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海臨風
何為距離?百度百科解釋:距離是指(兩物體)在空間或時間上相隔或相隔的長度。距離產生美,這是美學的一個著名命題,說的是人們在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的審美過程中,必須保持特定的、適當的距離,如時間距離、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否則就會影響和削弱審美主體的審美效果。
我們常說“熟悉的地方沒風景”,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說的就是由于審美時間過長而影響審美效果。記得以前我回家探親時,看家鄉一望無際的田野感覺特別美,可身處其間的家人說,這有什么好看的,年年如此啊,習以為常了。說得也是,小時候天天在那里生活,也沒感覺美啊,現在鋼筋水泥叢林的城市中生活久了,偶爾回家看看久違的山村田野,才會有新鮮感。把握適度的時間距離,才能欣賞到這種自然美。
前些年繡過多幅十字繡,在繡的過程中只看到平面的圖案,那些花草、人物、房子,只有繡好后掛在墻上,隔著一定的距離看,才會呈現很強的立體感;去風景點游玩,導游往往會指著遠處的一塊石頭、一棵老樹、一個山峰,說像仙女、像動物、像大佛,你一眼望去,也感覺惟妙惟肖,可當你真的走近那塊石頭、那棵樹、那個山峰,便什么都不像了,這就是空間距離產生的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風景,太遠了看不清,太近了看不見,只有把握適當的空間距離才能欣賞,人與人之間亦然。
坐在車上,常常看到前面的車輛上寫著“保持車距”,高速路上,路邊每隔一段就有可測距離的參照標桿,車與車之間必須保持與車速相對應的安全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兩車靠得太近,就存在事故隱患。所以車與車之間,也必須保持安全距離。同理,人與人之間也該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比如,銀行等公眾場所就有排隊等候的間隔距離,新冠疫情爆發后,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一米距離線,超越了這個距離,就會讓人尷尬別扭不自在,甚至產生傷害。
豪豬取暖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群豪豬在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靠得太近身上的刺毛就會刺傷對方,讓它們不得不分散開。嚴寒又把它們聚在一起,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經過幾番的聚散,它們終于尋找到合適的距離,那就是彼此溫暖而不刺痛,保持自己亦不闖入對方的領地。動物相處尚且知道保持距離,而人與人之間相處更應如此。陌生人之間、鄰里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閨蜜之間,親人之間,都該有適合彼此的相應距離,不同的距離滋養出不同的情感,即便是最親近的夫妻之間,也必須保留適當的個人空間,這樣才會在親近中自在,才能讓情感暢快呼吸。反之,管得太緊,貼得太近,情感反而容易窒息。親密并非無間,適度的距離才會讓美好恒久。
距離就是分寸,把握好與各種人相處的距離,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涵養,更是一門微妙的處世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