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斐,陶 然,張 波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01)
OBE全稱為Outcomes-Based Education,譯為學習產出教育模式,最早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在教育領域對OBE的定義很多,美國學者斯派帝(Spady W.D.)將其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確保學生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1]。澳大利亞教育部門對OBE的定義是基于實現學生特定學習產出的教育過程。教育結構和課程被視為手段而非目的,學生產出驅動教育系統運行。阿查亞(Chandrama Acharya)將OBE劃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和使用學習產出[2]。關于OBE概念的界定,其核心均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重要。學習成果的明確是OBE教學理念首要解決的問題,繼而將成果與課程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聯系起來[3]。
“工坊式”教學(“Workshop”Teaching)最早可追溯到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包豪斯設計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4]。包豪斯是集體作坊式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注重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和分享展開教學與學習,以解決設計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組織教學。1960年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師勞倫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將“工作坊”引入現代都市計劃中[5]?!肮ぁ币鉃椤肮Ψ颉?,是本領、造詣、技術、修養的體現;“坊”意為從事手工生產的場所[6];“工坊”有小巧精致之意,是“匠心”精神的所在。傳統技藝的傳承主要是師徒相授,在現代教學中將傳統的工匠制度傳承,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達成學習產出的目的,培養優質的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在制訂之初需要對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得出專業培養目標,目標的制訂往往需要符合當下行業發展要求,適應企業用人需求。但落實到課程目標往往與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偏差,如基礎課欠缺專業背景,與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契合度不高,造成學生不明確學習的最終目的,難以反映企業實際情況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7]。
2+1的培養模式(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2年在校學習,1年企業實踐)讓兩年的在校學習任務繁重,教師既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教授理論知識,又要投入大量時間輔助學生實訓教學,因此忽視了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深度交流、討論?;咏涣魇菐熒舜肆私獾闹匾侄危菍W情分析的一手資料,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果詳細評價的有效途徑。缺少互動,學習產出效果將受到很大影響。
在原有的人才培養體制下,教師更注重學生課上表現,而忽視課下的學習延展。學生缺少教師的監督,也很難實現良好的自主學習,其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學習的動力和職業目標的規劃。
為了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會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以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但過多的學習內容,使其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并不能得到保證。適當地給予學生課下學習的自由,讓他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需要提升的領域,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能力。
校企合作多數停留在學校輸送學生去企業實習的最初始階段,并沒有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應將企業引進來,進入課堂,進入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人才專項化培養。
基于OBE“逆向設計”原則,由產出結果制訂產出計劃,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OBE理念的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框架Fig.1 Teaching framework of furni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based OBE concept
首先,結合地方產業結構,深入開展行業企業調研,明確家具專業人才預期學習產出目標,即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根據產出目標制訂學習產出計劃,完成課程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組織與實施工作。實現學習產出部分由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構成。其中,“工坊式”教學的主要實施部分于課后進行,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同參與項目實施全過程。再次,教師對實現學習產出進行全程評價,依據評價結果,提出調整策略。最后,應用學習產出,達成培養目標,實現產出目的。
通過基于OBE理念的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框架可知,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助學生完成產出目標?!肮し皇健苯虒W在其中起到產出能力應用、檢驗、提升的作用。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參與實際的產品研發項目,體驗真實工作流程,從而找到優勢與不足,逐步形成符合個人職業發展的規劃路線。
“工坊式”教學主要以項目帶動學習任務,從而實現學習產出計劃。項目主要有仿真性項目和真實性項目兩類。其中,仿真性項目是虛擬的、接近真實的項目;真實性項目是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發、生產和推廣的,具有一定商業價值的項目。兩類項目的出發點均是通過真實的工作過程感受家具及木制產品的整體研發過程。
3.2.1 “工坊”的功能
“工坊”有別于企業,其主要功能仍然以教學為主,但又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肮し皇健苯虒W與傳統教學比較,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廣泛的實踐空間。它將以班級為單位的統籌教學,轉換為以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的團隊組合為單位的開放式教學。在這里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實戰訓練,將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獲得工作經驗。“工坊”既是學生專業能力鍛煉的舞臺,也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平臺。
3.2.2 “工坊”的設置
“工坊”的設置依據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向進行。每個“工坊”設置設計崗、生產崗和營銷崗,配置1~2名專任教師、1~2名企業導師或行業顧問、10~15名學生。每個工坊需要與不少于1家本地企業和非本地企業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針對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就業方向和課程分布,共設三個“工坊”,分別是實木家具設計創意工坊、板式家具設計創意工坊、木制品設計創意工坊。
3.2.3 “工坊”師資結構
“工坊”的實踐教學模式要求專任教師必須具備“雙師”資質,有一定的企業實踐經驗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并能夠承擔本專業1~2門專業課的教學工作。另外,“工坊”還聘請了企業和行業專家對日常教學工作給予監督與指導。
3.2.4 “工坊”學生結構
高職一年級第二學期即可參與“工坊”活動,二年級學生負責指導低年級學生,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促進學生在專業技術、團隊協作、團結互助等方面的共同成長。
3.2.5 “工坊”運行機制
本院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精細木工實訓室”為國家級實訓室,依托優質實訓資源,利用“工坊”項目化教學,通過行業協會搭建工作平臺。開展家具及木制產品設計研發、社會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從而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菜單式”員工培訓計劃和學生頂崗實習計劃。
3.2.6 “工坊”管理模式
“工坊”打破了教室與實訓室的界限,教學行為根據項目要求靈活安排。對“工坊”的管理有別于常規教學管理,本院“工坊”是在院系領導監管下,實行自主管理方式,由“工坊”教師負責“工坊”運行、教學組織與安排。另外,學生也參與“工坊”的日常管理,在正常學習工作的同時,承擔學習管理、環境衛生、安全作業等工作。
3.2.7 “工坊”教學組織
“工坊”的運行和管理模式更接近于企業,但其實際功能仍然是服務于教學。因此,“工坊”教師需要根據本“工坊”的專業方向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等。
“工坊式”教學以項目為導向,有組織分工地展開項目相關任務的實施工作,具體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實施過程按照真實工作流程進行,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全程跟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同參與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每個階段需要進行總結匯報,找問題、糾錯誤,在反復實驗、論證中摸索規律,積累經驗。

圖2 “工坊式”教學實施過程Fig.2 “Working style” teaching implement process
家具及木制工藝品的設計與樣品制作可以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完成,規?;a、營銷、推廣、產品跟蹤及售后需要在企業完成?!肮し弧背椖康膶嵤┩猓€兼具崗前培訓的工作任務。通過職教集團平臺進行有針對性地網絡崗前培訓課程學習,讓學生無障礙地進入企業實習工作,縮短企業培訓時間?!?+X”證書試點工作的正式啟動,使學生在校即可完成“家具設計師”“手工木工”等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考核。
OBE教育理念讓學生入學后便可知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規劃未來?!肮し皇健苯虒W是OBE學習產出前的重要實踐與檢驗環節,在這里學生真實體會家具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每個階段、每道工序都蘊含著心血與智慧,收獲了多元的知識,感受到繼續學習與深入學習的重要性,拓闊了視野,提升了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