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好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情感教育在當今的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關注。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也是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情感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滲透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對策
情感教育實際上是指教師通過與學生的積極溝通,進行情感上的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適應能力較低,這是缺乏情感體驗的重要體現。為了提高學生的承受能力,教師需要積極地將情感教育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因此,有必要對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方法進行研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國大力倡導使用情感教育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社會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教學法,小學生可以樹立自己的未來理想。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有必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情感交流。一是對于思維自主性較低的學生,我們應側重于指導和鼓勵,以幫助小學生發展自信心;二是對于思維自主能力強的學生,有必要教給學生制定正確的處事原則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設置特定的場景,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情感,從而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此外,通過結合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情感教育完全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不僅會豐富小學的語文內容,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基堅實的基礎,增強學生體驗的情感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內容缺乏情感性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沒有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方面沒有規劃重點內容,教學目標過于空虛。情緒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內容,正確的情感感知可以幫助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是知識的傳遞,而學生學習的大部分內容是在寫作技巧、詞匯的使用和文章分析方面。大多數教師忽略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情感共鳴,無法激發學生深入的情感體驗。在現實生活中,教師通過忽略了情感教育,因此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灌輸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小學生充分參與語文課堂的基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長期專注于知識的學習并不輕松。因此,對于教師而言,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非常重要。在教學內容上,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課本為基礎。教師不能將實時新聞和實時事件與教科書結合起來,小學生不良的課堂學習狀態導致他們在課堂上走神,并會抵制課堂學習。因此,教師無法提高教學效率,難以發展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滲透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與教學目標融合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確定語文課程的有效目標,以確保語文課程教學的有序發展和有效實施。其次,在設定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時,教師應避免盲目地定義教學目標,應了解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思想為小學語文教學設定目標。在設定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時,教師應整合情感教育思想,完成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需要讓學生了解,這是一首關于紅軍長征的詩歌,反映了中國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然后,教師可以利用這首詩來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可以通過掌握這首詩的內容來理解這首詩的情感,從而指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精神。教師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目標中添加適當的情感交流,讓學生之間展開討論,討論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并讓學生之間交換想法,說一說紅軍經歷了哪些艱難的道路,以加深學生對紅軍精神的認識,有機地整合情感教育和教學目標。
(二)開展小組合作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生通常較為活潑,思維也較為活躍,對周圍的新鮮事物會充滿好奇,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應采用豐富的方式來構架,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施情感教學策略時,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合作來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并在文章中積極表達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例如,講解《田忌賽馬》時,幫助學生理解田忌賽馬時的思路,為什么田忌要組織這樣的比賽順序,并且獲得了勝利?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也可以根據《田忌賽馬》的思路,選擇六名奔跑速度不同的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比賽,看比賽的實際結果與課文是否匹配。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轉換思維模式,不是單一地被束縛在課堂中,被動地聽老師講課,而是能夠自己打開思維,自主思考,然后通過實際的操作,深入地了解課文,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小學生中發展平等概念也是小學生語文情感教學的關鍵要素。在教學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心平氣和地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能夠信任教師,從而更愿意主動學習。如果老師不愿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這會引起學生的失落心理,甚至使小學生在心理上失去平衡。這將使語文教學更加困難。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成功地進行情感教育,有必要讓學生心理地位得到提升。
總體而言,基于素質教育的概念,我國的教育部非常重視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根據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認真貫徹情感教育的核心要求,將其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并通過各種方式為小學生創造更美好的學習環境,以加強小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能夠受到情感熏陶,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習慣,建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裴青萍.探究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育[J].情感讀本,2019(3).
[2]蔡林.小學語文情感性課堂教學探索[J].喀什大學,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