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悟
11月10日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好于預期,重新點燃了市場對美聯儲將放緩加息步伐的希望。美股三大指數大幅上漲,納斯達克指數漲幅超過7%。
在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通脹的熱度一直高于許多投資者的預期。這迫使美聯儲以幾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加息,導致債券收益率飆升,并使美股出現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回調。最新的通脹數據讓許多投資者松了一口氣。不包括波動較大的能源和食品價格的10月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3%,低于經濟學家預期的6.5%,也低于9月份的40年高點。整體通脹率為7.7%,低于9月份的8.2%。
“標指自10月中旬低點回升了9%,但投資者對市場這波反彈應保持謹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表機構觀點稱。
積極信號
Invesco全球資產配置主管阿萊西奧·德朗吉斯(AlessiodeLongis)表示:如果通脹能夠下降,那么美聯儲采取過度行動的可能性正在顯著降低。”
貝萊德(BlackRock)旗下iShares的美洲投資策略主管喬杜里(GargiChaudhuri)表示,10月的通脹數據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美聯儲的貨幣緊縮政策開始收到成效。喬杜里說,報告中有關各個經濟部門價格趨勢的細節帶來了積極的消息,但她也敦促投資者不要對一個月的數據過度解讀。
伊坎企業(IcahnEnterprises)的創始人兼董事長CarlIcahn表示,熊市的大幅反彈經常發生,因為在低迷時期積累了大量的空頭興趣。盡管通脹報告顯示出一些緩和跡象,但由于工資上漲,價格壓力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大。
瑞銀認為,美股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美聯儲在12月會否調低加息幅度,取決于會議前的通脹和就業數據,而市場目前更為關注利率峰值的水平,而不是緊縮的步伐。總體來說,股市不具備持續反彈的條件。到明年一季度,美聯儲和其他主要央行可能繼續加息,經濟增長可能在明年初繼續放緩。
在這種環境里,全球金融市場容易受到壓力。
溫和衰退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羅森格倫表示,由于持續的通脹壓力迫使美聯儲將利率調高至預期水平。
羅森格倫表示,美聯儲現在看起來可能會將其最終政策利率,即停止加息的水平提高到投資者預測的5%以上。
“我認為美國明年很可能出現溫和衰退,而終端利率預期在5.5%以上。”羅森格倫表示。
美聯儲在最新一次政策會議上將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3.75%~4%的目標利率,并暗示加息幅度可能超過此前的規劃,盡管速度會放緩。
羅森格倫說,要讓利率在明年達到5.5%的峰值,失業率可能需要達到5%~5.5%,高于目前的3.7%,也高于美聯儲預測的4.4%。
此外,瑞銀財富認為不利因素尚未完全反映在市場的盈利預測或股票估值中。瑞銀預計全球股票明年每股盈利下降3%,而市場共識增長5%。
考慮到周期性反彈的可能性,瑞銀傾向于增加下行保護,同時保持上行風險的策略。瑞銀表示,未來3~6個月股市的風險回報并不有利,美聯儲的聲明已支持此看法。
新一輪牛市
LeutholdGroup的首席投資策略師JimPaulsen說,股市在過去5個月里相對平穩的表現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新一輪牛市正在開始自我修復。
他說“:看起來我們更像是在走向新的復蘇,而不是新的衰退。”
在這種環境下,他關注周期早期的股票,尤其關注非必需消費品類股。“我最喜歡的行業可能是非必需消費品,”他說,“它是受通脹打擊最嚴重的行業,因為通脹不僅摧毀了它的營業利潤率,還摧毀了它的客戶基礎,摧毀了企業的信心。”
他還在關注其他周期性股票,如工業股和金融股以及成長型股票。他說,由于高通脹導致美元走強,新興市場也可能存在機會。“我認為這將使國際股市在明年表現相當不錯。”他稱。
大宗商品回歸
由于美聯儲加息,美元分外強勢,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降,但是低價并不能解決供應端的問題。高盛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強美元掩蓋了大宗商品供給端的問題,以大宗商品為代表的“舊經濟”會報復性回歸。
高盛表示,大宗商品再次漲價的情況很可能出現。經濟政策和激勵措施都在暗示各國政府不怎么關心舊經濟。但歐洲能源危機和今夏的異常干旱高溫情況都表明,各國對傳統能源等舊經濟依賴度極高。ESG政策、無資本支出投資、無補充庫存都會加重大宗商品的供應缺口。
自從美聯儲加息開始,做空商品的交易開始增加,大宗商品價格也確實得到了實質性的回落。
但是,貨幣供應減少掩蓋了商品短缺的事實。
高盛報告還認為,較低的工程價格并沒有解決一般商品的供應短缺,特別是石油和銅。
近期,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向投資者發出了需求持續增長和大宗商品通脹加劇的信號,而利率和通脹曲線則預示著經濟即將放緩和疲軟。在看到真正的大宗商品基本面軟化之前,市場可能更偏重對需求的重估。
美聯儲緊縮政策帶來的需求破壞,無疑導致了更低的商品價格,但并沒有降低非彈性需求。最明顯的例子是,盡管原油期貨價格降低,但庫欣或米德蘭油田的石油產量并未增加。庫欣的原油儲備可能很快見底了。
美國原油行業正在提煉石油,并將其送往海外歐盟。在整個供應鏈中,該行業一直沒有動力為未來的美國消費生產更多的產品。
石油分析師BrynneKelly斷言:石油未來的價格將高于現貨的平均價格。石油工業在經濟和政策上,完全被阻止投資于未來的生產力增長。高盛預測,石油價格可能再次飆升至100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