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別具一格的海島風光、獨一無二的海島文化及應運而生的經濟技術特點使當地建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南地域性建筑風格。通過對海南地域建筑和新興地域建筑中建筑表皮的研究,探討不同地域建筑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關于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即由建筑外立面以及附著于其上的結構所構成的整體,還包括與之緊密包裹的部分,主要為內部空間提供一個保護層,以及在建筑內部與外部空間的交流過程中發揮承接作用。建筑表皮通常對建筑起著保護作用,是連接建筑內外的中間物質,建筑表皮憑借其與建筑結構可分離的特殊性,給予建筑師設計上最大的自由。海南地區建筑類型時間跨度大,既有干欄式建筑船形屋,也有受火山巖地貌影響形成的火山巖民居,還有近現代脫胎于南洋文化的騎樓建筑,其建筑表皮種類繁多,具有不俗的研究價值。
關于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概念起源于美國,一般有“emotional design”和“affective design”兩種表達方式,盡管上述詞匯都具有情感化設計的含義,但二者仍有區別,前者的情感既包含正面情感也包含負面情感,后在日本學術界稱為“感性工學”。綜合以上,情感化設計是指能給受眾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的設計。諾伯舒茲場所精神下對于場所感知所形成的意識表達,就是情感設計的抽象感知體現。這里通過對海南地區建筑表皮的探究,研究其背后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海南傳統地域建筑表皮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以研究海南島內的建筑為主,將海島按照方位劃分,分別有瓊北、瓊南、瓊西和瓊中南四個地區。瓊北主要包括海口,文昌等地區,該地區主要分布著騎樓建筑和火山巖民居;瓊南、瓊西地區地形平坦,建筑以海南漢族傳統地域建筑和客家人的圍屋建筑為主;而瓊中南地處海南島的五指山地區,地形復雜,植被茂盛,是海南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許多黎、苗少數民族世居于此,為海南少數民族傳統地域建筑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海南苗族傳統民居吊腳樓,黎族傳統民居船型屋,都是在此環境下經過多年演化而形成的。
瓊北地域建筑代表
1.火山巖民居
(1)關于火山巖民居
海南火山巖傳統村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極具研究價值。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火山巖傳統村落主要分布在海南北部。當地村民以火山石作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符合地區整體自然風貌,展現出火山文化建筑風貌,具有濃厚的地域風格和火山文化特色(如圖1)。
(2)火山巖民居中情感化設計體現
石材的建筑表皮運用使建筑風格厚重感較強,火山石表面有很多蜂窩狀孔洞,肌理質感強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火山巖為火山爆發之后,經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作用之后形成的玄武巖,材質堅硬且非常珍貴,建筑材料的特殊性使得火山巖民居千年不倒,更具獨特性。
身處火山巖民居建筑群中會感受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也正是火山巖民居最顯著的情感設計特點,力求順應自然、點綴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的綠色情感體驗。
2.海口街屋建筑
(1)關于海口街屋建筑
海口的街屋建筑多以騎樓形式出現,布局面闊兩三間垂直于街道方向,縱向發展。通常情況下,街屋建筑一層的口面由多塊木板拼接而成,便于在需要時為商業店鋪騰出空間(如圖2)。
圖2 海口騎樓(圖片來源: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55d29a8a46494b1f)
海南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筑表皮材料多樣,既保留了傳統的竹木、石頭等自然材料,又發展了磚、混凝土等人造建材,確保了建筑良好的耐久性。同時,雕刻、灰塑、彩繪是騎樓建筑最常見的細部裝飾處理方式。充分體現了海南獨特的建筑裝飾藝術,是對海南傳統地域建筑傳統裝飾藝術的生動詮釋。
(2)海口街屋建筑中情感化設計體現
海口街屋建筑表皮更多的是通過建筑材料自身的肌理和色彩、建筑體塊的關系來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單獨一棟建筑或許給不了人們視覺上的沖擊,連片的商住建筑群的多樣性更能滿足人們的情感審美體驗。海南本地工匠將傳統手工藝與建筑工藝相結合,將風格各異的立面裝飾元素通過灰塑表現手法組合起來,形成與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特征。
瓊南地區地域建筑
1.漢族傳統民居建筑
在選址上,漢族傳統民居通常遵循風水學的“三山一水”的自然格局,有臨近耕田的、臨近河流的、臨近山地的和相對隱秘安全型。漢族傳統民居在嚴格遵循中國傳統建筑空間布局的同時,也結合了海南當地的文化理念、地貌形態及氣候條件等因素,使建筑成為海南地區傳統的場所精神的表達載體,既發揚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海南地域特色的空間感(如圖3)。
2.漢族傳統民居建筑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海南漢族傳統建筑表皮采用燒制的小青磚,提高了建筑的耐久度,在此之前的海南地域建筑還處于干欄式時期,船形屋、金字屋等夯土建筑遠遠沒有漢族傳統民居耐久。受貶謫文化影響,從隋代到清末,陸續有200多名文人官員來到海南,他們帶來的建筑修建方式與海南地域特色相結合,既適應了海南地區潮濕悶熱多雨的極端氣候,又體現了內陸民居建筑情感空間設計特色。
瓊西地區地域建筑
1.客家圍屋建筑
清朝伊始和民國初期,大批的客家人才從兩廣等地歷盡千辛萬苦,輾轉來儋,他們選擇到依山傍水的儋州南豐鎮和慶鎮定居下來。客家人憑著吃苦耐勞、勤儉創業、團結互助、勇于開拓的精神,在儋州開基立業,創造和積累財富,建造了一座座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圍屋建筑。現今在海南地區的客家圍屋建筑主要分布在儋州東南部地區,以和慶鎮、南豐鎮等范圍為主。現今存在的最有歷史價值的客家圍屋建筑位于儋州南豐鐘鷹揚圍屋和南豐海雅林氏民居圍屋(如圖4)。
2.客家圍屋建筑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這些客家圍屋基本都建于清代或民國初年,大都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圍屋的建筑風格大體一致:封閉性、聚居而圍,以宗祠為中心,兩側排開。但又與福建、江西等內地典型的客家圍屋有所不同,每處圍屋均為長方形,沒有弧形或圓形規模,屋面到屋頂的高度并不高,窗戶開得大,由此可見,遷徙而來的客家人當初在修建住房時,還充分考慮了海南光線強、氣候炎熱、臺風頻繁等氣候特點,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圍屋建筑。
瓊中南特色建筑
1.船型屋
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傳統建筑的代表,以其傳統的營造技藝聞名,船型屋建筑墻體采用干草混凝土,屋頂用干草鋪設,就地取材是船型屋的建造優點,但是海南地區降雨充沛,船型屋在保存上有很大難度,這也是船型屋保存困難的原因之一(如圖5)。
2.船型屋的情感化設計體現
海南傳統黎族船型屋建筑的空間相對封閉,且大多數船型屋是不開窗戶的,室內空間也比較局促狹小。船型屋建筑整體形態為長方形,建筑表皮裝飾樸素簡潔。建筑群整體有一種原始村落的感覺,通過建筑回溯黎族早期歷史發展,也可以體現建筑對地形的回應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建筑材料為土,夯土結構的建筑對場地環境的破壞是相對較小的,對地形的挖方量和填方量也是較小的,這樣既能為我們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又能夠保護環境,船型屋隱于山林中,整體村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覺和獨特的地域特色。
海南新式地域建筑
2021年起,海口對標海南自貿港建設要求,堅持高標準規劃設計先行,將在海口灣片區和海口江東新區新建16座濱海驛站,匯聚世界級建筑、藝術、跨學科專家的智慧,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精品民生工程。“海口·海邊的驛站”項目旨在讓建筑師與藝術家合力創作城市公共空間,打破各自的專業壁壘,將空間與藝術,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設計出16個形態不一,功能多元的海邊帶狀地標建筑群,現云洞圖書館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
云洞圖書館
云洞圖書館地處海口灣畔的世紀公園,坐落在海岸邊,有極佳的視野,可以直觀地觀賞到落日美景。建筑為室內外混凝土整體澆筑,一次成型,成型后形成多個半室內空間和活動平臺。這些平臺的功能隨著人們的使用逐漸分為了閱讀功能和觀海功能。為適應海口地區炎熱的氣候條件,建筑外圍的回廊空間采用了懸挑設計,通過物理遮陽降低熱輻射,實現建筑節能。
云洞圖書館建筑表皮的情感化設計
建筑整體的線條圓潤流暢,與海岸線互相呼應。建筑里的孔洞,像極了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洞”,可以像海螺的洞,也可以像螃蟹打的孔洞,在海口的水土上可以延伸出各種各樣蘊含著海洋文化元素的想象。由于海南氣候炎熱,建筑表皮所設計的孔洞起到了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孔洞實現了自然通風,為建筑降溫,同時孔洞也承擔起了采光的作用,實現了照明綠色化。孔洞還有其情感價值,人們通過孔洞看天、望海,像是透過時空的通道再去觀看身邊本已熟悉的世界(如圖6)。
自從云洞圖書館建筑對公眾開放之后,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參觀,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海口著名的城市公共景區。這正映襯了海口云洞圖書館最初的設計愿景:精神屬性是建筑的核心價值,它將渲染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圍;建筑、藝術、人文和自然在這里相遇,它們將開啟人們的想象之旅,探索、欣賞不同的美帶給人們生活的意義。
當代建筑中情感空間的塑造越來越重要,建筑自設計之初就是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的,建筑師們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建筑語言并通過具體設計表現出來,建筑逐漸成為了人類情感的載體,建筑也通過獨特的精神力量打動人心。在海南的地域環境中,無論是傳統地域建筑還是新興地域建筑都具有研究情感化設計的意義,我們在回顧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希望在今后海南地域建筑的設計中,可以更大程度考慮海南本土文化的運用,通過情感化設計的表現角度對海南地區顯著的地域建筑的表現進行分析,希望海南地區的地域建筑能夠發展得更具地域特色,實現“鄉土建筑現代化,現代建筑地域化”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辛欣.海南火山巖地區傳統村落的景觀格局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7.
[2]季博.海南鄉土建筑類型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6.
[3]王靜.海島民居建筑表皮設計研究——以嵊泗“漁家樂”改造為例[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3.
[4]陳瀟.海口騎樓建筑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3.
[5]孫榮譽.特征與傳承——海南傳統地域建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
[6]韓林林.地域情感在建筑表皮設計中的融合與表達[J].城市建筑空間,2022,29(07):193-195.
[7]MAD建筑事務所。海口云洞圖書館[J].建筑學報,2021(06):23-28.
[8]張繽月,袁蜀佳,丁壯,等.當代建筑創作中的情感化空間塑造[J].城市建筑,2021,18(15):107-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