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閱讀旅程的第七站,我們將去拜訪一位美國幽默作家——斯托克頓,他生于1834年,是和馬克·吐溫同時代的美國幽默小說家。他的寓言體短篇小說《美女還是老虎》運用了開放式結局的寫法,發表后引得讀者競相致電雜志社,請求編輯幫忙詢問:故事中的男子最后怎么樣了?由此可見,斯托克頓在營造懸念和沖突方面的高超技術。他的代表作除了《美女還是老虎》,另有幽默冒險小說《魯德·格蘭奇系列》。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賞讀斯托克頓的名作《美女還是老虎》。現在,請你細讀原文兩遍后,(原文可掃文末二維碼)再按照導讀問題批注一遍,你也能成為懸念和沖突設計大師,將故事講得扣人心弦,回味無窮。
一 世界觀:故事中王國的運行規則是怎樣的?
世界觀指的是人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根本看法。在小說中,每個故事都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觀框架里。例如,科幻故事往往發生在未來被高科技掌控的世界里,奇幻故事則允許魔法等超自然力的存在。在這個故事中的王國,它們的運行規則是怎樣的?是什么樣的政治體制、法律體制?怎樣評判善惡?民眾信奉什么樣的價值觀?這個世界觀設定對故事的展開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篇童話寓言,故事發生在想象中的遙遠國度,那里尚未進入現代文明序列,采取的是君主獨裁的體制。他們的國王專制、殘暴,總是有很多愚蠢且野蠻的想法。這個國家沒有法律,依靠的是國王設計并建造的公共競技場。這個宏大的競技場代表著一種宿命論的價值觀:倘若百姓中有人犯罪,到了驚動國王的地步,被告人就會被放逐到競技場,聽從命運的審判,舉國民眾都會來到現場做見證。在被告人面前,國王設計了兩扇一模一樣的門,一扇門后是餓虎,一扇門后是美女。被告必須上前打開其中一扇門:如果門后是餓虎,被告會瞬間被撕咬得粉碎,這說明他有罪,競技場瞬間變成處決刑場;如果門后是美女,被告則會與這位國王親自量身挑選的美女即刻成婚,競技場就是婚禮現場,在歡快的氛圍中領取這份無罪的嘉獎。開篇先講審判規則,為后文審判公主的情人做鋪墊:首先,這是國王設計的規則,公主和情人都不能反抗,只能照做;其次,審判的可能性也已設定,不是美女就是老虎,這對公主來說都是不愿看到的結果。
因此,在閱讀時,要首先注意故事的世界觀,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故事類型規約下去理解故事的主題。在寫作故事時,也要設定好合理、有趣的世界觀。
二 人物和主題: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一篇小說里的核心人物,是故事情節展開最重要的發起者和行動者,是貫穿開頭到結尾的人物,是讀者最關心最有代入感的人物。根據主人公的特征,你認為這篇小說里,國王、公主、公主情人三個主要人物,他們誰是主人公呢?為什么?
一般來說,一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固定的,且只有一個。比如,《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主人公是愛麗絲,《活著》的主人公是福貴(敘述者是下鄉采集故事的“我”)。當然,部分長篇小說會采取雙主人公,甚至群像式寫作方法。在這篇小說中,主人公認定為國王、公主、公主情人都可以,只是會衍生出不同的小說主題:
認定國王是主人公,因為“美女和老虎”的審判規則是國王設定的,公主和情人只是這個規則的犧牲品。如果國王不制定這個規則,不阻攔公主的愛情,就不會有后續的沖突故事。所以,國王是故事的緣起、是唯一權威。他操控一切,目睹著公主和情人痛苦的糾結,滿足自己懲戒的私欲。故事旨在諷刺專制體制。
認定公主是主人公,因為故事沖突最強烈之處,在于公主內心的糾結。她的愛人因她而遭受審判,她依靠公主身份獲知了兩扇門背后的秘密,相比于普通人的完全不可知,她獲知的秘密令她更糾結:如果指向餓虎的門,情人會被咬死;如果指向美女的門,情人會和美女完婚。情人完全聽從公主的指引,所以公主是故事的關鍵。故事主題就落到了人性與愛的沖突上:什么是真正的愛?什么是虛假的愛?如果能保全愛人的生命,是否可以容許自己放下占有欲?也許,愛就是自私的,不能愛,毋寧死?
認定公主情人是主人公,因為他是這場審判的當事人,他雖然被動,但卻是讓讀者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審判的觸發點是他愛上了不該愛的公主,是對愛情的自由追求和國王的專制之間的對抗。他因為愛,所以完全信任公主的指引,當然,這也是一個隱含的考驗:他能猜到公主選了什么嗎?如果公主為他選了老虎,他會恨公主嗎?還是義無反顧地為愛犧牲?如果公主為他選了美女,他會心安理得嗎?猜人心是最難的游戲。這時主題就變成了對追求愛情的贊賞和對愛情悲劇的同情。
三 敘述技巧:敘述視角和節奏是怎樣安排的?
如果把講故事比喻成拍電影,敘述視角就是攝像機擺放的位置。這篇故事里,前半部分都是全知視角(上帝視角),后半部分切換成了什么視角?整個故事的節奏是越來越快,還是越來越慢?故事的高潮在哪里?作者為什么在這里戛然而止?你覺得故事的結局震撼嗎?
這篇小說先用全知視角講述了國王制定審判規則的故事,之后轉換視角,開始用第三人稱外視角講述審判公主情人的故事,即鏡頭追隨著公主和她的情人,拍攝他們的一舉一動。鏡頭先是聚焦在公主情人身上:“他迅速瞥了一眼公主,那緊張的眼神分明在問:‘選哪扇?”然后在公主和情人之間切換:“她的右臂擱上面前欄桿的絨墊,右手輕微但迅速地指一指右方……他扭過頭,踩著堅定的快步穿過場地。”這時,敘述者突然跳脫出來,類似于導演突然扛著攝像機,把鏡頭對準自己,再對準觀眾:“故事的高潮就在這里:那扇門里跳出一頭猛虎,還是走出一位美女?親愛的讀者朋友,請一起來思考看看……”緊接著,敘述者回到故事中,敘述視角切換為公主的第三人稱內視角,詳述了公主糾結的心理過程。故事的結局是開放式結局,作者把問題拋給讀者,讓懸念永恒回響在讀者大腦中。這一開放式結局是對完全式結局故事的反叛,在講故事技法上有很大創新,值得我們學習。
四 沖突:故事中的兩難選擇是什么?
沖突的原意是兩種力量的對抗,在故事創作中,沖突是使情節富有張力,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重要元素,一般表現為人物在追求目標過程中所遭遇的阻力和壓力。在這個故事中,沖突的表現是什么?你在哪些故事中看到過類似的沖突?這種沖突造成了怎樣的閱讀體驗?
這篇小說扣人心弦的關鍵在于設計了兩難選擇型的沖突。其原理是將主人公納入“二選一”的困境中,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內心都不滿意,甚至導向不同的悲劇結果:公主選擇老虎,失去愛人,絕望;選擇美女,失去愛情,嫉妒。情人遇到老虎,被咬死;遇到美女,可以活命,但這樣就背叛了公主,也背叛了自己的愛情。在心理學上,這叫作雙避沖突。即主人公遇到的兩個事物都是危險的,都是極力避免的,但必須選擇一個,因此,左右為難。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威廉·斯泰倫的《蘇菲的選擇》里,蘇菲面臨納粹長官的死亡威脅,她必須在兩個孩子中選擇一個來保全,另一個立即送往毒氣室。她經歷了左右為難的心理沖突后,選擇留下兒子簡,而把可憐的女兒伊娃交出去了。而在名著《三國演義》第50回里,曹操赤壁一戰大敗,只剩下三百余殘兵敗騎倉皇而逃,逃到唯一的小路華容道時,遭遇早已安插好的關羽的埋伏。關羽橫刀立馬,曹操為免一死,只能賭一把,重提舊日恩情,請求放過一馬。關云長遭遇了深刻的心理沖突。如果放了他,自己違背了軍令狀,回去無法向劉備和諸葛亮交代;如果不放他,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落一個不講義氣、不顧恩情的惡名。最終,兩者權衡,他選擇了放曹操。
設計兩難選擇型沖突時,選擇本身需要是有意義的、令人關心的。在這篇小說里,公主做出怎樣的選擇,不僅她的情人關心,門后的美女、國王、現場的觀眾都關心這個結果,故事的讀者也捏了一把汗,這樣才能讓故事跌宕起伏,讓讀者欲罷不能。
五 續寫:門后面是美女還是老虎?
故事的結尾,作者把問題留給了讀者:“右邊的門里,會出現美女,還是老虎呢?”根據文中作者對公主的心理分析,以及你自己的心理偏好,續寫這個故事。先寫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再寫出引發的后續情節。并寫出你這樣設計的原因。
如果按照現有框架續寫,公主選擇老虎和美女都有可能。因為,故事的后半部分,作者詳述了公主的內心掙扎。公主做出何種選擇,取決于她的個性中哪種成分占上風:
第一種:公主向右指了指,門后走出了美女,公主看著心愛的男人回望她一眼,而后迅速奔向了美女。公主做出這個選擇是為了讓男人活命,因為前文已經寫過,這名男子英勇瀟灑,“公主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骨子里的粗暴性格讓這份愛格外溫暖、堅定”,深處熱戀中的公主因愛情喚起了人性中善良、利他的成分,她只想要愛的人能活下來,至于能否在一起不重要,畢竟他們曾經深愛。
第二種:公主向右指了指,門后躍出一只斑斕大虎,公主看著男人痛苦地向她呼救,但下一秒已經被老虎咬斷脖頸。公主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為無法容忍心愛之人被別人搶走。前文已經暗示,她本就對門口的美女恨之入骨,那美女很早就有情敵之嫌。驕傲、強勢的公主不允許別人橫刀奪愛:“公主的靈魂飽受痛苦的煎熬……倒不如讓他即刻死去,在受祝福的混沌來世等待她豈不更好?”熱戀讓本已驕橫的公主更加自私,她無法忍受嫉妒之心,讓男人死能夠捍衛她心中愛情的純粹。
當然,你也可以跳脫原有故事的框架,讓公主和情人推翻規則。公主指了指右邊,是美女,男子趁美女走出時,一把逃脫;或者男子居然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證明了自己的英勇;或者公主指向的是自己的父王,她聯合男子推翻了國王的統治。你寫哪種結局,就意味著你想傳遞怎樣的價值觀。
高翔,文學博士,創意寫作導師,詩人,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上海政法學院中文系講師。曾獲第44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擁有創意寫作教具“編劇大師卡牌”專利。