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信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 830000)
新疆某工程支洞采用鉆爆法施工,隧洞全長2 047.247 m,斷面凈尺寸8.5 m×6.8 m(寬×高),綜合坡度為11.84%,均為城門洞型。洞身段巖性多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圍巖類別主要為Ⅳ、Ⅴ類圍巖。
發生大變形洞段位于樁號K0+800~K0+941段。該段巖性多為泥質粉砂巖,有少量裂隙滲水。泥質粉砂巖節理裂隙較發育,多呈薄層狀,節理面多具有擦痕及泥質光亮面,相互間結合力較差,局部有小型斷裂分布,巖體破碎,易掉塊造成局部有垮塌現象,穩定性較差,圍巖類別為Ⅴ類。初期支護為16工字鋼(每榀8根鎖腳錨桿,L=3.0 m)、3.0 m砂漿錨桿(間排距1.5 m),ΦC20 聯系筋(間距1.0 m),掛網鋼筋(A8@200 mm×200 mm)。
針對此段進行現場收斂變形觀測,據觀測數據分析,變形速率最大值為25.28 mm/d,變化速率平均值為10.89 mm/d;累計收斂平均值為204.61 mm,累積收斂最大值為690 mm。發生急劇變形后,參建各方召開專題研討會,確定處理方案:為確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TBM 大件運輸,樁號K0+800~K0+930段隧洞在保證凈斷面尺寸的前提下,鑿除一次支護后,置換擴挖、支護,并進行鋼筋混凝土襯砌。
(1)水平及豎向工字鋼支撐施工。在實施底板水平工字鋼支撐前,為了確保置換過程安全,將每榀施工完成的工字鋼采用16 工字鋼在起拱部位焊接水平工字鋼支撐,同時豎向安裝2 根工字鋼與水平工字鋼連接加固成整體(見圖1)。過程中變形較大部位也可以采用水平和豎向工字鋼支撐,確保安全。同時,根據現場實際變形情況,在變形嚴重部位增加隨機砂漿錨桿(L=4.5 m)進行加固處理。

圖1 水平和豎向工字鋼支撐
(2)測量放線。由測量人員采用全站儀,測放底板高程,并標記出要下挖的尺寸,并用鋼筋樁做好標記,開挖過程中及時進行校核檢查。
(3)工字鋼安裝。首先底板高程由測量人員檢查符合要求后,再安裝水平工字鋼,為將水平工字鋼連接固定,其間需布置3~5 道縱向工字鋼相連。由于側墻需要置換擴挖,擴挖完成后,一次支護工字鋼安裝到位,及時將水平工字鋼與一次支護工字鋼立柱之間補焊工字鋼,確保水平工字鋼頂緊側墻工字鋼立柱。
(4)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按照設計配合比進行拌制后,由運輸罐車運至工作面,現場采取人工提桶法進行澆筑,每倉澆筑必須進行人工平倉及振搗,最后用抹子對其進行收面。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將樁號K0+800~K0+930 段分為三區(見圖2)進行置換開挖,先進行Ⅰ區(主要是變形較小、相對較穩定段),再進行Ⅱ區(主要是Ⅰ區施工完成中間段),最后進行Ⅲ區(主要是發生塌方、變形嚴重段)施工[1]。

圖2 開挖分區示意圖
對擴挖段進行測量放樣,在分序擴挖段內分段跳榀進行擴挖(見圖3),擴挖順序為①②③④⑤⑥。變形嚴重段,采取“隔二挖一”,完成后再將中間二榀分別進行拆除擴挖的方法。變形特別嚴重地段及目前不穩定地段,采取“割除工字鋼拱架中間聯系筋→風鎬(人工)撬挖原拱架中間部分→支撐新工字鋼拱架→鎖腳及系統錨桿→拆除原拱架→施工連接筋→噴砼施工”的順序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圖3 擴挖順序
3.3.1 素噴
為確保后續鋼拱架安裝安全,在置換開挖后,立即采用C25砼對其進行素噴,厚度控制在5~8 cm。
3.3.2 拱架施工
在設計砼襯砌斷面以外安裝工字鋼拱架,其位置在原拱架中間,現場采用16工字鋼拱架拼接成型進行支護。
3.3.3 安裝鋼筋網
鋼筋網采用A8@200 mm×200 mm。
3.3.4 砂漿錨桿施工
注漿后插錨桿施工流程見圖4。

圖4 插錨桿施工流程
3.3.5 固結灌漿
為確保現場施工安全,對現場嚴重變形段及塌方洞段進行固結灌漿加固處理措施。
(1)插管制作。小導管采用Φ42無縫鋼管,長度4.5 m。先在綜合加工廠按照尺寸進行切割下料,然后在管壁上按梅花型布設泄漿孔,孔徑6~8 mm,間距30~50 cm;插管端部加工成尖頭,以便鉆孔后插入。
(2)鉆孔。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孔位布置。然后采用YT-28氣腿式風鉆進行鉆孔,孔徑50 mm,孔深4.5 m。鉆孔完成后,采用高壓風槍吹孔,將孔中積渣吹出,保證孔內干凈。
(3)插管。鉆孔及清孔完成后,將插管插入孔內,并采用砂漿將小導管與孔壁空隙封堵,然后在小導管尾部焊接閘閥連接,將注漿管通過變徑管連接牢固。
(4)注漿。①根據《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 62-2014),采用純壓式灌漿,采用全孔一次灌漿法;②灌漿壓力取0.5~0.8 MPa,應嚴格控制灌漿壓力,防止灌漿壓力過大造成圍巖開裂或抬動;③固結灌漿的漿液水灰比為1.5∶1~0.5∶1,主要采用(1.5∶1、1.2∶1、1∶1、0.8∶1、0.5∶1)5級,開灌采用水灰比1.5∶1;④灌漿的水泥漿采用JS750拌合機按照配合比拌制,采用10 m3罐車運至現場或者采用0.3 m3砂漿攪拌機現場拌制,采用BW-150 型泥漿泵灌漿;⑤灌漿結束標準,當灌漿段在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 L/min后,繼續灌注30 min,可結束灌漿,并將孔口封堵,以免漿液流出。
3.3.6 噴混凝土施工
噴射混凝土施工流程見圖5。

圖5 噴砼施工流程
現場混凝土采取分段施工,一般情況按6 m 分段法,特殊部位可調至2~3 m 一段,其底板與邊頂拱分段需一致。施工順序按照三序進行施工,整體順序從大樁號向小樁號依次施工,先進行Ⅰ序施工,再進行Ⅱ序施工,最后進行Ⅲ序施工。先一次澆筑邊頂拱,再進行底板澆筑。施工順序示意圖見圖6。

圖6 施工順序示意圖
⑴邊頂拱混凝土。頂拱與側墻需一次澆筑成型,現場采用一套鋼筋臺車及一套邊頂拱移動臺車(長均為6 m)進行澆筑及安裝鋼筋。在邊頂拱移動式臺車上安裝間排距1.5 m 附著式震動器,用來保證砼的澆筑質量。
⑵底板混凝土。現場采用30 cm×150 cm 及60 cm×150 cm 進行底板混凝土模板拼裝,拼裝后需對模板采用加固措施。底板以上60 cm為側墻澆筑高度,后續需與側模搭接10 cm。為保證洞內交通正常,在澆筑底板混凝土時,現場制作棧橋2 個,棧橋采用I30工字鋼焊接。
按上述方案對變形段做加強處理后,進行收斂變形觀測,該段變形速率降到0.01 mm/d,變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
本文采用鑿除一次支護后,置換擴挖、支護,并進行鋼筋混凝土襯砌方案,對新疆某工程支洞樁號K0+800~K0+930 變形段進行加強處理后,進行收斂變形觀測,該段變形速率降到0.01 mm/d,變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表明處理措施得當,為洞內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