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躍,李高鋒,王中軍,趙子玲,趙金龍
(1.中鐵建工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2.廣東建科創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某資源熱力電廠位于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西南部,項目總占地面積14.76 萬m2,建筑物基底擬占地面積46815m2,總建筑面積91709m2。本熱力電廠設計日均焚燒處理垃圾量為3000t,配置4 臺800t/d 垃圾焚燒爐和2 臺50MW 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
本項目共配置兩個垃圾池,其尺寸分別為61m×30m、55m×30m,垃圾池底標高-6.00m,底板厚度為1000mm,側壁厚度為800mm,側壁高度為23.95m。采用補償收縮防水混凝土澆筑,抗滲等級為P10,在混凝土中加入含量為膠凝材料8%的抗腐蝕防水劑,同時摻加聚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摻量為0.9kg/m3。垃圾池底部澆筑設有膨脹加強帶,加強帶的寬度為2000mm,加強帶采用C45 膨脹混凝土。
首先,資源熱力電廠垃圾池的混凝土結構不可避免地接觸到酸堿度不一樣的物質,特別是具有一定腐蝕性的垃圾滲濾液,對混凝土結構常產生嚴重的、持續性的侵害,除此之外還不可避免受到垃圾傾倒的擊打與垃圾吊爪機的沖撞[1]。
其次,混凝土結構存在具有多孔狀、收縮開裂等固有缺陷,致使混凝土結構不具有完全防水功能,易受到外界環境條件侵襲,產生開裂滲漏、碳化、中性化、堿骨料反應等不良結果,同時,施工縫、對拉螺桿鋼筋頭等部位更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滲漏隱患。
資源熱力電廠的垃圾池承擔著整個電站垃圾收集、發酵,滲濾液過濾等重要功能。垃圾池一旦開始運行,將持續至其服務年限終止。在此期間,如果垃圾池發生滲漏,不僅會對地下水、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還會對垃圾池進行改造修復,影響正常生產。因此,垃圾池的抗滲防腐滲透要求很嚴格。
根據工程要求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實施的3種方案:“五布七油”法、復合土工模法、防腐抗滲涂料復合法。對比分析,方案評價如下:“五布七油”法的成本最低,但由于抗疲勞性能較差,在不斷受到垃圾傾倒的擊打,和垃圾吊抓斗的沖撞之后,表面防滲定容易受到損傷失去作用,后期維護風險大;復合土工膜法的成本適中,由于拼接工藝較為麻煩,容易產生質量缺陷,也存在較大的后期維護風險;防腐抗滲涂料復合法的成本比另外兩組略高,該方案防腐抗滲效果好,穩定性高,需進行后期維護風險很小,若需進行維護修復,補救措施也較為簡便。
根據選定的初步方案——防腐抗滲材料復合法,其方案實施需要抗滲材料與防腐材料。
3.2.1 抗滲材料的選擇
對于抗滲材料,K11 通用型防水涂料是一種聚合物水泥基、綜合多種防水機理的新型環保建筑防水材料[2],屬于柔性防水、防水效果較好。作為剛性防水材料的賽柏斯水泥,防水效果極好,具有裂縫自修復特點,且已在合肥生活發電廠垃圾倉工程證明其良好的抗滲性與耐久性[3]。經過對比分析以及綜合考慮,垃圾池抗滲選擇防水效果更好且具有裂縫自修復特點的賽柏斯水泥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
3.2.2 防腐材料的選擇
對于防腐材料,聚脲防腐噴涂[4]與高耐磨環氧玻璃鱗片[5]均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經過對比分析,相比于聚脲防腐噴涂,耐磨環氧玻璃鱗片施工工藝更簡單。因此,應當優先選擇高耐磨環氧玻璃鱗片。
本項目抗滲防腐技術采用防腐抗滲涂料復合法。垃圾池底板(圖1),由4 層結構組成,具體如下。

圖1 垃圾池底板結構組成
(1)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層。
(2)1.5mm 厚賽柏斯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層。
(3)200μm 高耐磨環氧玻璃鱗片涂料層。
(4)150mm 厚混凝土保護層。垃圾池池壁結構無須完成150mm 厚混凝土保護層,除此之外與底板結構組成相同,如圖2 所示。

圖2 垃圾池池壁結構組成
(1)選用低水化熱或者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置混凝土。
(2)采用非堿性活性骨料,骨料采用表面粗糙、質地堅硬、級配良好、孔隙率和含砂率較低的碎石,顆粒直徑5~31.5mm,含泥量不超過1%。
(3)細骨料選用顆粒較粗、孔隙率較小、含泥較低的中砂,含泥量不超過3%,細度模數應大于2.3。
(4)除上述以外,混凝土原材料、其他摻合料、添加劑以及外加劑的使用還應滿足相應規定。
4.2.1 進行基層處理
(1)由于XYPEX 在混凝土中結晶形成的條件是保持潮濕。因此,不管是新澆筑的,還是舊有的混凝土,都要用水浸透但不能出現明水,這樣才能增強表面的虹吸力。
(2)混凝土基面不應有灰漿皮、油漬、未拆除的木方等雜物,起砂、蜂窩和振搗不實跑漿等不穩固的混凝土結構需剃鑿到堅實處后,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配套的修補材料進行修補平整。
企業文化的測量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研究熱點,在方法上主要有兩大派別,即以麻省理工學院Schein(2004)教授為代表的定性研究學派和以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的Quinn(2006)教授為代表的定量研究學派。Schein及其追隨者主張采用現場訪談、現場觀察等方式進行定性研究;Quinn及其追隨者主張通過量表和問卷從不同維度對企業文化進行定量研究。當然這兩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各有利弊,應該根據測量目標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方法。此外,由于測量重點的不同,測量標準也不盡相同,有的學者采用行為標準,有的學者采用價值觀標準。
(3)混凝土墻面(基座)的鋼筋頭不得小于混凝土表面20mm,結構中的裂縫不能超過設計規范的規定。
(4)施工縫內不得有雜質,施工縫、裂縫應剃鑿成2.5cm×2.5cm 的 U 型槽。
(5)清洗干凈后,涂刷一遍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再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半干料團夯實找平,不得有滲漏。
4.2.2 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進行防水層施工
(1)檢查基面,標記結構中的薄弱處,如結構中的貫穿裂縫、蜂窩麻面、施工縫、后澆帶、螺栓孔等。
(2)清理結構的薄弱處:如 2.5cm×2.5cm 的 U 型槽。
(3)對開槽部位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為用清水進行沖刷,使其干凈濕潤再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半干料團夯實,以粘接材料與基面,將溝槽、孔洞、漏漿麻面填補平整。
(4)對修補部位進行檢查,若有缺陷,按上述辦法重新修補。
(5)對混凝土結構上的污漬、脫模劑、松浮物以及其他雜質進行清理,使得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粗糙度,有利于滲透。
(6)對處理完畢的混凝土基層進行清水沖洗處理,達到潤濕、潤透,表面無明水。
(7)用半硬尼龍刷防水材料,涂刷時注意多次用力,直到所有不平滑的部位都涂刷均勻。
4.2.3 注重防水層養護
(1)養護期間,應在終凝后3~4h 或視環境濕度而定用凈水養護。用噴霧式撒水養護,確保不會被大水沖刷而損壞涂層。通常一天3 次噴水,連續2~3d,在天氣干燥時要多噴灑,以避免涂層過快干燥。
(2)養護期間施工后48h 內防止遭到雨淋、霜凍、日曬、沙塵暴、污水及40℃以下的低溫等條件環境侵襲,在空氣流通不良或者施工環境不佳時,需用借助工具和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保證涂層通風。
4.3.1 進行基層處理
基面應平滑、牢固、無油漬、起砂等缺陷。否則,先進行處理后方可施工;基面要無雜物,保持一定粗糙度,使其有利于滲透;不平整的基礎表面應先使用環氧膩子修補平整。
4.3.2 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進行防腐層施工
(1)雨天、5 級風以上、環境濕度85%以上時,應停止防腐施工,以免造成涂刷缺陷或浪費涂料。
(2)涂刷過程中要注意涂膜厚度需符合設計要求。
(3)涂裝時,上道涂料表面干燥后,達到表干后,才能涂裝下道涂料,避免產生涂膜不光滑等缺陷。一旦出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有針對性進行修補,修補完工合格后才能繼續進行。
(4)為保證涂膜顏色復核設計要求,在涂裝面料前必須進行試涂,當涂膜顏色達到預期才進行后續工序。宜使用同一批涂料以避免出整體顏色不一致的情況。
(5)涂刷時要控制力度和次數,涂刷時應縱橫交錯涂刷以增加涂料層的粘接程度。
(6)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施工,涂裝時做到涂層涂刷均勻,無漏涂、咬底、針孔、分層剝落、起泡等缺陷。
(7)注意事項:每次蘸涂料的量應適當,刷垂直面時,根據涂料的粘度、流掛性確定合適一次成膜的厚度,以免產生流掛、刷痕等缺陷,對于有特別要求涂刷方法的涂料,要嚴格以材料使用說明書為準。
(8)涂刷間隔:以材料使用說明書為準。
4.3.3 注重防腐層養護
(1)在涂裝防腐蝕涂料時,要經常檢查涂層層數及涂刷質量是否達到要求。
(2)涂層施工完成后進行外觀檢驗,表面應無不平整處,顏色均勻,無其他質量缺陷。合格的條件是用5~10 倍放大鏡去檢查,沒有缺陷。
(3)用濕膜測厚儀測定其涂層厚度,合格的條件是厚度偏差不超過設計規定厚度的5%。
4.3.4 施工驗收及缺陷修補
(1)對涂層出現的漏涂、鼓泡、針孔、損傷等缺陷進行修補。涂層修補前,先徹底清除缺陷處,并將缺陷部位邊緣100mm 范圍內的基層及涂層用砂輪、紗布等打毛并清理干凈,然后分別涂刷底涂,再使用涂層修補材料或者面涂進行修補,修補處涂層厚度應大于已有涂層厚度,且表面質量要符合相關規定。
(2)重涂的時間間隔如超過規定要求,應將原涂層表面進行打磨,避免新涂層與原涂層界面粘結不牢。
資源熱力電廠垃圾池存在著滲透腐蝕的易發性、嚴重性,本文總結出的抗滲防腐涂料復合法很好地解決了垃圾池存在的問題。防腐抗滲涂料復合法的應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保證了施工質量,優化了設計,大大降低了后期維護的風險與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存在防水防腐級別要求高的施工項目具有普遍的參考意義。本技術的有效實施,對類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指導意義,經過不斷的實踐改進,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