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素音
【摘要】閱讀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所以我們得重視學生的閱讀,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努力培養孩子成為新時代愛閱讀、會閱讀的“讀書郎”。
【關鍵詞】閱讀;興趣;方法;習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由此可見,閱讀在新現代對人的重要性。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要求的愛閱讀、會閱讀的“讀書郎”。那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來開展閱讀活動。
一、利用多種途徑,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才會想讀樂讀,讀出快樂。而針對小學生直觀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抽象思維較低,注意力差等特點,我想方設法采用各種形式,使閱讀變得豐富多彩,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
(一)利用書中圖畫,激發閱讀的欲望。
語文課本大多配有活潑、形象生動的插圖,于是,我利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觀察圖畫,說說圖中畫了什么,講了什么事?再圖文對照讀課文。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學生更容易,更有興趣去讀、去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創設故事情景,演出閱讀的快樂。
小學課文故事內容簡單,情節生動有趣,聲色并茂,深受學生的喜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會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即興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讓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了讓全班同學都能參與到表演中來,我還經常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評出“最佳表演獎”,以此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增加閱讀的趣味。
為了提高文本的趣味,讓學生更容易、更樂于去閱讀文本,我會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播放了大自然中鳥唱蟲鳴水流的音頻。接著問:“大自然的聲音美嗎?”“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我順勢引導說“《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把大自然描寫得更美呢!話音一落,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而在學習微風和狂風兩個重點句子時,我利用了多媒體播放了微風和狂風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兩種風的不同,學生便興致勃勃地去試讀句子,很容易就讀出兩個短句的語氣與語速的區別。
(四)善用鼓勵,激發閱讀的信心。
我們要善用鼓勵,及時肯定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敢讀樂讀。
二、教給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也是達不到預定的效果的。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才能更有效地進行閱讀。
(一)指導閱讀的方式,便于閱讀選擇。
《語文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學會不同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閱讀方法的利弊,才能便于學生根據閱讀要求或自身需要選擇閱讀的方式。
(二)鼓勵個性化閱讀,利于閱讀質量。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的個性特征。在課堂上,我注重營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提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鼓勵學生讀出問題及感受,做好批注,再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獨到的意見。
(三)邊讀邊思考,益于閱讀理解。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閱讀也如此,邊讀邊思考是非常好的閱讀方法,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把讀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讀、畫、想,眼、手、口、腦并用,學習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跳水》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船長為什么要拿槍逼孩子跳水?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救這個孩子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思考比較后,同學們明白了逼孩子跳水是最省時、最有效、最安全的解救方法。這樣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既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教給了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又讓學生了解了人物的思維過程,更有益于加深閱讀理解。
(四)引導預測想象,增加閱讀樂趣。
好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有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在閱讀故事時,如果我們能借助故事的題目,插圖,以及故事的內容等,設置懸念,讓學生去預測,那必能增加閱讀的樂趣。通過引導學生預測想象的閱讀方法,不但增加了閱讀的樂趣,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及想象能力。
三、課內外結合,培養閱讀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那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呢,我覺得要課內外相結合,雙管齊下。
(一)教室設置圖書角,讓學生隨時隨手能閱讀。
我在教室里的圖書角放置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并定時更換,讓學生能隨手閱讀,營造讀書的良好氛圍。我還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借讀好書,互相交流讀后感。
(二)鼓勵做好閱讀卡,定時評比,樹立閱讀榜樣。
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持續性也不穩定。于是我充分地利用評比、獎勵等推力,以做閱讀卡為途徑,延伸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再每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評出“最佳閱讀者”,給予表揚獎勵,樹立閱讀榜樣。這樣持續下去,學生慢慢就養成了認真閱讀,做好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三)適時推薦課外讀物,感受讀書之樂。
閱讀如果只靠課本,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向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適合的、豐富多彩的書籍,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再好好閱讀。由課內讀物自然地向課外延伸,從寬度上再次培養了學生閱讀的好習慣。
我相信:只要我們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相信學生一定會成為愛閱讀、會閱讀的“讀書郎”,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