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吉家
于我而言,只是因為陳老師的推薦,偶然邂逅了《微塵》這本書。書中文字如畫卷般在我眼前徐徐展開,它們無言地向我訴說那些我不曾了解也想象不到的生活。
書中一個個故事獨立成章,卻又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性格、年齡、家鄉、人生歷程各不同的人,都是這微塵中的一粒。雖然作者陳年喜先生在《在苦盞》中寫道:“對于時間和無關者來說,任何事故都僅僅是故事。生活,不允許每個人記住太多的過往,過往比石頭都重。”但當我真正沉浸于書中時,卻好像不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而是借著陳年喜先生的眼睛,身臨其境地與書中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一起呼吸。作為生者,奔跑在微小的事物中間,也更讓我明白,微塵之微,卻也有獨一份的平凡的偉大。
在這些故事中,讀來最讓我破防的,是《那場曠日持久的礦事》。對于礦工們來說,他們面對的是未知的將來,無論怎么算,都無法算到事情的結果。但為了生存,或者說,為了生活,即便面對的是無法預料的、頗為冒險的活路,卻也只有抱著一顆賭命的心和心中生出的勇氣,干下去。但是,正如文章中所寫的,“決定命運的因素太多了,有些是看得見的,有些是看不見的,往往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鋒利”。意外事件的發生是沒有一點前兆的,總是在不經意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人重重一擊,如洪水猛獸一般,猝不及防。但生活不能摁下暫停鍵,無論發生了什么,日子還得過下去,硬著頭皮也得往前走。飛來橫禍的那幾段文字中并沒有流露出悲慟欲絕的情緒,好像是陳年喜先生站在上帝視角記敘下的。但正是如此,讀起來卻更讓人的心陣陣地痛。
他們在絕境中用決心與毅力開辟出一條路,再重拾信心,以最勇敢的探險家的姿態,堅定地、帶著信念一步一步邁向未來。這份“陳年喜”式的勇氣和沖勁,怎么能不讓人為之感動?讀到此處,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似乎明白了陳老師將這本書推薦給我們一同閱讀的原因。
作為學生的我們,何嘗不是這茫茫微塵中的一粒?與書中賭上自己的性命、在礦洞里流血流汗的礦工相比,我們過著安穩的生活,每天坐在教室中學習便是眼前最大的挑戰。不需賭上什么,只要努力就能換來成功。那么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不在這風華正茂的年紀,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無悔地為自己的未來賭一把呢?陳老師讓我們讀《微塵》,難道不正是想讓我們讀懂這份一心向前的沖勁嗎?
愿你我,是微塵卻也有沖向未來的勇氣;敢想、敢做、敢憧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
老師評
小作者對陳年喜《微塵》的閱讀是沉浸式的,“最讓我破防”“讓人的心陣陣地痛”,心與文字共呼吸。小作者在一呼一吸之間,看見了文中的絕望,并深有體悟,又透過絕望,看到人物內心的勇氣和沖勁。微塵雖微,卻有自己的力量。小作者勾連自身的體驗,表達出“微塵也有沖勁”的思想主題。微塵茫茫,愿平凡的你我,都能發出自己的光亮。
(指導教師:陳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