整潔干凈,同學也不再嫌棄他。
班主任和同學們都驚喜地看到小宇的外在變化,同時小宇的性格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隨后我和他談及了學習問題,小宇表示他很想好好學習,但是之前荒廢了學業。我看到他滿臉懊悔,和他約定一起找回“蹉跎”的歲月。漸漸地,再也沒人叫他的綽號,因為小宇已經回到了正軌。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在子女的教育上最好不要犯糊涂,應該多些理解、多花點心思。
在與張文和小宇的相處中,我學會如何對待這些“特殊”的孩子,對他們關愛要“不留痕跡”,潤物細無聲,在關心、幫助他們的同時,保留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感到被尊重重視、被肯定認可、被信任期待、被關懷鼓勵。這樣,孩子的愛心、善心就會不斷被強化,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也會隨之提升,從而勇敢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