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奇科
【摘要】留守兒童是指家庭中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被留在家中生活的兒童,這是我國農村常見的一種特殊現象。這些兒童通常與父母更上輩的家人一起生活,甚至獨自生活,根據調查表明,離開父母缺失親情和家庭教育的情況很可能會導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逐漸成為學校和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中分析了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并據此對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展開探索。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 對策
目前我國仍有許多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勞動力為了生存通常選擇離開家鄉去更加發達的城市工作,以此來改善家庭經濟情況,但這樣的現象逐漸廣泛的現狀下,也出現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象。父母作為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兒童獨自留在家中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會造成兒童成長過程中親情的缺失,同時學校和社會也缺乏對留守兒童的重視,由此會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為了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使兒童能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聯合起來,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兒童能夠健康成長。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一)親情的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被留在家中通常與祖輩生活在一起,而祖輩一般年紀較大,思想和文化的落后使他們無法實現更好的兒童教育,過大的年齡和思想差距也讓祖輩很難與兒童進行有效溝通,往往無法發現兒童的心理問題;還有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例如叔叔、舅舅等生活在一起,這樣的情況由于不是直系親屬無法對兒童進行嚴厲的管教,兒童也很難完全聽從管教,無法開展有效的溝通;與父母的常年分離也會導致兒童心中對親情的漠視,對父母沒有深厚的感情,久而久之導致父母即使回到家中也無法對兒童進行真正的管教,無法解決兒童出現的問題。
(二)學校監管不嚴
農村留守兒童通常在農村學校中學習,這些學校往往條件較差,師資力量不足,監管力度不夠,留守兒童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中缺失父母的管教也會使留守兒童不重視上學學習的重要性,造成大量逃學情況的發生,最終導致留守兒童受教育水平低,更加無法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因為缺乏管教造成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留守兒童在外的父母無法得知兒童的真實情況,只能通過物質彌補的方式來關心兒童,而這種情況也會養成兒童好逸惡勞、浪費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社會關注不足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青壯年勞動力離開家鄉去尋找工作機會引起的結果,而這種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而遠離家鄉到發達城市工作的勞動力往往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得到較高收入的工作,在城市中獲得的收入除了維持自己生存之外還需要補貼家鄉的家庭,因此無法真正在城市中立足,只能將子女留在農村。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體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中,在農村無法獲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關注和教育水平,不能實現積極向上的全面發展。并且由于缺少家庭的關愛和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身心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必須重視對兒童的關愛和教育才能夠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更加需要得到重視。外出務工者的目的是賺錢養家,以及給兒童更好的生活條件,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兒童的關心教育,需要讓兒童的物質和精神方面都得到滿足。家長外出工作不能陪伴在兒童身邊,也需要時刻關注兒童的成長,關心心理健康。家長應該讓兒童感受到自己的愛,無論是語言還是行動,可以保持較高的頻率進行通話,關心日常生活和學習,細心注意兒童語言中透露的變化,對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給予大力的支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盡量選擇離家鄉較近的城市工作,方便時常回家探望兒童,以切實的行動關愛兒童,讓兒童體會到親情的重要性。
(二)加強學校管理
家庭教育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缺失要求學校必須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對留守兒童加強關心和管理,保障留守兒童在學校生活中能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校教育需要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教育才能保證兒童的健康成長,學校需要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保持聯系,關注兒童的情況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與家長合作解決問題;學校可以實行寄宿制為留守兒童提供相對較好的住宿條件和生活上的幫助,這樣的措施既可以保證兒童的安全也能夠使學生間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讓友情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及時發現并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需要開展心理學科教育,為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同時設立心理咨詢室,鼓勵學生及時溝通自己的問題。
(三)完善社會體制
社會各部門需要聯合起來協調工作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視起來,在社會各層面關心留守兒童,幫助學校進行相關的建設和改革,保障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建立起專門的農村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全面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和成長過程,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分析解決問題,進行有規律的走訪,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和生活情況。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目前地區經濟發展尚不平衡造成的問題,由于缺少家庭的關愛、學校的管理和社會的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聯合起來,共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讓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何宏蓮,宋冰.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面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 理論觀察,2021(6):83-86.
[2]伍世億,胡珊.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4):232-233.
[3]邱靜. 立足農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 青年與社會,2020(29):81-82.
[4]楊承瑞,盧富榮. 親子溝通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及對策[J]. 教育界,2020(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