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芬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實施步伐的加快,我國在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能力方面的培育。美術是小學階段學生大腦思維開發和啟蒙的重要學科,也是美育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的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對思維空間和色彩搭配的能力發掘,通過圖像、色彩能激發大腦的空間想象,對學生想象力的培育也有很大幫助。美術作業的優化設計更能幫助學生打開美術世界的大門,能直接檢驗學生美術學習的成果,也能體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提供一片嶄新的美術天地,給予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促使小學生成長為各方面都優秀的社會新青年。
一、小學美術作業的重要意義
小學美術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在兒童成長時期對藝術創造的美感,能使學生擁有對美的敏銳洞察力和感知力,讓學生認識美、感知美、創造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通過把藝術理念融入小學美術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美術活動過程中,守護住學生童年時期最真實的創想。小學美術作業的有效設計可以培育學生對美術的大膽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操能力,這是美術課堂教學后的重要輔助,是幫助學生快速提升美術創造靈感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實現自我、自主創造能力的有效辦法。美術的主要素材都源自生活,那么對美術的最好的學習就是回歸生活,從而幫助學生發掘美術的藝術魅力。美術課堂是掌握美術繪畫技巧的主要陣地,把所學的知識充分展現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上才是對技能的有效運用。美術作業就是學生充分發揮個人藝術創作的主要形式,美術的創作不僅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還需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并創作的能力,獨立自主地進行美術創作,讓美術的學習事半功倍,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收獲對美術多元化的創作能力。
二、小學美術作業的基本問題
(一)作業模式單一,忽視學生個性發展
就當前大多數小學美術的作業設計而言,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作業模式太過單一,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基礎教育在教學目標上發生了變化,教師更加追求教學內容的創新。在教學中往往花費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追求更豐富的評價方式,發展動態的評價觀,反而忽略了美術作業的要求。現在的美術作業內容設計簡單,要求比較籠統,沒有創新性和開放性,沒有按學生不同的水平分層設計作業內容,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呆板、單一的作業形式局限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無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長期的單一作業模式下,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追求和求知欲望大大減退,失去了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作業指向不明確,學生無從下手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作業的標準是單一的,沒有靈活性,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創造性沒有得到發展,無法真正明白美術作業的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常常以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合理、主題明確等詞匯作為作業的要求,這些要求過于模糊,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或是出現作業形式復雜,范圍太廣,沒有根據課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作業要求及形式。同時教師在作業過程中缺少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深入的指導,導致學生一味地模仿或復制教師的示范,缺少創造性。學生的作業完整度各不相同,學生對作業的完成缺少信心,在創作時經常沒有繪畫思路,不知從何畫起,學生沒有發散思維以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題材,創作受到限制。
(三)美術作業不受重視
相對美術學習而言,大多數學生更重視語、數、英等主科的學習,忽視了美育的重要性。除了文化課的必須性作業以外,其他學科的作業基本不受重視,學生更多是應付、敷衍的態度,對所布置的作業,學生只是單純為了完成美術任務而被動完成,無法體會到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無法掌握基本的美術技能,也無法更全面地掌握美術基本理論知識,了解美術的種類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多樣性。學生空著腦袋進課堂,沒有從課堂上學有所獲。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沒有興趣,在課堂學習中不認真對待,對美術作業也沒有興趣完成。學生從心底不重視美術學科,繼而導致課堂效果不佳,作業完成質量達不到要求,即便在完成美術作業后,學生也并未真正感受到作品的藝術魅力,缺乏對自己作品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三、小學美術優化作業設計的特點
(一)作業形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美術作業的優化設計中,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是設計的基本特點。單一形式的作業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一旦失去對某樣東西的喜愛就很難再有熱情,所以針對小學生的美術作業設計一定要在形式上呈現出多樣化,讓學生產生對美術的喜愛之情,愿意為了完成美術作業而努力去學習更多的技能,比如,完成手工繪畫作業、剪紙繪畫作業、陶俑涂色作業、實物設計作業等,要不斷地革新出新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在豐富的美術作業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獨特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競賽獎勵、拍賣、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持久熱愛。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不同潛力,培育學生在某方面的優點,樹立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信心,感受美術的精彩和有趣,為學生學習好美術課堂知識做好鋪墊。
(二)作業內容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作業創造,作業的趣味性設計可以有效保證美術作業的完成效率。美術趣味性的特點體現在對作業的設計模式上。比如,讓學生完成合作式美術作品,大家在一起完成同一幅畫,不同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繪畫領域進行作圖,可以讓學生創造海洋的熱帶魚、花園的花展、動物的聚會等場景,利用合作帶動學生積極地完成作業。也可以采用故事式的繪畫模式,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歡聽的,一份可以充分利用故事的作業能滿足學生對趣味性的需求,例如,教師把作業的題目編進一個故事里,故事只講前半部分,后面就作為作業讓學生自己發揮豐富想象完成創作,如此以有趣味的故事做引導,學生能大膽想象并完成作業的創作。
四、小學美術優化作業設計的分析
(一)開放性作業的設計
對美術而言,學生的創作能力遠比繪畫技巧能力重要,技巧是可以在長期的學習中得到培育提升的,而創作能力是一個人天生思維模式的呈現,這種創造力很難培育,有賴于學生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才能。那么如何有效地實現對學生思維創造力的發掘?可以結合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形式達到很好的創造力鍛煉的效果,具體可以通過如下幾點考慮和分析。比如,教師只給出美術作業的范圍,讓學生創造出理想房子的樣子,繪畫形式和創造途徑不做任何要求,可以是繪畫作品、剪紙作品、黏土作品,也可以用素描、油畫等豐富形式,對作業進行完全開放性的設計,讓學生思考最愿意嘗試的美術途徑,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會創作出讓教師無法預見的精彩作品。
(二)動手性作業的設計
小學生生性好動,教師在美術教學時也應該把實操的作業加入課堂中,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節奏快樂學習美術,也能利用課后有趣的作業優化設計保持對美術的喜愛和熱情。例如,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套舊物改造的服裝,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各方資料讓學生大致明白該如何利用身邊的舊物品改造成全新的服裝風格,把垃圾袋做成小裙子、把舊報紙做成小T恤、把蔬菜做成好看的頭飾、把裝飾花做成衣服的點綴,利用這些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花時間準備一套自己設計的服裝,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作品并分享創作過程,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三)差異化作業的設計
每個學生在每個學科的學習上都存在差異,美術對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上也更加需要注重對思維能力的挖掘,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教育者必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差異化布置不同的作業要求,這樣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一刀切”和“一鍋端”的教育理念已經退出時代的舞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因材施教地給予最合適的作業形式。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把他們分成不同層次的類別,提前規劃好不同層次學生,做好分組,要顧及學生的意愿。這需要教師用和善而關懷的語氣給予每個學生同樣的愛的待遇,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得到成長,有效保證小學美術教學的成效。
(四)特色性作業的設計
在小學教育中,日記畫是美術特色的代表性作業形式。運用日記畫的作業設計方案可以有效保證美術技能得到適時的練習,學生通過對日記畫的連續創作可以促進和養成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升繪畫技能等,充分鍛煉了學生眼睛、大腦、手的運轉能力,對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的日記畫作業設計思路為:把小學生分成兩個階段,1~3年級為一個階段,4~6年級為一個階段,針對1~3年級的學生,要求每天完成一篇生活中的小情境圖畫作為日記畫,內容可以是角落的小花、飛舞的樹葉、看報紙的爸爸、照鏡子的媽媽等,4~6年級的學生就可以結合每天的日記進行插畫的創作,讓學生從當天日記中定格一個場景,用圖畫的形式表示今天日記的內容,這也是插畫的理念。教師傳授給學生一個新的美術創作途徑。
(五)拍賣性作業的設計
教師培育小學生的美術興趣一定要有創新的思維模式,要想真正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情感,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畫的作品的價值,這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培養愛美術、自發做好美術功課的原動力。自我的價值感是美術應該要給予學生的心理感受。以下是一個很實用的美術作業設計方案,可以將其定義為拍賣性作業的設計,具體內容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有所調整。比如,給學生布置一項拍賣作品的設計作業,讓學生繪出自己最擅長的圖畫,通過選舉優選出3幅左右的成品圖,直接在課堂上進行拍賣,拍賣的籌碼是幫繪畫者完成一件事,學生可以大膽表達自己能承諾的事,最終由繪畫者選取他最愿意的一件事的承諾者進行拍賣的交易。教師需要控制好拍賣會課堂的節奏和紀律,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對作品的成交,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繪畫信心,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打造班級團結友善的和諧氛圍。
(六)展示墻作業的設計
小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很大程度來自某個學科所帶給他的榮譽和自我的肯定,學生都喜歡得到表揚和認可,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和微笑能帶給學生無限的力量。除了教師的表揚外,要利用學校的資源實行有效的激勵制度,讓學生能時刻保持對美術的積極性。結合實際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和教室內部的板報展示墻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比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篇名為“我眼中的學校”的美術作業,讓學生發揮豐富想象創作出自己理想的學校的樣子,教師和學生再通過共同選舉,優選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并放在展示墻上公開展示,讓學生從美術繪畫中體會到榮譽感和成就感,給予學生足夠的動力,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育。利用展示墻作業的設計觀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提升對美術作業的濃厚興趣,為日后更好地完成美術作業而努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有效培育就需要教師從當前小學階段美術課堂所存在的現狀問題開始分析,不僅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藝術審美體驗,更應該在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自發地感受美術帶來的自我成就感和價值感。教師應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方法,優化設計美術作業,探索符合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設計策略,以多樣的美術作業形式和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反應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讓學生由心而發地產生對美術的熱愛,并將這種熱情持之以恒地發展下去,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更為優秀的綜合性素質人才。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