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浪
經常有家長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問的人多了,我就不禁想: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哪里才是起跑線?什么樣的起跑線才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次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黨代表參加黨的二十大,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我很激動,也感受深刻。回到學校,孩子們都在問我:走上黨代表通道接受記者采訪和現場提問,你緊張嗎?我跟孩子們說,其實我的內心非常緊張,但是我也很好奇—代表通道是怎樣的?記者會問什么問題?我還想到學校精神中的“勇敢”和“責任”兩個詞,于是便鼓起勇氣,去承擔我作為黨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想來,對于起跑線的焦慮,我想用“好奇”“勇敢”“責任”三個詞來回答。
首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是持續學習的動力。好奇心是探索的發動機,與主動和自發聯系在一起,孩子擁有好奇心,就有了求知求新的內驅力。我一向認為,教育是很嚴肅的,但卻不能是沉重的,一定要有趣,因為我們不應該丟掉生命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好奇心。開啟好奇心是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讀書和學習不能僅僅依賴外在的懲罰或獎勵,最好的教育,一定能啟發學習者對世界產生好奇,對知識產生渴望。好奇心的保持,往往依賴于那些沒有被解答的問題,而知識會給好奇心帶來續航的能力。在校學習階段在整個人生中非常短暫,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一旦離開校園,很難再有專門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因此,幫助孩子建立起好奇與知識之間的循環通道,這是我想要做的教育,這也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教育的動力源。
其次,每個人的血液里都涌動著勇敢的基因。重慶市人民小學被譽為“馬背上的搖籃”,1945年創辦于太行山麓,隨劉鄧大軍南下遷建到重慶。炮火硝煙里未泯滅的決心,百廢待興中燃起的斗志,一個又一個勇敢者組成的群像,不斷照亮后來者的征程。但勇敢也不全是驚天動地。首任校長卓琳當年一人挑起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她五音不全,卻很認真地說:“一個學校只要有歌聲就行。”77年來,面對學校轉型,面對課程改革、組織結構變革、課堂教學改革等一系列深層次的改革,我們一次次迎難而上。這歌聲一直在告誡我們:真正的勇敢,是守住本心,是“以愛立德,教書育人”。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既然是學習,就一定會有重復的練習和邁不過去的難題,就一定不全是快樂。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學習的磨礪中挑戰自我,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也正是我們獲得成功感、擴張生命活力的能量來源。這就是勇敢的能量。我們將“年度成長大會”作為禮物送給孩子,讓所有的孩子在舞臺上展示自己,因為只有親歷了,他們才會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勇敢的時候。我們也鼓勵他們不要因為膽怯而羞愧,要為勇敢跨出去的第一步鼓掌。而這份“勇敢”也將陪伴孩子們在人生路上披荊斬棘,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后,學會承擔起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的責任。人生價值無論以微小或磅礴的形式實現,都離不開“責任”二字。因此,學會嚴肅地凝視和理解生活,進而認真地創造生活,也應成為學生從童年起就養成的品質。我們要讓每個學生明白“責任”的意義。首先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明白現階段最重要的中心任務是努力學習知識,養成健全人格,塑造健康身心;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并力所能及地分擔家庭的各項事務;認識到自己作為民族和國家的一分子,要有年少立志的勇氣,有面對真實世界的志氣,勇于擔當,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連,由此獲得更大的動力,實現更高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就是當小我與大我、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需要兼顧甚至面臨沖突時,能夠做出更高尚的選擇,懂得不能僅僅追求個人利益,更要對國家和民族負責,做一個愛祖國、愛家園、心懷責任感、心中有家國的新時代好少年。
人生沒有輸不起的起跑線。“好奇”“勇敢”“責任”這三個詞我們全校師生都會背,但是我希望他們能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我也希望它們能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我相信,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從這樣的起跑線出發,無論快慢,都會成為更好的人、更完善的人;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跑道,無論跑到哪里,都會跑出價值和無限可能。
(作者單位:重慶市人民小學)
(編輯 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