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真 趙彥宏
初中化學僅有一年的學習時間,學生需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兩本教材的學習任務,還需要理解各種化學基礎知識,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具有極大的挑戰,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減輕學生學業負擔。這也就說明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本文將根據“雙減”政策相關要求以及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索在“雙減”政策下落實高效化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雙減”政策概念
“雙減”政策主要針對兩個方面落實減負增效,分別是校外培訓減負和校內教育減負增效。校內教育減負增效主要體現于三個方面:1.管理教學秩序,有效杜絕校內培訓和教師校外補課;2.切實減輕作業負擔,減少重復性的作業內容,提高作業的科學性和引導性,真正做到提高作業質量,減少作業數量;3.優化校內教育,通過優化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落實高效教學。
自“雙減”政策推出以來,初中教學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以往教師和家長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這也就導致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無法推翻應試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國相關部門認識到了應試教育中存在的根本問題,結合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以及素質教育要求提出了“雙減”政策,其目的是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積極的教學氛圍,從根本上杜絕僅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活動,減少不必要的課外輔導和繁重的作業任務,堅持以學生為本,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休息娛樂時間,并提高整體教育質量,積極回應社會的期盼,減輕家長負擔。真正站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高度,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雙減”政策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影響
(一)課堂教學既要效率也要質量
“雙減”政策以及教育部門其他政策都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必須嚴格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目前,學校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存在一定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同時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在化學教學中應從源頭做好教育啟發工作,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實踐課程,保障學生在實踐課程中了解化學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全面發揮出校園基礎教育的功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啟發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使學生能在課外利用更多時間消化吸收知識,運用多方位一體化的教學指導模式,真正做到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保障教學質量。
(二)課堂活動既要有效也要有趣
“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學校不應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但仍舊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為目標,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這就需要進一步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設計高效的教學策略,推動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設計新奇有趣的教學環節,全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障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又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得到切實的收獲,提高學生原本的學習水平和思維結構。這也就給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合理設計教學方法,讓教學環節更加科學有效。
(三)課堂管理既要嚴格也要靈活
課堂管理過于嚴格和管理方式過于生硬,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意識的主要原因。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更加注重設計靈活的課堂管理制度,給學生創設一個公平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內驅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表個人意見及看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而保障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完整的思維構建,提高學習質量。但是為了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教師仍舊需要落實課堂管理制度,嚴格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在此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課堂管理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靈活性,根據學生學習水平靈活地設計管理方法,保障課堂管理的實施效率。
(四)課堂評價既要真實也要全面
應試教育中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這也就導致評價內容、評價結果過于單一,沒有充分發掘學生自身優勢,部分學生潛能被埋沒。“雙減”政策下明確要求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特色,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學習的空間。這就需要在課堂評價過程中保障評價內容的真實性,使評價內容切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現狀。同時還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對學生多項指標進行評價,讓學生在獲得表揚的同時也能獲得激勵與啟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初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化學課沒有充分體現出化學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學生在課堂上也并沒有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只是為了學習基礎知識應對考試。長此以往,學生對化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無法運用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沒有充分體現出課堂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還使教學質量不斷下降。目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主體不明確
課堂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水平,為我國社會輸送優質人才,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但是長期以來,教學理念產生了較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考試成績,沒有將培養學生作為教學重點,使學生失去了課堂主導地位,這也就導致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都是依照“應試要求”展開設計,并不是依照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及學習目標進行設計,未能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不新穎
目前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習慣于重點進行知識講解,并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主觀意識較強,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難真正做到生動有趣和靈活多樣。這也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興趣,無法真正融入課堂氛圍中,也不能有效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教學理念不先進
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化學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最大的困難是教育觀念落后。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承擔著十分繁重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希望利用僅有的課堂時間向學生傳遞更多知識,忽略了新教育理念的運用與實施。再加上大部分教師只能通過一些自有渠道學習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導致教育理念更新緩慢,無法適應教學改革。
(四)教學實驗不豐富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空間、器材等條件限制,化學實驗過于隨意。一般教師都是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知識,而不是讓學生真正動手實驗,體會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要知道,演示實驗只是教學課件的一部分,屬于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能真正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所以實驗課程較少,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五)教學評價不完善
教學評價是為了獲得教學反饋,促進教學質量得到優化改革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評價失去了原本的作用,過于追求功利性評價。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通過各種測驗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批評學生為主,并沒有指出學生自身優點,導致學生自尊心嚴重受挫,這也是目前教學評價不夠完善的一種表現。
四、“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下,化學教學應更加注重趣味性課程開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意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以一個輕松愉快的狀態融入學習活動,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基于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優化教學方法,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落實減負增效。
(一)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質量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產生極強的內驅力,主動克服學習中面臨的諸多困難,加強學習思維的構建。比如,在學生對化學知識感興趣的情況下,即便是教師不進行講解,學生也會自覺地搜集一些資料和書籍了解相關知識。由此可見,興趣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有著非同小可的促進作用,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方式。初中生因為面臨著較強的中考壓力,平時學習壓力較大,因此可以選擇一種比較輕松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以“空氣”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你能感受到身邊的空氣嗎?你知道空氣是長什么樣子的呢?”提出問題情境后,利用多媒體播放空氣擬人作品,先給學生制造一個立體的“空氣”形象,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空氣的特點,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空氣的感覺,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探索個人感受為內驅力學習化學知識。
(二)明確目標,制訂科學學習計劃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一般是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學生并沒有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學習。所以一直以來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進行學習,保證學習過程的系統性和有效性。以“生活中常見的鹽”為例,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人在生活中的種類和用途,了解碳酸鹽的特性以及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本次的教學目標以及自己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根據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以及某一階段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比如,在預習的過程中了解鹽的種類和用途;在課堂的學習中了解碳酸鹽的特性以及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在課后主動查詢資料了解與鹽相關的其他知識。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讓學生相互監督進行學習,保證學生的學習計劃能有效落實。
(三)加強聯系,利用生活學習知識
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對自己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知識感興趣,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化學教學應基于生活向學生傳遞實用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和實踐化特點,采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引導學生學習知識,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這將有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以此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循環。以“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為例,教師可以選擇當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減肥話題作為教學切入點。“現在很多同學都想要減肥,但是節食減肥之后反彈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吸收不到營養物質之后會啟動‘自我防御系統,這種情況下就極易造成反彈,那么同學們知道攝取哪些營養物質既能保證體質健康,又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嗎?”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人類需要的營養物質,學習教材知識,同時還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健康意識。
(四)實驗指導,有效落實減負增效
初中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剛剛學習化學時經常會被各種新奇有趣的化學現象所吸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參與實驗的機會極少,這也就導致學生慢慢失去了學習興趣。在此背景下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利用實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以“有機合成材料”為例,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張環保時裝秀的時裝照片,讓學生分析其中所使用的材料。隨后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羊毛材料,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辨別羊毛材料的真假。“這兩塊布料都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羊毛衫,同學們知道如何判斷羊毛衫是否是用羊毛制作的呢?下面就帶領同學們一起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夾住兩種羊毛衫,在酒精燈上點燃,觀察實驗現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直觀的實驗環境中了解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五)科學評價,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教學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不斷成長與進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利用過程性評價、全面評價、多主體評價等方式有效落實評價反饋,通過評價反饋結果,優化教學質量。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開階段性評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周期表現進行評價,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出學生在當前階段中存在的學習問題以及優勢,給予學生相應建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同時,教師可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通過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加強學生的自我認識。教師則應該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評價結果,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制定教學方案,促進學生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真正做到減負增效,教師必須全面優化教學結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