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棋
春節過后,山東的王先生家面臨七八張保單續保,其中有長期險如重疾險、壽險,直接把錢存銀行卡里,保險公司自動扣錢續保,也有短期險如一年期的意外險、醫療險面臨到期手動續保。以往,這些事情他的保險經紀人都會提醒他并在系統上操作好,他只需要交下保費即可。但今年卻不同了,保險經紀人告訴他,那些自己買的短期險保單,都是互聯網保險產品,按照互聯網保險新規,需要自己了解保險產品,閱讀健康告知、保險協議等,然后自己填寫投保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證、職業、地址、郵箱等信息。而之前投保的意外險產品下架后,還要進行投保更換產品,要不然保障就中斷了。
對保險代理人小袁來說,互聯網保險新規后,可售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大大減少了,雖然有新的產品上線,但相比之前海量的性價比高的產品還是不足。尤其是新規后,代理人只能宣傳互聯網保險產品,不能直接對客戶進行銷售。
險企紛紛更新互聯網保險產品信息
2021年10月22日,銀保監會印發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新規),生效時間節點是2022年1月1日。
受新規影響,一大批互聯網人身險產品集中下架。在2021年12月31日24時之前,所有目前正在以“互聯網保險”(即投保人通過投保鏈接可自行完成投保的銷售模式)為形態銷售的保險產品,全部都要下架,無一例外。
據悉,11月底至12月底為下架高峰期,有五六十款互聯網保險產品陸續下架,產品基本覆蓋所有險種,以年金保險、普通終身壽險、增額終身壽險為主,承保公司多為百年人壽、信泰人壽、弘康人壽、橫琴人壽、信美相互等互聯網渠道保費占比較高的中小險企。
2022年1月1日至6日17時,有34家險企(壽險公司19家,產險公司15家)、74家保險中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等)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更新了互聯網產品信息。按照新規,一些險企此前銷售的產品已經下架。
新規前,所有產品皆可“互聯網化”
互聯網保險產品與我們從代理人那兒買的保險產品有什么區別呢?
在新規前,互聯網保險產品與線下銷售的保險產品并無本質區別,至少監管部門并沒有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產品備案、精算定價、形態設計做單獨的要求。說得直白一點,互聯網保險產品就是保險公司把一款保險產品的費用成本結構進行重新拆分,把銷售渠道從線下轉到了線上而已。換而言之,新規前,所有保險產品皆可“互聯網化”。
那保險公司為什么要把保險產品“互聯網化”呢?因為新規之前,互聯網保險產品有兩個優勢。一是簡化了保險產品的投保流程,代理人只要將投保鏈接推送給客戶,客戶在手機端進行簡單的資料填寫、問詢告知,即可完成投保。二是很多互聯網保險產品都可突破經營地域限制進行銷售。
按照《保險公司管理規定》,除了保險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一家保險公司只有在某個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才能在當地開展保險業務。因此,分支機構比較少的中小型公司就只能夠經營當地的一小攤業務。根據保監會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舊規)第七條,意外險、定期壽險和普通型終身壽險可以跨區域經營。于是很多中小型公司開始發力網紅互聯網保險產品,搶占市場。
但如果所有保險產品都可以“互聯網化”,就相當于在當前的監管制度上留下了漏洞,為此才有了新規的發布。
互聯網新規做了哪些調整
相較舊規,新規都做了哪些調整?
一是以后的保險產品名稱必須備案為“互聯網”專屬產品,才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
二是新規下,只有特定的幾類保險產品才有資格備案為“互聯網保險產品”,且非互聯網保險產品將不得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分紅型、萬能型、投連型產品明確排除在互聯網人身險經營產品外。
新規下,可備案為互聯網人身險產品的品類包括:(1)意外險;(2)健康險(除護理險);(3)定期壽險;(4)保險期間10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5)保險期間10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險。
保險公司想要經營上述(1)(2)(3)類保障型業務,只需要滿足一個比較簡單的“基本要求”;但如果是想要同時經營上述(4)(5)類儲蓄型業務,則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十分苛刻的“高階要求”,包括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溢額超過30億元。
這一“高階要求”,直接篩掉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中小公司,令可以經營儲蓄型互聯網業務的公司僅剩20家左右。
因此,新規正式實施之后,大家在互聯網上將無法買到由中小公司提供的儲蓄型互聯網保險產品,互聯網保險產品的供給量將大大減少。
三是只有互聯網保險業務才可以在全國跨區域銷售,非互聯網業務將只能夠在公司開設了機構的地區進行銷售。
保險公司之所以愿意把保險產品“互聯網化”,就是因為互聯網保險產品可以突破銷售地域的限制,將產品賣到公司尚未開設分支機構的地區。這一發展模式,也成了過去幾年中小保險公司借助互聯網渠道進行“彎道超車”、擴大保費規模的法寶;不少保險中介機構、網銷保險平臺也借助中小公司低價、高性價比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成功獲得了多輪融資,有的甚至憑此模式成功上市。在新規下,可以被開發和備案為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種類將變得很有限,且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將無法經營儲蓄型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因此只能選擇將主要業務模式從線上轉為線下。而線下就意味著只能在已經開設了機構的地區開展業務,失去了全國展業的能力。
因此,新規正式實施之后,原來在線上銷售的互聯網產品一旦下架,如果這家保險公司在當地也沒有開設機構,消費者將再也無法在這個地區買到該公司的產品(即相當于下架的產品“在當地永久停售”)。
四是有營銷員介入的保險營銷模式將不再適用于互聯網保險業務,不得使用互聯網保險產品。新規后,很多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只能向客戶宣傳互聯網保險產品,不能直接對客戶進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